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生觀與理想觀·第一節人生觀(2 / 3)

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首先形成的是對於現實世界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形成了關於世界的本質、人和客觀世界的關係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世界觀。一般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並以此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裏,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的人們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鬥爭,歸根到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不同的世界觀會指導人們采取不同的行動,從而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促進或阻礙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唯一徹底的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4.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昨天不能喚回,明天還不存在,你能確實把握的隻有現在。因此,你若愛永恒,就應當愛現在。”愛默生說。的確,生命的意義僅存於“現在”當中,人永不能回到過去,人生的道路,每一步都朝一個全新的情景延伸。可是,一般人往往喜歡眷戀過去,也常常對未來充滿憧憬,卻最不留意現在。

許多窮學生能充分認識到無聲流逝的時間的價值,並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鍾。雖然他們整日疲於生計,隻能用零星的時間來學習一點知識,但是他們靠著不懈的努力,終於燃起了信念與希望,獲得了成功與榮耀。正如法國作家費耐隆所說,在上帝把前麵的時光收回之前,他永遠不會給予我們新的時間。在某一時點上,上帝隻能賜予我們一次時間。

在一周之內,約翰遜博士利用了晚上的時間寫出了《拉塞拉絲》,以便為他母親的葬禮籌措費用。

布魯厄姆勳爵在政治、法律、自然科學、文學等各方麵都成就卓著。他從來不允許自己有片刻閑暇。由於他做事富有條理,極具計劃性,因而和大多數人相比,他似乎擁有更多的閑暇時光。盡管有些人整日忙碌,但是他們一生中完成的工作量不及布魯厄姆勳爵的十分之一。

薩默維爾夫人在鄰居們沉醉於聲色犬馬的娛樂和喋喋不休的家長裏短時,卻在發奮學習植物學和天文學,著書立說。她還在80高齡時出版了《分子和微觀科學》。林肯在從事勘測土地工作的同時,還利用每一點閑暇時間孜孜不倦地學習法律。他在照管自己小雜貨店生意的同時,博覽群書,積累了廣博的知識。

浪費時間本身並無多大害處,但浪費時間的同時更浪費了精力,這才是最具危害性的。無所事事和閑散懶惰足以麻木我們的神經,使得我們的肌肉日趨萎縮,耽於安逸使人們意氣消沉、萎靡不振,而奮發工作則使人朝氣蓬勃、精力充沛。那些走在時間後麵的人,也往往走在成功的後麵,而那些趕在時間前麵的人,則往往獲得了成功。

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道爾頓把工作看成是自己一生的支點,他的人生樂趣就是不斷地努力工作。他在一生中完成了20多萬條氣象記錄。昆西總統隻有在為自己製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之後才肯上床休息,否則,決不休息。

當一根壞細紗使整匹織物變為次品時,人們就會追究那位犯錯的女工的責任,並從她的工資裏扣除由此引起的損失。但是誰又能賠償我們生命之網中那些壞的線頭所導致的損失呢?在我們生命中,我們不可能來來回回地擲一把空梭子,因此每時每刻都有某種線被織進我們的生命之網,織進我們生命之網中的線可能是那種由浪費的時間或喪失的機會構成的劣質絲線,這樣的絲線足以毀掉整匹絲織品的質量,並使得勞動者終身蒙羞。但是,如果織進我們生命之網中的線完全是由惜時如金、拚搏努力構成的金光閃閃的絲線,那麼這樣的金色絲線會使得人生的布匹更加美麗燦爛、光彩奪目。時光如梭,時間的腳步永遠不停歇,我們手中的梭子也永遠無法停下,而那些劣質的絲線一經編織,就無法更改,成為我們生命中永久的汙點。

沒有人會為一個專心致誌工作的年輕人的前途擔憂,但是,他在哪裏吃午飯呢?他在晚餐之後又做些什麼呢?他晚上離開公寓又去哪裏了呢?他的周末和節假日又是在什麼地方度過的呢?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年輕人是如何度過他的閑暇時光的,而這些完全可以反映出他的個人品質。絕大多數誤入歧途、自我放縱的年輕人之所以走向墮落,是因為他們沒有更好地把握晚飯後的那段休閑時光。

在年輕人的生命旅程中,每一個夜晚都是一種嚴厲的考驗。正如惠蒂埃那充滿睿智的話語所言:“就在今天,我們書寫命運的畫卷,紡織生命之網;就在今天,我們的所作所為決定了日後是光明的前程還是罪惡的一生。”那些功成名就,站在時代巔峰的偉大人物都是孜孜不倦、勤勉不輟的工作者,他們能夠充分地利用晚上的時光,或是學習,或是工作,進行自我提高。

正如我們不會隨意丟棄一美元,我們更不應當任意揮霍生命中的每一個小時。誰能像一粒粒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裏汲取營養一樣,珍惜分分秒秒,點點滴滴地進行積累,誰就能獲得成功,鑄就輝煌。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意味著浪費精力,浪費能源,浪費生命,我們的未來就蘊涵於我們的時間之中,仔細審視一下你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吧。

愛德華·埃弗雷特語重心長地說:“培養每一種優秀的品質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受人尊敬的人,就應以鷹一般敏銳的眼光仔細觀察並抓住任何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彌補和挽回所有荒廢的時間,抵製一切世俗的誘惑,克製所有感官的享受。”

5.明確未來的人生定位

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都有辦法去適應它,但是隻有少數被人們稱之為天才的人才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定位。

格勞秀斯15歲之前就發表了令世人矚目的哲學作品。蒲柏幾乎是在牙牙學語時就在寫詩。培根16歲就指出了亞裏士多德哲學的漏洞。斯塔爾夫人在同齡的小女孩還在玩弄布娃娃時,就對政治學非常癡迷。查特頓11歲時寫出了優秀的詩篇。考利16歲那年出版了自己的詩集。莫紮特4歲時就能夠擺弄和彈奏鋼琴,創作了小步舞曲和至今仍在流傳的其他一些曲子。托馬斯·勞倫斯和富蘭克林·威斯特剛剛蹣跚學步就開始學繪畫了。拿破侖在布裏涅打雪仗時就已經是“軍事首領”了。卡爾門斯非常小的時候,看起來就神情莊嚴,言談懇切,充滿熱誠,在育嬰室的時候就開始站在小板凳上布道。李斯特12歲就開始公開演出了。歌德12歲時就開始寫悲劇了。卡諾瓦在孩提時代就用泥巴雕塑模型了。

這些人的天賦和特長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們又積極地朝著這一方向發展。但是,像這些人一樣很小就表現出天才的情況並不多見,除了極少的例子外,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必須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特長,而不要在那裏等待愛好與天性自動地表現出來。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發現金礦遠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特長重要。

一位主教對一位年輕的教士說:“我並不是要阻止你當教士,而是你的天賦在阻止你這樣做。”

“我們做我們的天賦不擅長的事情往往是徒勞無益的,”洛威爾說,“在人類的曆史上,因為做自己所不擅長的事情而導致理想破滅、前功盡棄的例子數不勝數。”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真正擅長的是什麼,那麼除非你所有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地開發。隻有你的天賦與個性完全和手頭的工作相協調,你才會幹得得心應手;除非你愛自己的工作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否則,你肯定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作為一個人,某一段時間你也許不得不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並為此而苦惱,你要做的是,盡早使自己從這種狀態下解脫出來。神父凱裏最初是個鞋匠,他在講道時說:“我的本行是宣講《聖經》,隻是為了經濟方麵的原因才去修鞋。”

6.明確人生的目標

在過去的日子裏,女孩的惟一出路依然是婚姻,而單身女性則不得不麵對朋友們的責難。當時,德國的劇作家萊辛還曾經評論說:“女人像男人一樣思考,如同男人穿上女人的紅大衣一樣荒唐可笑。”但是僅僅幾年的時間,生活態度積極的女人們就大膽地捧起了書本,但她們會在書本上佯擺一些針線活,以便在客人到來時能夠迅速地放下手中的書本,拿起針線。格雷高利博士對他的女兒說:“如果你碰巧有見識的話,一定要三緘其口,千萬不要讓男人們知道,因為他們天然的敵意和嫉妒會使他們排斥那些具有獨到見解、智慧高超的女人。”

然而,這一切卻在不經意間有了很大的改觀。美國女教育家弗蘭西斯·威拉德曾經說過:“對女性智慧的發現是本世紀最大的發現。我們解放了她們,為我們的女兒們敞開了婚姻以外的廣闊天地。現在,女性也擁有了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她們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職業。女性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是本世紀最偉大而光榮的進步,但是責任必須與自由相伴,因此,明確人生定位和人生目標也是每個女孩必須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