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錢觀與幸福觀·第二節幸福觀(1)(3 / 3)

“我父親的這封信把我搞火了,我希望得到的是同情,不是任何指示。我氣得當下就決定絕不再回家。當晚我在邁阿密街頭晃蕩時,經過一座教堂,裏麵正在作彌撒。反正無處可去,我就進去了,正好聽到有人念道:‘戰勝自己的心靈比攻占一個城市還要偉大。’

“我坐在天主的聖殿裏,聽著跟我父親信上所寫的同樣的道理——這些力量終於掃除了我心中的一些困擾。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氣明。我發現自己愚不可及。認清了自己,使我吃了一驚。原來我一直想改變整個世界及其中的每一個人,其實唯一需要改變的隻是我的想法罷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一周後,我回到了工作崗位。4個月後,我娶了那位我一直擔心失去的女孩,現在我們已經有5個孩子了。在物質與精神方麵,我都受到眷顧。精神狀態不佳的那段時間,我擔任晚班工頭,帶領隻有18個人的小部門。現在,我在卡通公司任主管,轄有四百多名員工。人生越來越富足。我知道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諦。即使有時會有一些不安的情緒(像每個人一樣),我會告訴自己又該調適自己了,於是又能平安無事。

“我得承認自己很慶幸有過崩潰的經曆,因為那次的痛苦使我發現思想的力量比身體的力量巨大得多。現在我有辦法運用思想的力量,而不是受它所害。我現在知道我父親是正確的,因為他說過使我受苦的並非情況本身,而是我對情況的想法。一旦我真正體會到這一點,我就治愈了,而且永不再犯。”

我們由人生體會到的心靈的平安與喜樂,不是因為我們身處何處,或在做什麼,或我們是誰,完全隻是由我們的心理態度所決定的。外在的環境影響內在非常有限。

讓我們以老約翰·布朗為例。他強占了美國一個軍工廠,並企圖鼓動奴隸叛亂,而被判絞刑。他坐在自己的棺木上被送往刑場。在他旁邊的警長很緊張,布朗卻極為平靜——看著弗吉尼亞州崇山峻嶺襯著藍天。他說:“多麼壯麗的國家,我從來沒有真正看清楚過。”

或者以史考特為例——他是第一位抵達南極的英國人,他們的回程幾乎是人類所經曆的最嚴酷的考驗。他們途中斷了糧,又缺少燃料。他們寸步難行,因為吹過極地的狂風已肆虐了好幾個晝夜——這風威力強大到可以切斷南極冰崖。史考特一隊人知道自己活不下去,他們原先準備了一些鴉片以應付這種情勢。因為一劑鴉片可以叫大家躺下,進入夢鄉,不再蘇醒。可是他們沒有這麼做,反而是在歡唱中去世。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8個月後,一個搜索隊找到了他們,並從冰凍的遺體上發現了一封告別書,而告別書上是這麼寫的:

“如果我們擁有勇氣和平靜的思想,我們就能坐在自己的棺木上猶能欣賞風景,在饑寒交迫時猶能歡唱。”

300年前,失明的彌爾頓也發現了同樣的真理:

“思想的運用,和思想的本身,就能把地獄造成天堂,把天堂變成地獄。”

拿破侖與海倫·凱勒都是彌爾頓的最佳詮釋者。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可是他卻說:“在我的生命中,找不到一天快樂的日子。”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現生命是這樣的美好。”

記住:“除了你自己,沒有別的什麼人可以帶給你平靜。”

永遠不要忘記愛默生在他那篇叫做《自我信賴》的散文裏所說的那句結語:“不要認為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複,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是什麼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興致,讓你覺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事情絕不會是這樣的。能給你帶來平靜的,隻能是你自己。”

偉大的斯多噶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警告說:“我們應該極力消除思想中的錯誤想法,這比割除‘身體上的腫瘤和膿瘡’重要得多。”

奇妙的是,愛比克泰德在19個世紀之前說的話,卻得到了現代醫學的首肯。坎貝·羅賓森醫生說,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所收容的病人裏,有五分之四都是由於情緒緊張和壓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他解釋說,產生這種病症的原因,歸根究底,都是生活及其矛盾的難以協調。

法國偉大的哲學家蒙田的座右銘是:“一個人因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比不上因他對發生事情所擁有的意見來得深。”而我們對所發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見,完全是看我們自己怎樣來決定。

當一個人情緒困擾,神經緊繃,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心理態度嗎?正是如此!還不隻如此,我還可以告訴你怎麼做,也許要費一點事,但沒有什麼秘訣。

威廉·詹姆森是實用心理學的頂尖大師,他曾有過這樣的心得:“行動似乎跟著感覺走,其實行動與感覺是並行的,多以意誌控製行動,也能間接控製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不能一下決心,就能立即改變情緒,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做到改變行動。當我們改變行動時,就能自動改變感覺。

他的解釋是:“如果你不開心,那麼,能變得開心的唯一的辦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及行動。”

這簡單的小魔法真有效嗎?你自己去試試看吧!先在你的臉上堆起一個大大的真正的微笑,放鬆肩膀,深吸一口氣,再好好地唱首歌。如果不會唱,就吹口哨,不會吹口哨的,就哼唱。很快的,你就會明白威廉·詹姆森的意思——如果你的行為散發的是快樂,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憂鬱。

這點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為任何人的人生帶來奇跡。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女士,如果她知道這個秘密,24小時內就能清除她心中的陰霾。她老了,是位寡婦——這實在很悲哀——可是她是否作出快樂的樣子呢?當然沒有,如果你問她好,她會說:“嗯,我還好啊!”但她臉上的表情及聲音表示:“噢!老天哪!你看我這人多麼倒黴啊!”她幾乎是在責備你在她麵前太快樂了。

其實,比她不幸的婦女還多得很。她丈夫遺留給她的保險金夠她過一輩子,她已成家的子女也給了她一個家。但是很少看到她笑,她抱怨她的3位女婿小器自私——雖然她每次都在他們家住上好幾個月。她又埋怨她女兒從來不送她禮物——雖然她自己把錢守得死緊,“為了我自己要養老!”她實在是在自虐。

非如此不可嗎?最遺憾的正是這一點——她完全可以把自己從不幸、痛苦的老婦人轉變為家中受尊敬愛戴的慈祥家長——隻要她願意改變。所有這些改變隻要從一個行動開始,就是做出開心的樣子,做出可以付出一點愛心的樣子——而不是將自己桎梏在痛苦的深淵中。

恩格勒特先生因為發現了這個秘密而能活到今天。恩格勒物先生得了猩紅熱,康複後,卻發現自己又得了腎炎。他遍訪很多醫生,偏方也都試過了,卻醫不好。不久,他又得了一種並發症,血壓已上升。他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他的血壓上升到214。當時形勢很危急,他回家安排後事。

“我回了家,查了我的保險都還有效,然後向上帝懺悔我以前所犯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我把每個人都弄得不痛快。我太太及全家一片愁雲慘霧,我自已也不能自拔。過了一個星期自怨自艾的日子,我對自己說:‘你簡直像個傻瓜!你可能一年內都死不了,為什以不讓眼前的日子好過點?’

“我放鬆肩膀,掛上微笑,做出一切正常的模樣。我得承認開始都是裝出來的,不過我一直強迫自己開心。結果不但對我家人有益,更幫助了我自己。

“首先我發現,我開始覺得好些了,簡直像我假裝的一樣好,情況越來越好,直到今天——過了我的死期很長的時間了。我不但開心、健康、活著,連血壓也下降了!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如果我一直讓‘快死了’的想法縈繞心中,醫生的預測一定不會錯的。相反的,我讓我的身體有機會自愈,完全是因為我的態度改變了。”

至此,這裏有問題:如果隻要過得開心積極,就能救回這個人的生命,我們何必還要為一點芝麻小事去煩躁呢?如果隻要過得開心就能創造快樂,又何必讓自己及周圍的人難過呢?

詹姆斯·艾倫所著《思想的力量》一書,對每個人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其中的兩段:

“我們發現,當你改變對事物和其他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的人對你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我們的思想向往光明,你就會很吃驚地發現,你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別人所要的,卻可能吸引別人所有的……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的心思,也主要是我們自己……我們最終得到的,正是我們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興起、征服,而能有所成就。如果你的思想頹廢,不思進取,你就隻能一輩子生活在衰弱和愁苦的深淵裏。

“創世紀中,上帝給人類的最大禮物,就是讓人類統治整個世界。可惜我對這份特權沒有一點興趣。我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製我自己的能力——能控製我的思想,能控製我的恐懼,能控製我的內心和精神。在這方麵取得相當驚人的成績。不論在什麼時候,我總是想:隻須控製我自己的行為,就能控製我的反應”。

正如威廉·詹姆森的一句話:“……通常,隻要把受苦者內心的感覺,由恐懼改成奮鬥,就能把我們身上的所謂的邪惡,改變為對你有幫助的優點。”

讓我們為我們的快樂而奮鬥吧!

有一個能使你產生快樂的富有建設性的計劃,名字叫做《隻為今天》。這是已故的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如果我們能夠照著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憂慮,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樂”。

隻為今天

隻為今天,我要很快樂。如果林肯所說的“隻要下定決心,我們都能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麼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由外在環境決定的。

隻為今天,我要自然地適應一切,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欲望而去調整世界。試著調整一切,我要以這種態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和我的命運。

隻為今天,我要愛護我的身體。我要加強鍛煉,珍惜照顧,不損傷它、不忽視它,使它能成為我爭取成功的好基礎。

隻為今天,我要豐富我的思想。我要學一些有用的東西,我決不再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讀一些有品味、層次高、耐人尋味的書。

隻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來考驗我的靈魂:我要為別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並不想做的事,而這樣做的目的就像威廉·詹姆森所說的那樣,隻為了鍛煉。

隻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歡喜的人,外表要莊重大方,衣著要美觀得體,說話低聲,行動優雅,不在乎別人的毀譽。對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幹涉或教訓別人。

隻為今天,我要試著隻考慮怎麼度過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問題都在一次解決。因為,我雖能連續一整天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可能會使我喪失興趣。

隻為今天,我要訂下一個計劃。我要寫下每個鍾點該做些什麼事;也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但還要訂下這個計劃;這樣至少可以免除過分倉促和猶豫不決的缺點。

隻為今天,我要每天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個鍾點,輕鬆一番。在這半個鍾點裏,我要想到上帝會使我的生命中更加充滿希望。

隻為今天,我要無所畏懼。尤其是,我不怕更快樂,我欣賞並享受人生的美好;我不怕失去愛人,相信我愛的人亦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