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時刻保持清醒、不犯迷糊是很難的,不少人往往因為意氣用事或抵擋不住誘惑,落入別人設下的圈套,輕則丟財,重則喪命。奉勸各位:多用腦子,少用性子。
心平氣和萬事通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造成一些不該有的後果。
1.憤怒
這會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機會,在許多場合,因為不可抑製的憤怒,使人失去了解決問題和衝突的良好機會。
尤其是,一時衝動的憤怒,可能意味著事過之後要付出高昂的彌補代價,你在實際生活中,憤怒造成的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你可能從此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而別人對你的合作也會產生疑慮。
人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往往不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嚴重地傷害了別人的麵子。損害他人的物質利益也許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而損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卻無異於自絕後路。
2.狂躁
狂躁給人以一種假象,仿佛此人精力充沛,說話與做事都那麼有感染力,顯得咄咄逼人。
初次接觸狂躁者時,許多人都會產生錯誤的感覺,以為他是那麼的具有活力,使人感動,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了解的加深,你也許會發現,狂躁者其實不過是一張白紙。
你會發現他狂躁表麵下隱藏的缺陷:
他的談話沒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條理和計劃性;他說過話轉眼就會忘記,交給他的任務也不會受到認真對待。
狂躁的情緒容易使人陶醉,因為狂躁者的自我感覺好極了,他會顯得雄心勃勃。可是,世界上沒有狂躁者成功的例子,狂躁是情緒的極端。
3.猜疑
猜疑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它可以使觸手可及的成功機會毀於一旦。
許多猜疑最終都證明是誤會,如果相互之間的溝通順暢,那麼猜疑的黴菌就無處生長。對成功路上艱難跋涉的追求者來說,猜疑將是一個隨時可能吞沒你整個宏偉事業的陷阱。因為你的猜疑可能隨時被別人利用,而蒙在鼓裏的你還渾然不覺。其實,隻要你細加分析,就不難發現,猜疑是多麼的沒有道理和破綻百出。
猜疑的另一個原因是對自己的控製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為什麼會猜疑?因為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而這種擔心顯然是由於對自己控製局麵的能力信心不足。
4.嫉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滿惡意、傷害。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產生了嫉妒情緒,那麼他就從此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不能在陽光下光明磊落地說和做,而是麵對別人的成功或優勢咬牙切齒,恨得心痛。
易嫉妒的人傷害的首先是自己,因為他把時間、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積極進取上,而是日複一日地蹉跎其中。
嫉妒同時也會使人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如果一個人心中變得消沉或是充滿仇恨,那麼他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
5.緊張
適度的緊張使我們能集中精力,不至分神。但緊張過度卻會使我們長期的準備工作付諸東流。
一個成功者,他也許一直都有些緊張的情緒,但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如何控製緊張。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總統林肯,當眾演講時始終有些緊張,可是他知道如何控製和巧妙地掩飾過去,不讓台下的聽眾覺察出來。
如何控製以上所說的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緒?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美國一家公司的經理想出了一種很好的辦法,以發泄他的怒氣。年輕的時候,他在本公司裏做一個小職員,當然,提升的渴望和現實有很大的出入,於是,他拿出紙筆,想寫辭職信。
在寫辭職信之前,他為了發泄自己的不平,就在紙上寫下了對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理的評判。寫好後,他拿去讓一位老朋友看。
那位朋友很有心計,他取出一枝藍色水筆,讓這位不平的朋友把公司中那些人的才能也寫下來,同時列出在十年之內如何提升自己的計劃。
當這些東西都寫出來後,這位公司職員的怨氣消了很多,他決定繼續在這個公司做下去,因為與他相處的上級職員和經理既有缺點,也有優點,兼顧二者的話,他認為自己沒有充分的理由離開這些人。
從此,這位職員學會了一種發泄不平的方法,凡是忍不住的時候,他都要把心中的情緒寫下來,看一看,心境就平和了許多。
有勇更要有謀
古往今來,作戰打仗靠的是謀略。作為一個統帥,時時刻刻要想到戰勝敵人的謀略,這是古代兵書中所總結出的重要法則。
值得指出的是,打仗要有勇有謀。在很多情況下,有謀比有勇更為重要,例如行軍所到之處,必須多問,多思考。既自己獨立思考,又廣泛地向別人詢問,這都是好謀的具體表現。
我國古代名將王璞山帶兵,有名將之風,每次與敵軍相遇,在交戰的前一天晚上,他都要傳令各營齊集,與他們暢談敵情、地勢。他特別注重傾聽部下的意見,在戰前會議上常從衣袖中拿出十幾張地圖,分給每個與會者,讓諸將對諸如如何進兵,如何分派,某營埋伏,某營並不參戰,隻是等到戰鬥結束後專門負責追繳之類的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待諸將一一說完,王璞山才說出自己的方案,然後每人發一份傳單,上麵寫的就是已經議定的主意。第二天戰鬥結束後,如果發現誰的所作所為與當初議定的意見不符合,即使有功也必須受到處罰。而在平日無事時,王璞山也每三天必定要傳召各營軍官,熟論戰守之法。
古代軍事家指出,像這樣使部隊形成一套好謀致勝的作戰製度比之尋常的操練和用兵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軍隊的戰鬥力就是這樣逐漸提高的。
好謀致勝說到底就是要對對方的心理有一個準確的把握,謀在對方之前就可能占據主動。這一方法也同樣適合於籌辦各類事情。
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之前的曆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沒有哪一個主辦國不虧損的。而由美國第一旅遊公司副董事長尤伯斯負責承辦的,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卻不僅沒有虧損,還有贏利。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尤伯斯在充分了解人們的心理活動之後,果斷采取了一種“拍賣榮譽”的方案。
尤伯斯利用觀眾向往奧運會的心理,向市民發出邀請:凡自願為本屆奧運會義務服務者,安排每人發二套製服,供應一頓快速午餐,免費看幾場球賽。為奧運會節省了大量服務開支。
例如火炬傳遞,是奧運會的第一套程序。這屆奧運會,火炬傳遞儀式於5月8日上午9:30在紐約市聯合國大廈前開始。要在7月28日奧運會開幕時準時到達洛杉磯紀念體育場。曆時82天,全程15000公裏。奧委會做出決定,火炬傳遞權以每公裏3000美元的價值出售。也就是說,分若幹小段出售給那些想過一過癮的人,僅這一項可贏得4500萬美元。
尤伯斯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善於使用謀略安排好了每一個細節,特別是他將奧運會的榮譽及參與權以金錢或義務服務的方式拍賣給了想過過癮的人們,從而不僅節省了開支,而且創造更多的贏利。
得意不要忘形
在這個社會上,有些人總喜歡誇耀自己,往往認為自己的學識、興趣高人一籌。每遇親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噓自己的心得、經驗,卻不知這樣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視賭如命的人,看到不會賭錢的人,很可能會揶揄他一番:“你怎麼不會賭博,那人生還有什麼快樂可言?”這話傳到朋友的耳裏,肯定不會讓他感到愉快的。
所以,每逢開口說話,不管是什麼內容,都要注意別讓別人產生被比下去的感覺。
有一次,一位先生約了幾個朋友來家裏吃飯,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識的。他們聚攏來主要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這位朋友不久前因經營不善,關閉了公司,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外交逼,他實在痛苦極了。
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為目前賺了很多錢,酒一下肚,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在場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他提早離開了。
一出門,他憤憤地說:“老吳會賺錢也不必在我麵前說得那麼神氣。”
人人都會經曆人生的低穀,人人都會遇上不如意的時候,這時,在失意的人麵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處,無異於把針一支支地插在別人心上。既傷害了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提醒你,與人相處,切記——不要在失意者麵前談論你的得意。
如果你正得意,要你不談論不太容易,哪一個意氣風發的人不是如此?所以這種做法也沒什麼好責怪的。但是要談論你的得意時要看場合和對象,你可以在演說的公開場合談,對你的員工談,享受他們投給你的欽慕眼光,更可以對路邊的陌生人談,讓人把你當成神經病,就是不要對失意的人談,因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談論在他聽來都充滿了諷刺與嘲弄的味道,讓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當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說你的,他聽他的,但這麼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談論的得意,對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種傷害,這種滋味也隻有嚐過的人才知道。
一般來說,失意的人較少攻擊性,鬱鬱寡歡是最普遍的心態,但別以為他們隻是如此。聽你談論了你的得意後,他們普遍會有一種心理——懷恨。這是一種鑽到心底深處的對你的不滿,你說得口沫橫飛,卻不知不覺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顆炸彈,多劃不來。
失意者對你的懷恨不會立刻顯現出來,因為他無力顯現,但他會透過各種方式來泄恨,例如說你壞話、扯你後腿、故意與你為敵,主要目的則是——看你得意到幾時,疏遠你,避免和你碰麵,以免再聽到你的得意事,於是你不知不覺就失去了朋友。
當你有了得意事,發了財或是一切順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麵前談論。
就算在座沒有真失意過的人,但總也有景況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還是有可能讓他們起反感,人總是有嫉妒心的,這一點你必須承認。
所以,得意之時就少說話,而且態度要更加地謙遜,尤其是在麵對你的商業客戶時,更應謹記。知道自己能吃幾兩幹飯
老百姓說話最實在,一個人總得知道自己能吃幾兩幹飯。但是,生活中幾乎沒有誰能客觀地評價自己。這可以被認為是絕對的,如果你非說自己做到了客觀那也隻能是相對客觀。無論人們嘴上怎麼說,在他們心目中,自己總是比別人強,即使是一個乞丐也可能這麼想;不把自己當回事兒的人也有,比如說絕望的人群,那是一種自卑,評價同樣不客觀。做到客觀很難,但是又很重要。這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素質。所以,人們以“自知之明”為貴,這個提法準確得很,但是,操作起來味道就變了。那大抵是在強迫人們謙虛,這就更加不客觀了。
在十幾年前,一位“大眾作家”很有姿態地說:“你以為你是誰?”這話很有意思,如果阿Q在世,一定會跟他對應一句:“你以為你是阿Q嗎?”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眾作家”基本上提出了一個“客觀評價自己”的問題。在鼓勵包裝炒作的時代,很多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膨脹自己。文化界也是這樣。最近美女作家出爐,就很有這股子味道。美女作家公然發表高見:用身體寫作。但是,我們讀到的文字及其內容跟美的距離太大。那簡直是把生活中的“醜”赤裸裸地展示給你看,這還不是藝術嗎?
她們以為在藝術前麵加上“前衛”兩個字,似乎就解決了一切問題。但是,任何“前衛”藝術具有生命力的標準都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縱觀世界藝術發展史,所有的作品無不如此。可是,美女作家想讓自己的作品接受時間的考驗,怕是不容易,而一些人自己的“前衛”作品是一種含混的述說,少有想像空間的延展。當然,藝術評論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兒,這裏絕沒有抨擊誰的意思。
說一句實話,美女作家們勇氣可嘉,最起碼她們都懂得承認自己,隻是承認得過於誇張了。這時候,考慮“人貴有自知之明”的問題也好,但有些問題是比評論更現實的問題。如今,很多人都躍躍欲試於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如果通過刻苦的鑽研,最終補充自己的知識,那當然是一件好事兒。可是,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某個領域毫無建樹也不可能有所建樹,但仍在那裏麵硬撐著。這種狀態深一思考感到滑稽,再品味就有點可怕了。
這是一種雙重的可怕。一方麵是對工作的對象而言,一方麵是對自己來說。外行終歸是外行,他存在的意義本應僅僅是為內行提供一個反麵教材。可現實中往往不是這樣。他們會極力地在各種領域表現自己,而藐視內行的謙讓。而且他們一旦有機會領導內行,往往就變本加厲。但是,越是這樣越是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內行永遠不會發自內心地佩服你,而你自己又毫無所得,甚至是永遠失去了充實自己的機會。當然,你可許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可是,耽誤別人又最終對自己沒什麼好處的事情,做它到底幹什麼呢?
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那些既承認自己的能力,又看清自己不足的人,這些人的心態大都非常健康。有他們在環境裏往往會產生一個團結合作的團體。這時候,“人貴有自知之明”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素質,更是時代需要的工作準則了。
脾氣暴躁,易中圈套
《教父》裏,杉尼是唐·科利奧尼的大兒子,生性率直,脾氣暴躁,身子骨長得好,依仗渾身的力氣,舞刀使槍,不把誰放在眼裏。杉尼打打殺殺,在紐約黑社會也有些名氣,他是唐·科利奧尼家族中的打手頭目。杉尼在紐約黑社會中多有積怨。杉尼家族的對頭,紐約另一大黑社會勢力(以經營賣淫業為主),欲除掉杉尼。他們買通了杉尼的妹夫卡洛,讓他故意死命毆打杉尼的妹妹康妮,杉尼和他妹妹康妮平時關係最好,康妮在科利奧尼家中是惟一的女兒,很受寵。康妮挨打必會向杉尼訴苦,杉尼脾氣暴躁,不愛用腦,他聽說康妮挨打後,必會找那個平日他根本看不起的妹夫算賬。這樣,人家便會將杉尼從他的窩中調出,伺機幹掉他。杉尼的仇敵果然計算正確了,杉尼一接到康妮哭哭啼啼的電話,便立馬火冒三丈,立時為康妮做主,要為她報複。其時正是夜深時分,杉尼操上手槍,也沒帶保鏢,開著車便直奔康妮住處。
路過一個交費站時,杉尼減速,在站口讓人查驗交費卡。驗完,那人將卡還給杉尼,轉身便向交費崗裏走去,一晃消失了。杉尼一下子感到不對,欲開車調頭,可是晚了,預先埋伏在崗亭裏的槍手一齊開火,把杉尼打成了一個馬蜂窩。那些人走出崗亭,還不解恨,又對著杉尼的臉部一陣猛掃,直到把杉尼麵部打得七零八落,看不出個形貌後,才揚長而去。杉尼被他的仇家除掉。
杉尼落得這個下場,直接原因是他的個性所致。平日他因自己火暴的脾氣,動輒與人廝殺拚打,甚至連警察他也不怕,這使他積怨甚多,成為他人眼中的倒刺,不除不得安身。在他仇家的這個設計中,杉尼也完全沒有使用腦筋。康妮挨打的時候,正是杉尼的家族和另一個黑社會家族火拚的時候,深夜出現這種情況,杉尼應該有所疑問,這是在江湖中闖蕩的第一反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隨處都有的陷阱。可是杉尼沒有這樣。他被自己的情緒控製著,出氣心切,把其他的一切都忘了。再說深夜離開家族根據地,應該帶上保鏢,讓他們在前開路,這樣對方的詭計就有可能落空。杉尼又沒有這樣,而是單身匹馬,恃勇妄為,這隻能去送死。最終,果然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