茶壺雖小,可是卻顯示出了一個人高貴的心態,對於過去的事情我們隻能緬懷和追憶,再多的傷感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你一味地浪費時間去為無法改變的事實擔憂,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會毀掉自己的精神。人生就是一直在不停地得到和失去,隻要自己已經盡過最大的努力,即使失去了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自己問心無愧就好。
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空虛和無聊中度過,不管得到多少或失去多少,我們都要記住:上帝給你關上一扇窗時,會給你打開一扇門。不論什麼時候,總有一路通向光明,但如果我們過於傷心就會錯過機會。所以,永遠不要為已經失去的東西傷心,因為上天會送給你一個新禮物。如果自己先迷失了,又如何找到上帝為你開的那扇門呢?
因此,失去並不見得是壞事。種子雖然失去了,卻換來了新芽的破土而出;花兒雖然凋謝了,卻換來了枝頭的碩果累累;失去了一朵玫瑰,也許在你前方就會一片玫瑰林。所以說,失去便是得到,我們焉能不為當初的失去而感到欣欣然?繼續向前走,朝前看,前邊另有一路風景一路歌!
3.原諒生活的不完美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你感恩聖火,聖火將賜予你燦爛陽光。你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原諒生活中的不完美,就應常懷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並銘記在心。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懂得感恩,內心充實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對父母要常懷感恩之心。是他們讓我們來到了這個充滿色彩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從早上起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單的換洗,我們應該心存感激,應該感謝上天給了自己那麼好的父母,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完整的家。
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我們對老師要常懷感恩之心。是老師幫我們開啟了知識的大門,是老師讓我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對於別人的幫助去說一聲“謝謝”,是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受到別人的恩惠,當湧泉相報,是老師從青絲到白頭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個個有出息。學生能常懷感恩之心就有用不盡的學習動力。
朋友給了我們友誼,我們對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朋友能與你患難與共,在你最困難的時候,朋友能千方百計幫你,給你“打氣”給你信心,助你跨過學習上各種各樣的障礙物。讓你刻骨鉻心地覺得,朋友的情誼終生難忘。
隻有知道了感恩,內心才會更充實,頭腦才會更理智,眼界才會更開闊,人生才會贏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奮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聰明而有作為的人。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次,羅斯福總統家被盜,偷去了不少東西,朋友們紛紛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卻說:“我得感謝上帝,因為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誰會想到,一件不幸的事,羅斯福卻找到了三條感恩的理由。這個故事,可以說將感恩的美麗展示得淋漓盡致了。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願感恩的心改變我們的態度,願誠懇的態度帶動我們的習慣,願良好的習慣升華我們的性格,願健康的性格收獲我們美麗的人生!
一對夫妻很幸運地訂到了火車票,上車後卻發現有一位女士坐在他們的位子上。先生示意太太坐在她旁邊的位子上,卻沒有請那女士讓位。太太坐定後仔細一看,發現那位女士右腳有點不方便,才了解先生為何不請她起來,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
下了車之後,心疼先生的太太就說:“讓位是善行,可是起點到終點那麼久的時間,中途大可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
先生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太太聽了相當感動,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了許多。
“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多浩蕩大氣、慈悲善美的一句話。它能將善念傳導給別人,影響周遭的環境氛圍,讓世界變得善美、圓滿。
“善良”,多麼單純有力的一個詞彙,它淺顯易懂,它與人終生相伴,但願我們能常追問它、善用它,因為老祖宗早就叮囑過“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啊。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隻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隻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裏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常懷感恩之心,是很重要。這會減少一些抱怨牢騷、煩惱仇恨,心胸就會寬廣和舒暢起來;常懷感恩之心,這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生活幸福的催化劑,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是一個人走向高貴,還原純真的淨化器。
常懷感恩之心,讓生命更精彩
常懷感恩之心,是人類情感中至真至純的芬芳美酒;常懷感恩之心,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順境還是逆境,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常懷感恩之心,在你閃爍著感激的淚光中,花兒般燦爛怒放的將是一個春光蕩漾的美妙世界!
當你口渴時,爸爸給你遞上一杯水,你是否感謝過他呢,當你煩惱時,向媽媽傾訴自己的苦惱,媽媽耐心的聽完並教導你,你又是否感激過她呢?常懷著感恩的心,能夠更加接收到的關懷與幫助,擺脫貧苦和痛苦,從而快樂的生活。一位作家曾說過:我們滿懷感恩之情,不僅僅是索取,而且,必須給予,用給予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是的,大自然是不斷循環和流暢的,你給予的越多,你獲得的越多,不是嗎?隻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給予收獲的規律就這麼簡單:想要獲得快樂,你就必須給予快樂;想要獲得愛,你就必須給予愛;想要獲取財富,你就必須給予財富。
不要總記著生活給你開的某個玩笑,不要總想著這個社會如何待你刻薄。如果你總覺得不滿足、虧得慌,心懷怨恨不滿,你就會愈加變得小肚雞腸、牢騷滿腹,你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還會失去健康,以致孤苦伶仃,憔悴不堪,那麼快樂和幸福隻有永遠與你行進在不同的平行線上。
隻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人生沒有什麼不幸會永恒得讓人永久地淹沒在痛苦的海洋裏。世間的紛爭,生活的煩惱,永遠也不會屏蔽我們心中發出的淡泊而寧靜的妙音。
親愛的朋友,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讓寬容與你我同行,我們應該樂觀地對待生命,寬容的善待一切。對於你周圍的朋友、同學,說聲謝謝,會讓他們感到快樂;對你熟的人說聲謝謝,他們會有種付出得到肯定的滿足;對陌生人說聲謝謝,會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命運”,不足以阻擋你的前程,隻要你能正視困難,化困難為力量,成功後驀然回首,你就會感謝困難,感謝困苦,感謝貧窮!因為它們才是你的恩人。常懷感恩之心,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加舒暢。常懷感恩之心,能讓我們擺脫貧窮與痛苦。常懷感恩之心,你就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4.讓失去變為可愛
放棄是一種坦蕩的心境和大度的氣概。生命裏有很多事情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我們在很多時候要去放棄。當我們在蹣跚走路時如果沒有放棄爬行,沒有放棄大人的手說不定還不會走路;當我們受到表彰時也要放棄我們的驕傲,否則就沒有下次的成功;當我們受到挫折時也要去放棄攀比,否則就會活在陰影之中。所以,放棄也是一種美麗,雖然放棄是傷感的,痛苦的,但放棄,是讓你告別“心苦”的處方。
放棄也是一種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要放棄自己不舍得放棄的感情,有時候我們要放棄一些我們不想放棄的事情,不想放棄的東西,如果不放棄,就可能什麼都得到,所以為了得到更多,就要學會理智的放棄。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拋下愛情。這時就會生出一種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自己去重新開始,在新的時空內將音樂重聽一遍,將故事在說一遍!因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與放棄,它富有超脫精神,因而傷感得美麗!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的放棄!世間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對沒有擁有的美好,我們一直在苦苦的向往與追求。為此我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身邊的美景視而不見,可貴的親情無暇顧及,甚至一個完全放鬆的心情,一段無夢的香甜睡眠,可能對許多人都成了一種奢望。其實,沒有誰真的會有那麼忙,缺少的隻是放棄的勇氣和智慧。我們對生活的要求太多,衣食住行玩樂,樣樣都不甘落後,一件一件地負在肩上,墜在心頭,最後反倒體味不到生活的原味了。我們總以為自己是在急匆匆地奔向令人快樂的人生目標,由此而疲憊不堪,身心憔悴。其實,我們隻要放棄一些東西,放慢一下腳步,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生活的香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窗外雲卷雲舒”,這種境界是我們每一個都很不容易達到的,我們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達到這種境界,記得有一個故事:一隻老鼠喜歡上了一隻貓,便拿了一朵玫瑰向貓表白,老鼠雙手送上玫瑰說“我愛你”,貓說“你走開”,老鼠流著淚傷心的離開,可當老鼠走後,貓也偷偷的留下眼淚,其實世界上有一種愛叫做放棄,有時放棄比堅持好的多,有好多時候放棄是快樂的,堅持卻是痛苦的,可往往大部分人卻不會放棄,終究生活在痛苦的世界中。如果把“官癮”、“錢途”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這雖然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是我們的心理壓力就會得到化解,這不也是一種快樂。
放棄是美麗的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因為隻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嬌嫩白淨的膚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有永遠的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就因為季節放棄了寒冬才迎來了飛花飄香的春天,也是季節放棄了美麗的春天和火熱的夏天才有豐收的秋季;梅、菊放棄安逸和舒適,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豔麗;大地放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船舶放棄安全的港灣,才能在深海中收獲滿船魚蝦。放棄並不一定是失去,放棄也並不隻有痛苦,也並不都是傷感,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幹大事業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知道放棄,如何放棄,放棄些什麼。
放棄是美麗的,對於一般人而言,達到這種境界似乎很難,現實中要放棄你的至愛的確很難,難到心會痛,難到會滴血……但背著包袱走路會更辛苦!選擇適合的時機有所放棄,是獲得快樂的最好方法。失去不一定要憂傷,反而會成為一種美麗;失去不一定是損失,反倒是一種奉獻。隻要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失去也會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上火車的時候,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為他惋惜。但是,讓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是那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從窗口扔了出去,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的這種行為。但是老人微笑著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
有時我們在麵對一些事,一些東西的時候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我們都有過某種重要的東西失去的事,且大都在心理上投下了陰影。究其原因,就是我們並沒有調整心態去麵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總是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事實上,與其為失去的而懊惱,不如正視現實,換一個角度想問題:也許你失去的,正是他人應該得到的。這樣我們就會在為失去的東西感到傷心難過的同時,也得到一種解脫,得到一種心靈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感受,如同幸福。它不是靠金錢和自己所擁有多少東西來衡量的。當今社會上有些富商,老板,終日紙醉金迷,揮金如土,渾渾噩噩,他們開著名車,住著豪宅,但是他們並不快樂。而有些名人,甚至是普通工薪階層的人,自己省吃儉用,樸素無華,卻用心致力於慈善事業,資助那些極需要幫助的人,他們雖然自己享受不多,但內心卻非常充實,快樂。
放棄,是讓我們正確的審視自己。放棄,是我們人生旅程的一種超越。放棄,也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升華。放棄是一種睿智,它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使你真實地享受人生;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選擇的餘地。
為了獲得,我們忙忙碌碌。舍不得放棄的心緒,像一棵寂寞的蘆葦,獨立在夜風中守望,把自己幻成一季秋色,在煙黃的舊頁中隻能握住一把蒼涼……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探索都能發現鮮為人知的奧秘,並不是所有的跋涉都能抵達勝利的彼岸,並不是每一滴汗水都會有收獲,並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會有美麗的結局。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明白這點,也許你就會在失敗、迷茫、愁悶、麵臨“心苦”時,找到平衡點,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標,雖然很傷感,但是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