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飛越大峽穀(2)(2 / 3)

在兵營久了,你會體驗到一種輕鬆愉悅的節奏,慢慢融進你的血液裏。噢!我感悟到這是青春的旋律……

我忽然問指導員,連隊為什麼要夜走峽穀呢?

他說這也是一種搶灘登陸訓練,已經好幾年了,每年夏天都有一次,就像美國人上月球一樣,步兵夜間探索行動,為了打贏明天的戰爭?

他說“想打贏,謀打贏”,連隊按《大綱》施訓,不管指標軟硬,無論是否考核,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不偏科,不漏項,高標準地訓好每一課目。

前年6月,在國防光纜施工中,連隊分到6公裏的石頭層地段,官兵晝夜連續作業,進行了4000多次控製爆破,全部合乎要求,無一險情。原因是爆破訓練一度是連隊的弱項,連隊盯著薄弱項目訓,請工兵營的技術骨幹講課、示範,手把手地幫教,官兵較好地掌握了應用爆破的基本技術。

開展科技練兵活動之初,連隊不少同誌認為步兵專業高科技含量低,學習高科技知識用處不大,積極性不高,在團科技學習和應用評比中隻奪得總分第六名。後來連隊從引導戰士掌握現代科技基本工具入手,強化科技意識,增強掌握高科技知識的緊迫感。堅持每周六上午分幹部、戰士兩個層次學習高科技基礎知識;每周利用一個晚上舉辦高科技知識講座;每天出一道高科技知識題,飯前抽問;每月組織一次小考核。節假日請電腦學校的老師講課,課餘時間組織官兵學習訓練。官兵學會了微機的一般操作,掌握了微機處理資料、圖形分析、戰術對抗模擬等方法;戰士不僅會打字,還會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去年5月,在師科技技能比武中奪得基層組第一名。官兵運用學到的高科技知識改進訓練器材,先後革新製作出輕武器夜間瞄準檢查儀、簡易發煙罐等10多件訓練器材,有8件被師團推廣。

輕武器射擊是我們連的傳統強項,參加師團組織的射擊比武,多次奪得個人和團體第一,有時還囊括前三名。但是狙擊步槍射擊精度不穩定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連隊。

他說97年用近20平方米的布幕作靶襯,逐槍逐次射擊檢驗,根據每組射彈分布,算出公算偏差,確定每支槍每次射擊的修正量,為每支步槍製定了一個簡易射表,穩定了射擊效果,在以後的多次考核中,均取得了全優成績。手榴彈投遠訓練也是我們連的優勢項目,全連平均都在50米以上,但投準能力較弱。在官兵掌握投遠要領後,我們著力在投準上下功夫。

去年“八一”,我連為駐地四大班子表演軍事課目,20名同誌每人對窗口靶和地堡靶各投彈10枚,命中率達98%。

我們連隊無論必訓課目或選訓課目、考核課目或了解課目,都沒有明顯弱差的,連隊軍事訓練考核成績總評年年全優。我們連隊勤雜人員曾是訓練的死角,連隊提出“不讓一個同誌掉隊”,戰士們也說“絕不拉連隊的後腿”。

我邊走邊想,基層連隊的前進道路就像一個個峽穀,官兵隻有跨越這些峽穀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他說連隊還根據每個官兵的不同訓練基礎劃分小訓練組,堅持同時間不同內容,同內容不同要求,同要求不同方法,針對不同的訓練對象區別對待,各有側重,使基礎好的有興趣,基礎差的有信心。對訓練基礎較弱的,堅持老幫新、強帶弱,讓訓練尖子與他們結對子,定期進行驗收和講評。

“幹啥要幹出個樣子,抓啥要抓出個標準”。這是劉偉當連長時立下的誓言,並始終以此約束和激勵自己。在訓練場上敢說“看我的”,在日常養成中敢講“照我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更敢喊“跟我上”。工作中,他注意處處站排頭,立標杆,以自己的形象影響和帶動官兵,在訓練場上,做到投彈先投第一枚,障礙先跑第一趟,射擊先打第一槍。他良好的自身形象,對全連官兵產生了很強的感召力,連隊的軍事訓練成績也提高很快。當年底,連隊被師表彰為“射擊訓練先進連”,連隊8名幹部,有6名是團以上表彰的優秀“四會”教練員,連隊所有訓練課目總評成績都是優秀。在行政管理上,他堅持依據條令條例培養官兵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戰鬥作風,團裏集會,步伐最整齊的是七連,歌聲、口令最響亮的也是七連,坐姿最端正的還是七連,七連戰士嚴整的軍人形象已成為團隊行政管理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