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鑿壁借光,善用外力(1 / 3)

俗話說: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橋。就算我們渾身都是鋼,也打不了幾個毛釘。一個涉入社會生活的人,必須尋求他人的幫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個沒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須這樣。一個有能耐的人也必須這樣。

與名人扯上關係

薩洛蒙·安德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瑞典著名探險家,為了得到北極圈內有關的科學數據,填補地圖上的空白,他組織了一次北極探險。

1895年,經過周密計算和安排,安德烈在瑞典科學院正式提出乘飛艇到北極探險的計劃。在此之前,安德烈曾在美國學習了有關航空學的全部理論,並且製造過由氣球而發展起來的飛艇,有關飛行試驗在美國和歐洲曾引起轟動。隨之而來的便是經費問題,由於人們對此不信任和不關心,因此也就很少有人提供經費。沒有錢,一切都無從說起。

安德烈整天奔波,挨家挨戶去找那些大富豪和大企業家,但有誰願意投資幹一項與己毫無關係的事業呢?又有誰願意投資一項也許沒有任何成功機會的冒險事業呢?安德烈每天總是帶著失望和疲倦回到家裏。

經過很長時間的奔波,總算有一位好心而開明的大企業家表示願意提供讚助,他甚至表示願意承擔全部費用,同時他還向安德烈提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希望這項冒險計劃得到人們的關注,如果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走了,是不是削弱了這次探險的意義呢?

安德烈聽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兩人經過商量,決定讓安德烈繼續去募捐、擴大影響。但是,盡管安德烈想盡辦法,跑遍全城,人們的反應仍然很冷淡,安德烈非常著急,情急生智,他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探險計劃寫成一篇極其詳細嚴謹的論文,用大量證據論證了這項計劃的可行性及其意義,然後,他請那位開明的企業家想方設法把這篇文章呈獻給國王。

經過很多周折,國王終於見到了這篇文章,他對這個大膽的計劃感到很新奇,於是召見了安德烈,並詢問有關探險的一些具體情況。兩個人談得很投機,最後安德烈要求國王象征性地提供一些小小的讚助,國王慨然應允。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來了,新聞界對國王關注此事予以報道。既然國王都對這件事感興趣,那麼許多名流、富豪也都跟著對探險一事紛紛予以關心,捐贈了大筆費用。許多普通民眾也因此開始對這項計劃感興趣了,大家都明白了探險的意義。安德烈的事業終於不再是他一個人苦苦奔波的事業,而是變成了一項公眾的事業。安德烈終於成功了!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名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是一種韜略。安德烈正是借助國王的力量,才使自己的探險事業取得了成功。

借貴人打個背景光

清政府的官場中官員的升遷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登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逛到琉璃廠看書畫散心。忽然,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怪,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還拿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扇子仔細察看,一點不差,確係左宗棠筆跡。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

黃蘭階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來找我,我就對他說:‘隻要有本事,自有識貨人。’老兄就很識人才嘛!”

黃蘭階能夠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這個大貴人為背景,讓總督這個小貴人給他升了官,實在是棋高一著的鬼點子。當然,欺世盜名,瞞天過海,是應該遭受譴責的,清政府的官場腐敗也令人驚詫而痛恨。

單從借力的角度,為自己尋求一些貴人作為背景,從而使自己盡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卻是很值得研究的。現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給諸位提供四項具體可行的建議:

1.找尋貴人

貴人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有時你得費心地去分辨誰具有這種能力。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幾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階層可能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到達不勝任階層,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薦和好惡。所以,不要太膚淺,仔細深入觀察,你將能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2.以退為進

康莊大道永遠是最好的途徑。試想你正置身於遊泳池內,你努力地往高處的跳水板爬,可是當你爬到半途時,前麵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擋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氣,雙眼緊閉,死命地抓住欄杆,既不會掉下來,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無法超越他,這時,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雖然拚命為你呐喊加油,結果還是無濟於事。

同樣地,在工作上的層級組織中,如果你的上一層職位被某一個不勝任者占住,那麼你花再多力氣或你的貴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將徒勞無功。

為了到達跳水板頂端,你必須離開那座被堵塞了的階梯,橫越到另一側沒有障礙的階梯,然後再順利地爬上頂端。同樣地,在層級組織中,你必須離開擋路人那條升遷管道,然後從另一個沒有阻礙的管道往上晉升。如果那人仍有資格獲得晉升,他便不算是擋路人,而你也不必躲開他。隻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時日,他將獲得晉升,屆時出現空缺,你的貴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3.爭取多位貴人的提拔

“多位貴人的共同提拔,可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指貴人人數乘以個別提拔效果)。”乘數效果的產生,係由於這些貴人在他們的談話裏,不斷地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他們決心提拔你。假使你隻有一個貴人,你便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所以,擁有多位貴人便能獲得晉升的機會。

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國的老鄉關係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關係。既然是同鄉,當涉及某種實際利益的時候,“肥水不流外人田”,隻能讓“圈子”內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就是說,必須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給予適當的“照顧”。

如此看來,如何搞好老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多幾個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東西,也許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講老鄉,就必須講地域,老鄉的判斷標準就是從地域來分的,一個村、一個鄉、一個鎮,大到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都可以稱之為“老鄉”。就是到了外國,碰到同一國籍的人,也可以稱為“老鄉”。

既然是老鄉,就必然有共同的特點存在於雙方之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鄉音”。

中國的語言豐富多彩,曆史悠長,由於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及民風的影響,到今天來說,中國大致可分為八大方言區。雖然八個方言區都是源自漢語,但在表達方式上,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發音上,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從不同方言區的人嘴裏說出來,你會發現許多不同之處,那差別有時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令你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你也會感歎中華語言的魅力所在。正是有了這些方言,才會使中華語言多姿多彩;也正是有了這些方言,對於後人研究先人的地域文化及曆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為了一點,鄉音是很特殊但又普通的一種聲音,而它在處理老鄉關係上卻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末代的大太監李蓮英的發跡可以說正是運用了此種技巧。在封建社會,很多貧苦人家的子弟,為生活所迫,隻好到宮裏當太監,過著屈辱的生活。但李蓮英卻是與眾不同,他進宮當太監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出人頭地,畢竟,在過去的曆史中,太監專權、富可敵國的例子不在少數。

可在當時,有這種目的的並不隻有李蓮英一個人,若沒有一點關係的還真進不去。

李蓮英出身貧苦,個子瘦小,若以當時清朝宮廷太監的標準來衡量,他是根本不夠資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聽說在宮廷中有一個太監是他老鄉,且是同一村的。於是,李蓮英大膽地去找了這個老鄉。

李蓮英當時很窮,沒有錢買東西去送禮。他知道這位老鄉很重鄉情,但怎樣做才能引起老鄉的注意卻一直在困擾著他。

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他瞅準了正是這位老鄉出來當值時,他才去報名,然後用一口地道的家鄉話說出了自己的姓名與籍貫。李蓮英的這位老鄉聽了這聲音,身體不由抖了一下,遂抬頭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小老鄉,心裏暗暗記了下來。

後來,在這位老鄉的幫助下,李蓮英做了慈禧太後梳頭屋裏的太監,以梳得一頭好發型深得慈禧寵愛,最後成了慈禧太後麵前的大紅人。

李蓮英隻說了幾句話,就博取了對方的注意與好感,但要注意的是,這幾句話是家鄉話,是鄉音,而對方也恰巧是同鄉人,且又同處異鄉,在這種情況下,李蓮英輕而易舉地爭到了一個名額就不足為奇了。

用家鄉話做見麵禮,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它不需要物質上的東西。在這裏,有一點是相當重要的,那就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場合,最好是在異鄉,因為在異鄉才會有戀鄉情緒,才會“愛鄉及人”,這時再來個“他鄉遇老鄉”,哪有不欣喜之理。對方離鄉愈久,離鄉愈遠,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這種情況,越要運用“鄉音”這種技巧,你就會得到老鄉所給你的種種好處。另外,還有一種場合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一定的公共場合與交際場合上。在這些場合中,一般是較為正式的,都有正式的社交禮儀與社交技巧,這時就盡量少用“鄉音”去找老鄉,希望對方引起共鳴。其實,這樣經常會弄巧成拙,正式場合中滿口方言,不是你老鄉的會詫異地看著你,從心底產生一種不自主的排斥感;而就是你的老鄉,也會在心裏認為你缺乏教養、舉止不文明或“丟麵子”,更別說老鄉在這個時候附和你,從心裏感到欣喜異常了。

總之,在老鄉關係中,“鄉音”會引起對方的思鄉之情、戀鄉之緒,各地的方言是各地的語言特色,猶如“山東一般是大漢”的俗語,隻要你一張口,從你的口音與言語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個“鄉”的。因此,恰當運用“鄉音”這個技巧,在處理起老鄉關係上,你就會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