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道路雖不盡相同,但人人都想成功,雖然有的人成為科學家,有人成為百萬富翁,但多數人則是平平淡淡走了坎坷一生,甚至一事無成。為何有如此大的差別,或許你會說,那些科學家、發明家是天才、遇到好機遇,但你可曾發現所有的成功人無不是善辟蹊徑,敢於創新的人,他們懂得運用自己的思維,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他們知道,如果不能領先他人,而是一味地去跟隨別人的腳步,那麼就永遠隻有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

魯迅先生曾稱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善辟蹊徑,思維創新已成為引領時尚,引領潮流,引領各行各業發展的力量。如初升太陽的青少年,自己的人生路剛剛起步,擁有創新的頭腦,有敢於冒險的勇氣,是改變命運,讓自己與眾不同所必備的根本。你或許沒有顯赫的門庭,也沒有聰明的大腦,隻是眾多人中一個普遍平凡的人,但創新並不需要天才,隻要你有獨到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找到其他人所沒有看到的;隻要你敢想敢做,抓住腦中靈光的一閃,抓住難得的機遇,敢做第一個螃蟹的人,你就已經成功的一半。

成功就要比別人快一步

人人都坐過公交車,當然青少年也不例外。當公交車停下來時,所有人都會爭先恐後的往車門擠,因為你隻有比別人都快一步,才能第一個上車,才能搶到最理想、最舒服的位置。同樣的道理,人生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搶先一步的意識,所謂快一步海闊天空,慢一步處處被動,誰搶占了先機,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我們常會說,機會隻會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快一步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比別人早一點做好準備,等到機會來臨的時候,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

拿破侖曾說:“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5分鍾。”的確,比賽中的冠軍隻是比別的選手提前一步到達終點而已,而這提前一步的結局卻有著天壤之別。

比別人快一步,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人們對於習以為常的事總是習慣遵循傳統觀念的想法,按照常規去做去思考,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時時受到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不敢去改變,還如何做到比他人快一步呢?一個人的不成功並不是因為能力有限,而是缺乏獨到的眼光善於抓住一個機會並去發掘開拓,也就是說,比別人快一步的前提就是要有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敢於不斷開拓創新。就如比爾·蓋茨,正是想到了計算機會崛起的必然趨勢,才退學改行從事計算機,領先一步,搶占得先機,才使他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取得巨大成功。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讓思想永遠走在年齡的前麵。”的確,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隻有創新才會使自己充滿活力,隻有創新才能使自己不斷改進,化劣勢為優勢。青少年正是學習知識,蓄備能量的重要階段,一定要有想常人不敢想,做常人不敢做的創新精神,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開啟夢想之門。

5走向競爭,直向成功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無論你生活在何種環境,都離不開競爭。隻有競爭,才有發展,競爭是社會發展的催化劑,是人們取得成功的動力。現代社會,凡有人群的地方,無不充滿了激烈的競爭,或明爭,或暗鬥,或強攻,或智取,勇者鬥力,智者鬥計。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在麵對改革開放、科技進步和市場經濟的大潮,必須培養健康的競爭心理,提升競爭力,這對自身的健康成長是大有好處的。競爭是青少年實現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因為在競爭過程中,青少年需要不斷地調節自身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發揮自己的潛能。通過競爭,青少年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的進取。

競爭是成長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之心,隻有在和別人的相比之下,才能進步的更快。就青少年而言,競爭是實現自我價值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從而使自己的優勢得以充分挖掘和發展,將來為祖國貢獻更大的力量。競爭讓人們滿懷希望,朝氣蓬勃。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

競爭是實力的展現。擁有豐富的知識,掌握比較多的技能,善於把握時機,敢於展示,才能表現為競爭能力。在社會上龐大的求職大軍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同等學曆的畢業生中,或多一個外語能力、或多一個計算機能力、或多一個寫作能力、或多一個公關能力等,都會引起用人單位的特殊興趣,並先行選擇他來從事某一職業。因此,培養競爭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綜合實力,而不僅僅是一種爭強好勝的抽象意識。

競爭是人格的考驗。競爭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們在危機感中不斷尋找拚搏前進的新的製高點,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從而使人類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得到空前的豐富。違背這一目的的行為就是不正當的競爭,充其量隻能是對社會財富、他人利益掠奪的權術,是人格和道德的墮落。因此我們說,競爭是對人格的考驗,所以,在學生在和他進行競爭時,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目的。

除此之外,競爭還會給人們帶來以下好處:

1競爭能激發人的創造精神,它使人體充沛,思維敏捷,反映靈活,想象豐富;

2通常情況下,人隻能發揮自身潛能的20%~30%,而在競爭過程中,人處於緊張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有利於個體潛能的發揮;

3通過競爭,能夠使人們增強信心,從而樹立更高的奮鬥目標;

4競爭中的失敗者通過總結經驗,調整目標與行動方式,為進一步取勝打好基礎。

在競爭麵前,青少年朋友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一定要誠懇,不嫉妒、不報複競爭對手,要敞開心胸告訴對手:“我想趕過你,和你一樣有成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拳王阿裏曾說:“誰能戰勝我,說明拳擊事業發展了,這是我終身的追求——發展拳擊。”競爭是激活機體的活躍細胞,它帶來進步的活力,使勝利者繼續前進,失敗者急起直追;對強者是鼓勵,對弱者是鞭策,其結果是“你我他”的共同發展。

總之,在瞬息萬變、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努力培養自身的競爭能力,保持良好的競爭態度,如此才能應對自如、穩操勝券。

培養正確的競爭觀

在當今社會,受各種環境的影響,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著較強的競爭心態和成功欲望,但往往由於缺乏正確的競爭觀、人生觀的理論引導,再加上他們正處於心理發育不夠完善的特殊期,對競爭容易產生錯誤的、片麵的理解,認為競爭就是不擇手段地戰勝敵人,過分看重每次競爭的結果,或不能正視競爭的結果,致使競爭惡性化,從而阻礙了良性的健康的發展,引起心理障礙,損害身體健康,甚至造成事故或產生越軌行為,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少年樹立一種正確的競爭觀尤其必要。

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培養正確的競爭觀呢?

第一,要調整好心態。有的同學在學習上總是一味的擔心別人會超過自己,他們總是焦慮地掃描著競爭對手的成績,一旦發現對手的在某一方麵超過了自己,心理就會“咯噔”一下,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嫉妒心理。這種不良的競爭心態青少年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青少年一定要對競爭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敢於接受挑戰,積極地參與競爭。

第二,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估,努力縮小“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在製訂目標時,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起,這樣才有助於“理想我”的最終實現。

第三,要在艱苦的現實環境中磨練自己。絕大部分青少年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他們對現實的環境和條件普遍表現出不滿足,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現狀,但對於到底該怎樣改變又顯得到比較茫然,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通過磨練自己來積累競爭的資本,從小的競爭舞台走向大的競爭舞台。這是對自身的一種磨練,同時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第四,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一位未來學家曾預言:“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曆史留給人類惟一的任務就是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從事不同程度的創造性工作,而這一任務的完成,隻有創造性地發掘和培養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才有可能。”因此,為了適應未來的競爭,青少年應在平時的學習中努力開拓自己的創造能力,以便於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比如說,積極的參加興趣小組,閱讀課外書籍,創作小論文等。

最後,在競爭中要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一個人的需求、興趣和才能是多方麵的。如果在實戰中注意挖掘,就有可能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麵。這樣不僅能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而且還會打下進一步發展和取勝的好基礎。當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也問心無愧,如果從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競爭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那麼這種失敗或許更有價值,它很有可能會成為明天成功的起始。

總之,青少年在麵對競爭時,應多一份坦然,少一份驚恐;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軟弱;多一份努力,少一份埋怨。當你鬥誌昂揚地去接受每一次來自生活或學習的挑戰時,你會發現,其實競爭並不是你想象得那麼殘酷,那麼可怕。而且,當你真正地進入到競爭狀態時,你會發覺自己突然活得充實起來,因為你會在競爭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你甚至會找到那種不得不佩服自己的美好感覺。人生不正是因為有了奮鬥才變得多姿多彩嗎?人不正是因為有了競爭才讓自己走的更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