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3)

第十三章

審時度勢,彎弓不發

八歲的康熙繼位後,按順治的遺詔,由鼇拜、蘇克薩哈等四位功高望重、握有大權的滿族大臣輔政。四個輔政大臣中,鼇拜權勢最大,力量最強,朝中羽翼成群,兄弟子侄都官居要職,掌握兵權。鼇拜乘皇帝年幼,把持朝政,目空一切。對皇帝也根本不放在眼裏,指斥教訓,猶如對自家子侄一般。

皇帝近臣十分不滿鼇拜的專橫跋扈,很替貴為天子、實際淪為別人掌中玩物的小皇帝鳴不平。有人知道康熙年紀雖小,但心機深遠,絕非平庸之輩,就私下勸康熙除掉鼇拜,整肅朝綱。

康熙卻笑而不答,不置可否。反而對鼇拜更加尊敬,賞賜有加,封官進爵,不單對其本人,更惠及子弟。一時間,鼇拜誌得意滿,更加肆無忌憚,大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狀。

朝臣敢怒不敢言。有人偷偷稟奏康熙,要他再不可姑息縱容。康熙仍不動聲色,一副無所用心的顢頇神態。

康熙並非糊塗。但正因為對世事時勢有清醒的估計,所以在進行了雙方力量私下對比之後,認為還不到攤牌的時候。而且自己年幼,又剛繼位不久,立刻製裁先皇安排的顧命大臣、輔政元老,也對朝廷穩定不利。因此,他堅信“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古訓,靜待時機。

1667年,14歲的康熙開始親政。此時,鼇拜仍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繼續專權。為所欲為則更甚往日:他決心要在小康熙親政之初,就給他個下馬威,以使皇帝今後也不敢違背自己。

他決心挑起一場風波,以對皇帝施威。

輔政四大臣中,蘇克薩哈與鼇拜一向不和。於是,鼇拜就唆使黨羽,羅織罪名,逼皇帝下令將蘇克薩哈滿門抄斬。

康熙明白鼇拜要借機鏟除異己,獨霸朝廷,並側麵向自己示威。所以,奏章上來後,他沒有批準,想看看鼇拜終究會怎麼樣。

鼇拜果然完全撕去臣子偽裝,來到皇帝麵前,捋胳膊挽袖子,大叫大嚷,連訓帶責,全沒一點兒為臣的模樣,簡直比太上皇還“太上皇”。而且,根本不管康熙同意不同意,硬發出偽造的詔書,把同是朝廷重臣的蘇克薩哈殺死了。

康熙到此時,已清楚知道:鼇拜已在朝中、國內失去了人心,攤牌的時候不能拖得太久了。但他仍克製著自己,因為他同樣清楚地了解:鼇拜在朝中黨羽甚多、勢力極大,倉促下手,反會遭到對方殺害,還要等待時機。於是,盡管鼇拜在殺了蘇克薩哈之後,更氣焰囂張,康熙仍不露聲色。

一天,鼇拜稱病沒來上朝,而且竟然叫人帶話:要皇帝去家裏看望他!

這狂妄至極的行為,連平日從不敢冒犯鼇拜的一些朝臣也憤憤不平,都勸皇帝不要去,而且要譴責、製裁這種無法無天的行徑,再不可姑息養奸了!

康熙微微一笑:“大臣有病,自然是為了我大清朝廷辛勞所致。朕為什麼不該躬親前往、慰問致意呢?”

於是,力排眾議,隻帶少量衛士,親自來到鼇拜家探視。

鼇拜本是要擺架子、氣氣康熙並借此鎮懾朝臣的,根本沒想到康熙竟果真親臨府中。一時驚惶失措,既怕皇帝真有什麼舉動,又覺得小皇帝畢竟膽小軟弱,經不過自己威嚇……正不知以怎樣態度來對待康熙,皇帝已挑簾而人。

下意識,鼇拜伸手按住炕席邊緣,要有所動作。康熙的衛土見狀,馬上護住皇帝,並衝上去揭開鼇拜按住的炕席——一把明晃晃的鋼刀躍人眾人眼中。

鼇拜見狀,眼露凶光。

眾衛士“刷”地拔刀出鞘,準備廝殺。

一時間,屋內氣氛十分緊張、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