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全都是:否。
由此,萊惠爾確定那位老工頭之所以憎恨他,必定是誤會了他,以為他是個目中無人的家夥,為了麵子問題而處處與他為難,給予無情的挫折。如果能尊重一下他的意見,可能會把這個敵人征服的。
於是萊惠爾決定采取三個步驟。首先親自去拜訪那位工頭,看看他的口氣與態度,見機行事,摸清楚他為什麼會對自己產生惡感?如果他不是有很大的惡意,就把那份工作計劃拿出來向他請教,看看他反應如何?假如他一口拒絕,就證明自己的成就直接妨害了他的利益;倘使他答應指教,就可確定他是誤會自己是個驕傲的家夥,故意跟自己抬杠,使自己遭到無法解決的困難。
那天晚上,萊惠爾冒著嚴寒,挾著那份計劃去拜訪那位老工頭。那時,老工頭正在進晚餐,很悠閑地跟老妻說著家常,看見萊惠爾突然來訪,很是奇怪。
萊惠爾誠懇地請他繼續用膳。他隻是遭遇到一個難題,想向老前輩請教。
老工頭匆匆地結束晚膳,趕來陪伴萊惠爾這個不速之客。他的態度顯然變得和藹得多了!
兩人坐定,客氣地寒暄一陣以後,萊惠爾就展開那個計劃,說出自己製定這個工作計劃的動機。由於自己對機器房的工作不甚了解,所以特地來請他指示。
老工頭客氣一番之後,就把那份計劃留下,勸萊惠爾早點回去休息,不要在路上凍著。
第二天,老工頭把那份計劃交還萊惠爾,並且親自到總經理處大力稱讚萊惠爾,說他是個了不起的設計天才,他製定出來的計劃是最完整、最妥善而且切實可行的方案,他的機器房願意首先試用。
萊惠爾的誠懇,征服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人。
萊惠爾化敵為友的妙方值得我們欽佩,他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希望你們能化每個敵人為朋友,朋友是一股成功的動力!
照顧別人的感受
日常的交談中在表現自我的時候,需要有謙謙君子的心態,學會安撫他人的心靈,就是說,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
一位女士的寶貝女兒,從劍橋畢業回國之後,在特區一家金融機構供職,每月數萬港元薪水。作為寶貝女兒的母親當然相當自豪,她麵對親朋好友時,言必稱女兒的風光,語必道女兒的薪俸。偶然被女兒發覺,極力製止母親,說總誇自己的女兒,突出自家好,人家會有什麼感受,不要因此傷害了他人。
女兒的話在情在理。可見在敘述自我時,要防止過分突出自己,勿使別人心理失衡,產生不快,以至影響了相互的關係。
有位朋友講了這樣的故事:
有兩位要好的女友,甲靚,乙平平。她們一起去參加舞會,舞場上的許多男士頻頻與甲共舞,卻不知不覺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識地感覺不妥,於是托辭身體不適,奉勸朋友們邀請乙,男士們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們卷入了舞池,乙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為重,不想女友被忽視,於是機智采取一種平衡手段,使乙的心靈得到撫慰,這必定會使她們的友誼更加深一層。
英格麗·褒曼在獲兩屆最佳女主角獎後,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她領獎時,一再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弗倫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者應該是這位落選者,並十分由衷地懇請:原諒我,弗倫汀娜,我事先並沒有打算獲獎。
褒曼作為獲獎者,她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尤其是那一句懇請式的原諒語,又是何等真誠地安慰了對方,極力維護了對手落選的麵子。無論誰是這位對手,都會十分感激褒曼,會認定她是傾心的朋友。一個人在獲得榮譽的時刻,如此善待合作競爭的夥伴,如此與夥伴貼心,實在是一種文明典雅的風度。
以上的故事告訴我們,為了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的感受著想,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與此同時,你自己的心靈也會因安然自慰,而有一個極好的心情。
經常可看見一些人大談自己的得意之事,這是不好的。對方不僅不會認為“了不起”,甚至被對方認為不成熟、回憶過去好時光的人等等,所以,盡可能不要提得意之事。
然而,每個人都想被人認為好,被評價得高一點。明知不可談得意之事,但卻情不自禁地想談,這是人性中比較麻煩的一麵。所以,絕對地不談得意之事當然不可能,但同樣是談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談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別人未談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談。也就是說,單方麵地談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讓對方發表之後,那種壞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聰明的人就先煽動對方:“你的見聞廣博”,促使對方發表得意之事,然後若無其事地說:“我也知道這樣的事”,如此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不要把狗逼進胡同
在社交中常會進行一些帶有比賽性、競爭性的文化活動,比如棋類比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盡管這是一些文娛活動,但大家都希望成為勝利者。有經驗的社交者在自己“實力雄厚”、能絕對取勝的情況下,往往並不使對方失敗得很慘而狼狽不堪,反倒是有意讓對方勝一兩局,既不妨礙自己總體上的獲勝,又不使對方太失麵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連贏幾盤棋後,往往會有意走錯幾步,讓對方最後贏一兩盤。與人處事正像下一盤象棋,隻有那些閱曆不深的小青年,才會一口氣贏對方七八盤,對方已漲紅了臉、抬不起頭,他還在那兒一個勁兒地喊“將”。其實,作為社交活動,並非正式比賽,對輸贏不必那麼認真,主要目的還是交流感情,增進友誼,滿足文化生活的需要;相反,計較起來,會給對方造成不佳的心情。據說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極愛下象棋,又把輸贏看得很重,在一次宴會後與棋藝不凡的陳景夷對弈時,本來已一比一平局,卻要下第三局,在殘局時被對方打了個死車,頃刻間胡漢民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又急又惱,當場暈厥,三天後竟因腦溢血死亡。
我們不但要盡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別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學會在對方可能不好下台時,巧妙及時地為其提供一個“台階”。否則,很可能會由於方法不當,本來是幫助對方下台,結果反而弄得對方更尷尬。這裏也有幾點應注意:
1.要注意不露聲色
既能使當事者體麵地“下台階”,又盡量不使在場的旁人覺察,這才是最巧妙的。有一則報道很能啟發人。一次,一位外國客人在天津水晶宮飯店請客,請10個人要3瓶酒。飯店女服務員小丁知道10個人5道菜起碼得有5瓶酒,看來客人手頭不那麼寬裕。於是,她不露聲色地親自給客人斟酒。5道菜後,客人們酒杯裏的酒還滿著。這位外賓臉上很光彩,感激小丁給他圓了場,臨走時表示下次還來這裏。如果小丁想讓這位外賓“出洋相”是太容易了,但那樣就會失去一位“回頭客”。善於交往的人往往都會這樣不動聲色地讓對方擺脫窘境。
2.要注意用幽默語言作為“台階”
幽默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一句幽默語言能使雙方在笑聲中相互諒解和愉悅。作家馮驥才在美國訪問時,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兒子到公寓去看他。他們談話間,那位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大馮的床,站在上麵拚命蹦跳。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也顯得自己不夠熱情。於是,大馮便說了一句幽默的話:“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位朋友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結果既達到了目的,又顯得風趣。
3.要注意盡可能地為對方挽回麵子
有時遇到意外情況使對方陷入尷尬境地,這時,你在給對方提供“台階”的同時,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時為對方麵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會使對方更加感激你,幫助對方挽回麵子,會使他對你感激不盡。
讓朋友勝過你
一個人可以沒有財產,但他絕不可以沒有朋友。擁有許多朋友的人具有比別人更大的優勢和別人無法比擬的更多的機會。當一個人的事業處於低潮或上升階段時,朋友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許多人以為自己交際很廣,似乎擁有很多朋友,但當他真正需要朋友時卻發現並非如此,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得擇友處世的方法。
朋友間當有人高談自己的光榮曆史時,我們會脫口而出:“那有什麼了不起!我的過去比你更值得吹噓呢。”就因為這樣,我們失去了許多朋友。
法國哲學家羅修夫曾說:“若想樹立一個敵人,隻需打敗你的朋友就可以了。若要結交一位摯友,就要讓對方勝過你。”德國有句俗話,也有相同的意義:“沒有任何一件事比看到別人失敗更能讓自己感到高興的了。”
的確,在我們的朋友中就有這種人,他們興高采烈地看著我們失敗。
如果自己一旦成功了,就要注意盡可能隻告訴自己最親密的親友,這樣就可保持成功。
贏得朋友的方法有很多,下列方法不妨一用:
1.為了贏得一個好朋友,請讓朋友贏得勝利
愈誇大自己成就的人,就愈沒有成就。我們應該盡量心存謙虛,切勿自我標榜。有時,為了讓朋友更出色,還可以采用讓功勞的辦法。
晉朝王導為宰相,有一個叛賊,他不去討伐,陶侃責備他,他複信說:“我遵養時海,以待足下。”陶侃看了這封信笑說:“他無非是‘遵養時賊’罷了。”王導“遵養時賊”以待陶侃,即留下現成的功勞準備讓於人。
2.多為朋友著想,多體諒對方的難處
友誼不會自己生長,需要悉心培養。平時多傾聽朋友的述說,人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傾聽朋友的訴說,就是表示理解的最佳方式。
3.關鍵時刻要有克製
情緒衝動或發怒時說的話,對友誼的破壞性最大,所以在你的脾氣將要爆發時,最好從朋友處離開。
4.自己的壞情緒不要影響朋友
如果你強求別人順應你惡劣情緒,誰也不會靠近你。
5.經常表示對朋友的關切
見麵說幾句話,寄一張生日卡片,打個問候電話都表示你時時關心著朋友,這是給朋友最好的禮物。
有理也讓人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發生:有的人一聽到別人對他的批評和勸告,就大發雷霆,他們不是去虛心聽取,反省其身,卻反唇相譏:“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什麼德性,卻來教訓我。”言外之意是對方也有缺點,不配來批評他。需知“金無足亦,人無完人”,如果隻允許沒有過失的人批評自己,那麼你終生都不會聽到對你過失的批評意見了,一輩子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久而久之,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損害了事業。所以,當別人批評時,應該本著感謝他的批評,才有益於自己改正過失,哪還有心思去計教他人是有過還是無過呢?
與此相反,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批評人,氣勢洶洶,似乎“得理不讓人”,這實在於事無補。要想迅速而有效地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必須持尊重別人的審慎方式。
1.要善於保住別人的麵子
世界上任何一位真正偉大的人,都善於保住失敗者的麵子,絕不浪費時間去撈取個人的勝利。
1922年,經過幾個世紀的敵對之後,土耳其下決心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最終獲勝。當希臘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兩位將領前往土耳其總部投降時,士兵們對他們大聲辱罵。而總指揮凱墨爾卻絲毫沒顯現出勝利的驕傲。他以軍人對待軍人的口氣說:“請坐,兩位先生,你們一定走累了。戰爭中有許多偶然情況,有時,最優秀的軍人也會打敗仗。”
同樣,批評一個人時,無情地剝掉了別人的麵子,傷害了他的自尊心,那樣就容易抹殺你與別人之間原有很深的感情,你將得不償失。
2.要懂得從正麵稱讚入手
當聽到別人對我們某些長處表示讚賞之後,再聽到他的批評,心裏往往會感覺好受些,也容易接受批評。
美國總統柯立芝有一次批評女秘書,他是這樣說的:“你今天穿的這件衣服很漂亮,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姐。不過,希望你以後能對標點符號稍加注意;那麼,你打的文件會跟你的衣服一樣漂亮。”
3.要懂得間接地提醒別人的錯誤
查爾斯·史考勃有一次中午經過他的鋼鐵廠,看見幾個職工在“嚴禁吸煙”的大招牌下吸煙。史考勃沒有簡單地斥責他們,而是使用了充滿人情味的方式。他走向前,友好地遞給他們幾根雪茄,然後說:“諸位,如果能到外邊抽煙,那我真是感激不盡了。”吸煙人都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違犯了規則,自覺地掐滅煙頭。同時對史考勃產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這樣的人誰不樂於和他共事呢?
可見,“有理也讓人”確是一種很成功的處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