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消導化積劑(1 / 3)

一、消食導滯劑

保和丸(《丹溪心法》)

【組成】半夏9克、茯苓9克、山楂18克、神曲6克、陳皮5克、萊菔子6克、連翹6克。

【用法】上為末,炊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⑦克左右、食遠白湯下。

【功能】消食和胃。

【主治】食積。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嘔吐,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等。

【病理】食積內停所致。《素問,痹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由於飲食失節,暴飲暴食,而致食積內停,氣機阻滯,

脾胃升降失司,故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惡食嘔逆,大便泄瀉。治宜消食化滯,理氣和胃。

【方解】方中重用山楂,能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為君藥。神曲消食健脾,善化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下氣消食,長於消穀麵之積,並為臣藥。君臣相配,可消一切飲食積滯。因食阻氣機,胃失和降,故用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食積易於生濕化熱,又以茯苓滲濕健脾,和中止瀉,連翹清熱而散結,共為佐藥。諸藥相合,共奏消食和胃,清熱祛濕之功,使食積得消,胃氣得和,熱清濕去,諸症自愈。由於本方藥力緩和,藥性平穩,故以“保和”命名。

【臨床應用】常用於食積以脘腹脹滿,噯腐厭食,苔厚膩,脈滑為證治要點。適用於食積不甚,正氣未虛之證。若食滯較重者,可酌加枳實、檳榔等;食積化熱較甚,而見苔黃、脈數者,可酌加黃芩、黃連;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兼脾虛者,加白術。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嬰兒腹瀉等屬食積內停者,均可加減用之。

【文獻摘要】方論“此為食積瘐滯,內瘀脾胃,正氣未虛者而設也。山楂酸溫性緊,善消腥羶油膩之積,行瘀破滯,為克化之藥,故以為君。神曲係蒸窨而成,其辛溫之性,能消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辛甘下氣,而化麵積;麥芽鹹溫消穀,而行窨瘀積,二味以之為輔。然痞堅之處,必有伏陽,故以連翹之苦寒散結而清熱。積鬱之凝,必多痰滯,故以二陳化痰而行之氣。此方雖純用消導,畢竟是平和之劑,故特謂之保和耳。”(《成方便讀》)

臨床資料“用本方合元胡止痛膠囊治療幽門不完全梗阻,能消除幽門的水腫、充血及痙攣,從而使幽門不完全梗阻得到完全緩解。治療12例,均獲較好的近期療效。”(《中成藥研究》1986年第2期第21頁)

實驗研究“本方能抑製小白鼠的胃排空及家兔的十二指腸自發活動:拮抗乙酰膽堿,氯化鋇,組織胺所致家兔和豚鼠離體回腸痙攣性收縮,部分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抑製。當劑量較大時能減少胃酸分泌量和總酸排除量,小劑量時無明顯影響,但同一劑量能明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使胃蛋白酶排出量有所增加。有輕度增加麻醉大白鼠胰腺、膽汁分泌量和胰蛋白的濃度,明顯增加胰蛋白排出量。”(《中藥藥理與臨床》1991年第4期第1頁)

枳實導滯丸

【組成】枳實15克、黃芩9克、神曲15克、白術9克、澤瀉6克、黃連9克、大黃30克、茯苓9克。

【用法】水泛小丸,每服6~9克,溫開水送下,每日二次。

【功能】消導化積,清熱祛濕。

【主治】濕熱食積,內阻腸胃。脘腹脹痛,下痢泄瀉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有力。

【病理】濕熱食滯內阻腸胃所致。積滯內停,氣機壅塞,故而脘腹脹滿疼痛。食積不消,濕熱不化,故大便泄瀉,甚或下痢。若熱壅氣阻,又可大便秘結。治宜消積導滯,清熱祛濕。

【方解】方中以大黃為君,攻積瀉熱,使積熱從大便而下;以枳實為臣,行氣消積,而除脘腹之脹滿;佐以黃連、黃芩清熱燥濕,又可厚腸止痢。茯苓、澤瀉利水滲濕,且可止瀉;白術健脾燥濕,使攻積而不傷正;神曲消食化濕,使食消則脾胃和。諸藥相伍,積去食消,濕化熱清,諸症自解。此方用於泄瀉、下痢亦屬“通因通用”之法。泄痢而無積滯者,不可妄投。

【臨床應用】常用於食積濕熱內阻腸胃,而見脘腹脹痛,大便失常,苔黃膩,脈沉有力之證。泄瀉無積滯者,不可妄投;孕婦不宜使用。若脹滿較重,裏急後重者,可酌加木香、檳榔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痢疾等屬濕熱積滯者,可加減用之。

【文獻摘要】方論汪昂:“飲食傷滯,作痛成積,非有以推蕩之則不行,積滯不盡,病終不除,故以大黃、枳實攻而下之,而痛瀉反止,《經》所謂通因通用也。傷由濕熱,黃芩、黃連佐之以清熱;茯苓、澤瀉佐之以利濕。積由酒食,神曲蒸窨之物,化食解酒,因其同類,溫而消之。芩、連、大黃苦寒太甚,恐其傷胃,故又以白術之甘溫,補土而固中也。”(《醫方集解》)

木香檳榔丸(《丹溪心法》引張子和方)

【組成】木香30克、檳榔30克、青皮30克、陳皮30克、黃柏30克、莪術30克、枳殼30克、大黃15克、黃連30克、香附60克、牽牛子60克。

【用法】共為細末,水泛小丸,每服3~6克,溫開水送下,曰服2次。

【功能】行氣導滯,攻積泄熱。

【主治】積滯內停,濕蘊生熱。脘腹痞滿脹滿,赤白痢疾,裏急後重,或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沉實。

【病理】飲食積滯內停,氣機壅塞,鬱而化熱所致。積滯內停,氣機不暢,故脘腹痞滿脹痛;濕熱內蘊,與積滯互結,致腑氣不通,故大便秘結;若積熱下迫,則痢下赤白,裏急後重,治宜行氣導滯,攻積泄熱。

【方解】方中以木香、檳榔行氣化滯,消脘腹脹滿,且能除裏急後重。以牽牛、大黃攻積導滯,瀉熱通便。從青皮、陳皮行氣化積,助木香、檳榔之力。以香附、莪術疏肝解鬱,破血中之氣。枳殼下氣寬腸,行腸,行胸腹滯氣。黃連、黃柏清熱燥濕,且又止痢。全方行氣藥與攻下藥配伍,共奏行氣導滯,攻積泄熱之效,使積滯得下,腑氣得通,熱隨積去,諸症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