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3)

第十一章

彭修震敵救父

彭修,字子陽,會稽毗陵(今江蘇紹興)人。東漢順帝年間曾任郡功曹(負責掌管考查記錄郡內人員功勞的官員),後在一次平定叛亂中奮勇殺敵,為救太守,不幸中流矢而亡。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當時被廣為傳頌。

彭修少年的時候,就有一個以勇震敵救父的故事。

那是在他剛滿十五歲那年,父親在縣城府衙裏做事,彭修在鄉下讀書,有時也隨村裏人學幾套拳腳,練幾招武功。由於他讀書認真,練功刻苦,學什麼都像那麼回事,村民們都覺得他是個人才,尤其他又知書達理,對父母十分孝順,所以,年輕人都願和他結交。

這年春節前夕,由於父親身有殘疾,行走不便,他便套了一輛牛車,去城裏接父親回家過年。

父親見兒子來接他,很是高興,便請了幾天假,順便買了此過節的東西,便坐上牛車,和兒子一塊回家。

由於買年貨耽誤的時間長了些,牛車又慢,結果走了不到一半路程,天就黑下來了。再加上又刮起了北風,天氣就越發寒冷。彭修怕父親坐車受涼,便將長棉袍脫下,給父親披在了身上。

父親說:“我不冷,還是你穿上吧,別著涼。”

彭修說:“我趕車走著還出汗呢。您坐在車上,要比我走著冷得多,身體又弱,就快披上吧,別再推了!”

父子二人邊趕路,邊說話。當他們來到一片樹林前,忽然從林中竄出幾個盜賊,攔住了去路。其中像個頭目的盜賊說:“快快留下身上財物,否則性命難保!”另外一個盜賊則持刀跳上牛車,從父親手中搶過包袱,又用刀逼著父親掏出所有錢財。

緊急關頭,彭修乘一個年齡大點的強盜不備,一個箭步上去,把盜賊打倒,奪過刀來,高高舉起,大聲對其他盜賊吼道:“你們若搶我的東西,殺我的父親,我就跟你們拚了。”

彭修說著,把高高舉起的刀就要往下吹,嚇得被按在地上的那個賊人急忙說道:“小英雄饒命,小英雄饒命!”接著,便以命令的口氣,對其他幾個已被彭修吼呆了的盜賊說:“還不快快過來,向小英雄賠禮道歉!”

其他幾個盜賊聞言,趕緊過來躬身抱拳說:“小人有眼不識泰山,請小英雄多多包涵!”

彭修這才命令倒在地上的賊人說:“快起來,滾吧!”

那賊人爬起身來,拱手問道:“請問小英雄尊姓大名!”

彭修說:“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彭名修,字子陽。怎麼?還想再較量一番嗎?那就一起來吧!”

那賊人一聽,忙躬身施禮說:“原來是一向以孝有名的彭小英雄!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多有冒犯,實在慚愧!”然後,回過身來對其他賊人說:“別看小英雄年齡小,可他早就聞名鄉裏,對這樣的有情有義之士,我們決不可冒犯!快把所有財物放在車上!”接著,又對彭修說了聲“後會有期”,便呼哨一聲,飛快離去。

彭修待盜賊離去,急忙來到車前,對父親說:“讓父親受驚了。”

父親說:“沒什麼。不過,你剛才那幾招武功是什麼時候學來的?”

彭修說:“是平時學習之餘,跟著村裏人學的,不想今日竟用上了。”

父親又說:“看來你那一聲大吼,真把賊人給鎮住了!”

彭修笑道:“‘邪不壓正’,這是至理名言!”

爺倆說著,又駕著牛車走上回家的路。

臧霸義膽救父

臧霸,字宣高,又名奴寇,東漢泰山華(今山東泰安)人。他自幼以勇著稱,後從陶謙,拜騎都尉;後又歸順曹操,任徐州刺史,拜鎮東將軍;魏文帝時,封良成侯。

臧霸的少年時期,有一個“義膽震軍吏,單身救父親”的故事,廣為流傳。

臧霸的父親臧戒是縣衙裏負責起草、收發文書的官員。由於臧戒為人正派,性格耿直,從不貪汙受賄,所以家中一直過著清苦的日子。即使如此,臧戒仍節衣縮食,擠出錢來供臧霸讀書,特別重視教他如何做人的道理,使其從小就深明大義,與人相交肝膽相照。因此,村裏的少年都願意和他結為朋友,一塊讀書,一塊習武,一塊遊戲。

這天,臧戒見獄中又來了一個犯人,不知身犯何罪,竟被打得遍體鱗傷,昏迷不醒,很令人可憐。後來聽獄中的李班頭說,該犯是一個普通百姓,和本郡太守是同鄉。在耕地時,兩家的牛掙脫了主人的控製,拚命抵鬥,結果,太守的牛被那百姓家的牛抵死了。太守知道後大怒,便暗中指使縣令,把那百姓逮捕入獄,判處死罪。縣令感到,如以牛被抵死事就判那百姓死罪,理由不足;若不判其死罪,又恐太守不依。

縣令無法交差,便把臧戒叫來說:“太守來了密函,要本縣判處那百姓的死刑,但理由又不充分。今把你叫來,就是讓你給那平民百姓編造一個能判死罪的罪行,擬成官文,上報執行。”

臧戒一聽,便十分不滿,他怎能為討好太守,去幹那滅良心的事呢?於是,他對縣令說:“他犯的不是死罪,怎麼硬要將人家處死呢?要我無中生有,給他編造一個可判死罪的理由,那我豈不成了殺人凶手了?我是決不會幹這種傷天害理的事的,請你另選高明!”說完,一甩袖子,揚長而去。

臧戒拒絕了縣令,知道縣令必然不會與自己善罷甘休,便火速回到家,把事情的經過對妻子和兒子臧霸說了一遍。那臧霸雖然隻有十四五歲,卻生就一副火爆脾氣,聽父親一說,直氣得哇哇怪叫道:“那贓官如此徇私枉法,我去宰了他!”

父親急忙說:“小聲點,你胡說什麼!那太守豈是容易宰的?”然後,歎了口氣說:“那太守必不會就此放過我,輕者充軍,重者說不定會判死罪。為今之計,咱們必須快快收拾行李,迅速逃走才是。”

一家人正在匆忙收拾行裝,大門被撞開了,幾個衙役闖了進來,其中一個班頭模樣的人,一抖鎖鏈,把臧戒鎖了便走。臧霸忍無可忍,回頭抄了一把鎬頭,就要追出去拚命,被母親一把抱住,母親哭著說:“難道你也要去送死麼?”

臧霸怒道:“難道就這樣讓他們白白把父親抓走不成?”母親說:“娘不是不讓你去,隻是你去拚命,說不定更要加重治你父親的罪,連你也活不成,到那時,娘還有活路麼?”

臧霸一想,娘說的有理,便停住沒再去追。

幾天過去了,臧霸一直思考著營救父親的計謀,可始終沒有個頭緒。

這一天,官府判決了,以勾結盜匪之罪,判處臧戒死刑,並即刻派了一百餘名公差押解上府核準執行。

當晚子時,公差押臧戒行至費西山中,突然從山後衝出數十人攔住去路。眾公差見了,以為是山賊攔路搶劫,當即一個個亮出兵刃,準備廝殺。

就在此時,隻見對麵走出一名少年,對公差拱手抱拳說:“諸位大叔請了,我是臧戒的兒子,名叫臧霸。我父親平時為人,你們各位一定清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今因拒絕縣令草菅人命,才被捏造罪名,置於死地。諸位也都是血性漢子,正義之士,難道你們真的想看著我父親去做屈死的冤魂嗎?不會的,我知道你們都很同情我父親的遭遇,隻是礙於命令,敢怒而不敢言,不得不執行罷了。我是個孩子,之所以冒死來營救父親,就是我已經豁出去了。我還要冒死上告,大不了和我父親同赴死難。為此,請諸位大叔、大哥放我父親一條生路,大恩大德當湧泉相報!”說著,便跪在地上,給眾公差磕了三個響頭,然後,便與他的同伴呼地衝了過去,砸開父親的鎖鏈,背起父親,一溜煙似地走了。

那百名差人聽了臧霸的一番哭訴,無不涕流淚下,所以當臧霸前去砸鎖救父親時,竟無一人攔阻。

臧霸背著父親來到後山,與他的母親會合,然後告別眾位義士,一家三口逃往東海去了。

從此,臧霸勇救父親的事跡便傳開了。

許褚率眾鬥強賊

許褚,字仲康,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許褚以雄武有力被曹操收留,成為心腹將領,先拜都尉,後迂中郎將,累遷中堅將軍、武衛將軍。因他在作戰中如虎似狂,故又有綽號為“虎癡”。魏明帝時封牟鄉侯,死後追諡為壯侯。

許褚少年時代,有一個“率眾鬥強賊”的故事,使其威武雄壯而又有智謀有名聲傳遍天下。

東漢末年,官逼民反,暴動四起。一些盜賊也乘機打家劫舍,弄得人心惶惶,百姓不得安寧。

約在許褚十三四歲那年,和亳縣交界的汝南地區出現了一夥盜賊。這夥盜賊近萬餘人,聚集在汝南葛陂(郡縣名,今河南上蔡一帶,轄潁河、淮河地區),經常在許褚家鄉一帶出沒騷擾。鄉親們聽說後,都很害怕,有的主張派人與盜賊談判,以每月送豬羊和糧食為條件,要盜賊免去進攻亳縣許屯村;有的則主張攜兒帶女,逃往他鄉。

許褚這時年齡雖小,但長得威武雄壯,力大無比,好行俠仗義,再有權勢的惡少也懼他三分,村裏的窮家子弟都樂意和他交朋友。緊急關頭,許褚挺身而去,對眾鄉親說:“派人用禮物求和,盜賊何以有滿足的時候?逃走,又能逃到哪裏去?我以為這都不是上策。事至今日,也隻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隻要我們許屯村男女老幼團結一心,奮力抗擊,不一定打不退盜賊!”

眾人聽了許褚的話,有的覺得有道理,也有人認為是冒險,感到就靠村裏這些人,要抵住成千上萬的盜賊,太難了!然而,村中的那些青年人,卻堅決擁護許褚的意見,他們說:“如今天下大亂,到處都是盜賊,逃到哪裏也是沒飯吃,還不餓死在路上?與其餓死,倒不如與盜賊決一死戰,說不定還有一線生路呢?”

眾鄉親議論了一番,也就同意了,並推舉許褚帶領大家抗賊。

為了抗賊,許褚動員全村鄉親日夜抓緊做好準備工作。他把全村人分成四部分,其中成年以上的為三部分,一部分繞村挖溝,寬兩丈,深一丈,然後將溝內引水灌入,作為水障,以阻止盜賊來犯,村人出入則用吊橋;另一部分人,負責把挖出的土堆壘成牆,牆上挖上洞,以備用箭射賊;第三部分人負責打造弓箭。許褚本人,則帶領全村青少年日夜練武,以備關鍵時刻與盜賊格鬥。沒有分到任務的婦女,則負責到工地和練武場地送水送飯,做好後勤工作。

許屯村男女老幼,群情激昂,日夜奮戰,經過半個月的時間,便把一個鄉村變成了一座能攻能守的堅固“城池”。

這一天終於到了,成千上萬的盜賊黑鴉鴉地朝許屯村撲來。許褚則不慌不忙,讓大人們全部隱蔽在房上,青少年則守在土牆的各個洞口,嚴陣以待。

眾盜來到村前,一看到又寬又深的溝渠,便倒吸了一口冷氣,知道這個村子早有防備,有的幹脆向頭目建議,先去別的村吧。頭目一聽,氣得哇哇亂叫說:“此村竟敢如此和我作對,非把它踏平不可!”言畢,立逼眾賊渡溝進攻。群盜無奈,隻好成群結隊地跳入水中,也有不會水的,被推下去當場斃命。

正當眾盜爬上溝岸的一刹那間,許褚號角一吹,牆上、洞口亂箭齊發,嗖嗖射出,直射得賊人死的死,傷的傷,哭的哭,叫的叫,亂成一鍋粥;水中的,岸上的,爭相逃命。那賊頭正大聲製止眾賊逃竄,卻被許褚瞄準一箭把帽子射飛,也嚇得掉轉馬頭,俯身而逃。

賊人的頭一次進攻,就這樣被打退了。

許褚知道,盜賊是決不會就此罷休的,而準備多天的弓箭,隻一天便用光了,下一步怎麼對付盜賊再次來犯呢?他在思索著。

眾鄉親也慌亂不定,人心浮動。那些少年們更是心中著急,一雙雙眼睛望著許褚,一張張嘴巴張了又合,合了又張。

“有了。”許褚一拍腦門,全村人又行動起來。他們搜集了家家戶戶汲水的長木杆,不夠,又砍倒了所有能當木杆用的樹木。他們運來了村中所有的石頭,不夠,又拆掉了所有用石頭壘起的房屋。他們決心和賊人決一死戰。他們把木杆立在圍起的牆上,杆與杆之間以橫杆相連,每根橫杆上吊上用竹條編成的大笆鬥,笆鬥中裝滿石頭,一切準備就緒。

盜賊又來進攻了。他們運來長木板,搭在村周圍的水溝上麵,還造了很多梯子,立在土牆上。賊人也下定了決心,非把許屯村掃平不可。

戰鬥打響了,眾盜賊蜂擁而上。隻聽城內一聲號角,木杆上的笆鬥“唰”的一聲一齊翻了過來,成千上萬塊石頭,頓時像一場瓢潑大雨,從空中落了下來。隻見那些盜賊被砸得腦漿迸裂,傷胳膊斷腿。盜賊的第二次進攻也被擊退了。

盜賊第二次進攻被打退之後,並沒有撤走,他們把許屯村團團圍住,坐等村內彈盡糧絕。

村內果然斷糧了。眾鄉親心如火焚,許褚更是坐臥不寧。怎麼辦?

“有了。”許褚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讓人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入盜賊營中。盜賊頭目拆信一看,信中說:村內已經糧絕,願與你們和談。不過,和談期間,村內願以牛與你們交換糧食,希望能答應;否則,誓死不降。盜賊頭目一想,從兩次進攻失敗來看,村民不僅英勇無畏,且能人不少,若將其收攏,豈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於是,便同意了村中提出的和談條件。

交換開始,許褚令人取了糧食,把牛交給了盜賊。不想那些牛竟掙脫韁繩,發瘋似地往回跑,眾盜賊都不敢攔。許褚認為不能食言,立即衝上來,兩隻手抓住四隻牛的尾巴,硬拉著前行百餘步。眾盜賊一見,無不大驚失色,高呼道:“天下竟有如此神力之士!”

特別是那盜賊頭目,覺得村內一個孩子都如此神勇無比,那大人的力氣就更可想而知了。心想,這個村真是惹不得,於是一聲呼哨,眾盜賊全部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