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太行抽劍(2)(3 / 3)

他說科技練兵不是幾個高學曆官兵的事,也不是搞幾個革新項目裝裝門麵。

七連戰士文化知識的底子令人擔憂:初中以下文化的戰士占兵員總數的49%。

科技練兵要進入每個戰士。連隊黨支部提出“人人練、練人人”的響亮口號。

連隊組織官兵參加文化補習。67名戰士坐到電視中專的課堂,4名幹部成了中央黨校的本科函授生,還有21人函授讀完了專業課程。

在家殺過豬的戰士王家明,初中沒畢業,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把學的科技知識背得很熟,參加上級組織的考試,卻隻得6分。打開考卷,上麵盡是拚音、圖畫和歪歪斜斜的錯別字。能背不會寫怎麼行?連隊6名大專以上學曆的官兵先後幫他補習文化知識,6個教師一個學生,700多個日日夜夜,王家明考試從6分到六七十分。他還發揮懂電器的特長對電腦維修進行研究,經他拔弄幾下,還真的“康複”了。

滴水穿石,輸液一樣灌輸科技文化知識,七連官兵今非昔比:83%的戰士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00%的戰士會戰場英語對話和電腦操作,戰士們還自行開發製作12個多媒體教學課件。

我還聽說七連黨支部提出:“科技練兵要進入每一個科目!”他們按現代戰爭的要求,對連隊所有訓練課目都進行“手術”,不留一個“死角”。

去年10月,師裏舉行科技練兵比武,七連有班火力快速打擊武裝直升機、夜間反敵小股襲擾等17個課目獲獎。

連長把我安在一個土坎裏休息,副營長楊春城給我送來一瓶礦泉水,他說,新世紀的春天,七連搭起“新擂台”。15台電腦,呈一字擺開,15名戰士,率先登場,8名幹部緊跟而上。顯然,剛才我們的談話他是聽到了。

他說電腦房內,不見硝煙彌漫,但對抗激烈。這是一場別開生麵的“擂台賽”。

今天,七連既有傳統的一個個體能方麵的擂台賽,更有一個個時代接軌的新擂台:外軍基礎知識、戰場英語對話、高科技知識、微機操作、多媒體教學......官兵們在新的擂台上你追我趕,奮勇爭先。

新的擂台上沒有永久的擂主,隻有持久的競爭。誰不珍惜榮譽,誰就會被淘汰。

連隊去年5月份進行多媒體製作競賽,指導員郭澤利技高一籌,他的“外軍知識介紹”榮登“擂主”寶座,可惜沒過3個月,就被連長劉瑞江趕下了台。8月份,班長黨小輝製作的“步兵班用手中武器與坦克作戰”又一枝獨秀,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坐上了第三屆“擂主”交椅。

郭澤利說,新的擂台擺起來,新的戰鬥力湧出來。在和平時期,指導員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戰士。他說全連搞了一項學習成才活動。他讓全連官兵一起動手,把連隊高科技學習室和俱樂部建立起來。並發動大家把自己看過的書統一交連隊保管,實現“知識”互享,從而豐富了圖書櫃的藏書量。他每月向全連推薦一本必讀書,如《極限人生》、《突出重圍》等文學作品和《高科技基礎》等科技書籍。讀書讀多了,大家就有話可說,於是,他又組織全連官兵開展“讀一本書,寫一篇文章”的活動,針對新時期官兵關係出現的新情況,引導大家結合書本進行思考,組織全連大討論,明辨了是非,更珍惜了戰友情,增進了團結。

讀書活動的開展,使全連呈現了一派健康向上的新景象:官兵中講學習的多了,打牌、吹牛皮的少了;請假外出的少了,培養各種愛好的習慣多了。當年7月,連隊被集團軍表彰為“學習成才標兵連”,有5名戰士被師、團表彰為“學習成才標兵”。

新戰士吳玉端,初看他的印象是個頭不高,不愛說話,一副老實憨厚的樣子,但他卻是七連一名名符其實的科技練兵的帶頭人,還被全連官兵讚譽為七連的“電腦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