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太陽在房脊上釋放著自己的灼熱。這時候的清照,或端坐在窗前,或置於園中涼亭,靜看那燕飛燕去,天上雲卷雲舒,那藍的讓人清爽的天空讓李清照沉醉並癡迷。枯萎的草木和團團相簇的花朵被翩翩起舞的蜜蜂蝴蝶圍困著。有時候,她也會一個人在落日時分把酒品嚐,置身花叢,嗅著一波一波的暗香,靜夜緩慢如鍾,蛙聲在臨近的水波中此起彼伏。大地何其安靜呀,連綿的城郊千戶無聲,吹送的清風拂眠如掌。清照額發掩眸,偶歎東風,說人比黃花瘦。
那些花下窸窸窣窣影子,仿佛還殘留著往日的低聲細語。玉枕紗廚,卻如何能抵擋這晚來的秋涼?星辰璀璨,這樣寂靜的夜晚,或許有萬家燈火的溫暖,然而對她來說,今日卻並不是個團聚與歡笑的時刻。那把玉枕沁透了的淚水,也隻是黯淡了她本應該清澈晶瑩的雙眸。
暗沉的夜色靜謐如水。銀光蕩漾,不知不覺中,便把那脈脈的相思於哀愁傾灑了整個大地。
離別,總是愁苦的。
重陽佳節,身邊卻沒了那個共插茱萸的人,這讓清照的心涼了,寒了。 重陽,自古以來就是個裝滿了思念的日子。對於沉醉在愛情裏的李清照來說,對於丈夫的思念更是加深,於是便在重陽節寫下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刻骨的相思,濃濃的愛戀,深深的眷戀,她借秋風黃花把細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趙明誠歎賞之餘,卻也起了逞才爭勝之意,一心想要寫出首好詞來勝過清照的這首。於是,他開始廢寢忘食的作詞寫詩。
趙明城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一共寫了五十首詞。想要分出勝負,那麼就要比一比。趙明誠把李清照所做的詞摻雜在自己的五十首詞中,請朋友陸德賞析。陸德夫反複品讀,最後說道:“隻有三句絕佳。”聽聞此言,忍耐不住的趙明誠追問到底是哪三句,隻見陸德夫答道:“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而這三句,恰恰是自己的妻子李清照所作,朋友的如此回到,也讓趙明誠在自歎不如之餘,更多了一份對妻子的欽佩。
這個故事雖然因有趣而被人們廣為傳頌,但卻不見得是真的。試想,如果趙明誠真的能在三天寫出五十首詞,那麼想必他也是個善文詞的人,可是為什麼沒有半首流傳於世呢?這顯然不太合情理。至於朋友陸德夫這個名字,在趙明誠的交遊中更是從未聞見。
或許,是他們夫妻二人在愛情中的相知相惜、琴瑟和鳴的甜蜜幸福羨煞旁人,或許是詩詞中秀麗婉約的句子太過撩人,才讓人們如此的喜愛,甚至不惜為他們編造出這樣一段美好來襯托。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樣的句子,數千年裏,也就隻有一個李清照寫得出來而已。那個婉約秀麗的身影在花雨中慢慢變得模糊,隻有一縷馨香,將那如詩如醉的愛情遺留在了這個飄滿菊香的秋天。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裏追憶這段生活時說:“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作為才女,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顆真心無所寄托。或所嫁非偶,或遇人不淑,或一份癡情被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中。雖同是才女,但與這樣的女子相比,李清照真的受到了上天太多的眷顧了,她得到過愛情,並享受過愛情,投入而徹底,自由而堅定。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著她溫情的風韻和旺盛的藝術生命力。
雲鬢斜簪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傾瀉出徒要教郎比並看的驕橫和嬌柔,是這樣被嬌寵的可人兒。那時候的清照,還未曾承受來自於世俗生活的瑣碎和戰爭的動亂,那時節是如此的恰到好處,一切剛剛好,一切皆愜意。
細看那白色素雅的梨花瓣上,微微的泛著月光,銀光閃耀,像是她那欣喜而哀傷的淚光。
原來,相思竟然也可以這麼美。
這是清照的幸運,也是詩詞的幸運。
4、愛暖心寒景如春
愛情,讓人變得單純,讓人變得癡迷。沉浸在愛情的蜜罐裏,會讓人忘記了所有的一切不幸與悲傷,隻因愛情帶給自己的,是美好與甜蜜。
彼時的清照,嫁給趙明誠也不過才兩年,可是這短短的兩年,卻幾乎是他們生命中最為甜蜜和美好的時光。縱然是可惜,但無論怎樣,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彼此相愛的人總歸是幸運的。他們珍視如晨曦般美好的現在,但卻遠沒有看到那晦暗不明的未來。
怨王孫/憶王孫
帝裏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
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舍。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是否有那麼一個人,在夢中驚醒,期盼著那一個永遠不會到來的黎明?
靜下心來聆聽,遠處那一聲聲的更漏,悠揚而緩慢地敲打著這個無眠的夜晚。夢裏的一切都如最初般那樣的完美,可是夢醒後,所有的美好都消失在了這陰鬱沉暗的黑幕之中。宿醉未消,愁緒卻如藤蔓一般頑強地生長纏繞,直讓那顆沉屙已久的心無法呼吸。
天色漸亮,枕上寒意漸濃,素淨的屏風映著清晨淡淡的微光。推窗而看,屋外滿是掉落的殘花,微風吹起,便隨著風的旋律而盤旋飛舞。它們是如此輕盈和優美,可就在這輕盈和優美之中,卻又分明透著無法言說的傷感與愁怨。
現時的春光,渺淡如煙。曾經的絢爛色彩,早已消逝得不知所蹤。像是那些捉不住的歡笑,轉瞬即逝。深深的庭院,像是那望不穿的寂寞,剪不斷的思念,也像是那夕陽下拉長的斜斜的影子。
其實,寂寞隻是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就像這間熟悉的小屋,從這頭,到那頭;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偶爾也會有風路過,吹起發絲,和那些方才平息的思緒。門前青青柔柔的綠草,是那樣的惹人疼惜,就在翠色之中,藏匿的是一顆思懷的心。
那一日,趙明誠準備外出,李清照為他準備好了行囊,送他走過柳蔭深深的庭院,此刻的她,每一步都顯得那麼的艱難,每一個表情都顯得那麼的不舍。
她有太多的話想要去說,有太多的情想要去訴。似乎每一個字都藏著一份惦念,每一句話都含著一絲牽掛,以至於讓她一句也不肯舍棄,仿佛這就是一次生離死別一般天涯永不相見,仿佛自己這一次不說出心中的情感,就再也沒有了機會。因為太看重他的遠足,自己竟然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眼看愛人即將離開自己,猶豫之餘,清照卻選擇了沉默。而明誠也同樣一言不發,彼此間越是沉默,心裏就越是洶湧澎湃。但他們是相愛的,相愛的人,彼此隻要一個眼神,竟能勝過千言萬語。
這是長久的離別--或許,真正的離別並不長,隻是初夏的風把它牽得很長很長。
身處在古時的女子,從她們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承受那不可避免的寂寞淒楚。這讓人備受煎熬的孤寂千古以來就從未停息,它像漩渦一般,不知卷走了多少初為人婦的女子因愁苦而落下的淚,這淚,積少成多,便成了相思的海,淹沒了分離的人。
李清照是自由的,是無拘無束的,她不在乎“對老人唯命是從”的那些禮節,家就是家,不需要那麼多的繁文縟節,家是一個可以任由她自由表達情感的地方,一個可以讓她無拘無束的地方,一個可以讓她不必偽裝的地方,一個可以讓她釋放自己的地方。可她忘了,她嫁給了趙明誠,從此就是趙府的人。這個家已經不再是當初年幼時父親李格非給她的那個家了,現在的這個家的根是姓趙的,而她的根,是姓李。
夜,永遠的是黑暗的,也注定是黑暗的。和黑色交織著,讓人分不清彼此。夜幕低垂的晚上,流星劃過了。淚,停留在自己寂苦的臉頰,可清照的心,卻是完滿的,似乎她的愛人明誠一直從未離開過她,一絲暖流融入心底,遂生溫暖……
於是,每當夜幕降臨,在那個孤獨的小樓底下,我們總會看見一個清瘦的身影在虔誠的向明月許願。她隻盼望身處遠方的趙明誠能快些回來,為這樣無助孤單的她撐一把遮風擋雨的保護傘。
夜晚的寂靜無聲沒能讓多情的人撫平思緒。那長滿青苔的石板上,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水珠顫抖的站立在柔弱的苔葉上。
長夜漫漫,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也把那顆顆的水珠照射的閃閃爍爍,就像那暗空中的繁星一般,星光點點,光亮無比,晶瑩之中,它們卻又顯得是那樣的柔弱、。那樣的明澈。 輕輕踩踏著如泥的青荇,一股難以言表的憂傷與哀愁落在清照的心坎上。她輕聲歎了口氣,默默地坐在瑩澤的露水旁。任那亮透的露水沾濕了自己的衣裙,輕輕地貼在她細膩如絲的肌膚上。這般的嬌柔、這般的靜美,除了慈愛的夜,還能有誰給予自己呢?
重門深院,掩藏著女兒蛻變的憂愁。古時女子,自從過了“上頭”儀式以後,幾年以來都要過著宅居的生活。
女子嫁入夫君之後,就如同龕裏的金絲雀,漸漸被愛情的甜蜜灌醉、衝暈,嬌嫩可愛。等到有一天突然從破碎的罐子中醒來時,自己才恍然發現曾經的歡愉再也回不來了,自己也再無力氣振翅飛翔了。
又是一個微風暖暖、楊柳飄蕩的季節,這樣的季節,是如此的惱人,似乎總有幾許拂不去的多情與愛慕。
庭院裏,孤單單的秋千在寒食的風中輕輕晃動,如同某種思念的情緒,在靜默無聲中緩緩揚起,惹人心弦。 那無窮無盡的相思之情,就像一幅水墨山水,渲染了那些濃濃淡淡的情愫,越是在那不著點墨的地方,意蘊越是悠長。
白駒過隙,清照依稀還記得剛滿十四歲的那年寒食夜,自己榮耀地接受伯母為她“上頭”。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沉香嫋嫋,對鏡梳妝:用簪子將長長的頭發束起來,從此便開始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子。身為大家閨秀的清照深知,過了“上頭”,自己那些美好時光就不複存在了,那些教條古訓就像是那根束發的簪子一樣,束縛了自己的心靈,禁錮著自己的靈魂。她還年輕,還是那樣的貪玩,那樣的好奇。她不想沒看盡世間萬物就被鎖進自己的閨閣, 因為那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是牆外的歡聲笑語,是景中的自由自在,是街市上稀奇古怪的玩物,是自然界那風光旖旎的美景。那一年,她別出心裁地坐在自己用鮮花和藤蔓裝飾的秋千上, 明亮的眸子望著湛藍清澈的天空,裙擺的一角隨著秋千的蕩漾,宛如歡快的蝴蝶那樣翩翩起舞,那時候的她就像是天邊的仙女,可小小的心裏卻裝著她豆蔻少女的心事。風中有她驕傲的裙擺,微笑地看著,天邊的雲兒靜靜搖曳……
那一年,羞澀的她狼狽地逃下秋千,慌亂中讓頭上的金釵落了地,可那似青梅的俏臉蛋兒卻悄悄藏進了那個書生的心裏。
那一年,在夕陽餘暉下的秋千旁,她靜靜地坐在浸潤涼意的青石板上,感受到了那一陣一陣從心底襲來的沁人的冷。
他將去遠方,在那個讓她沉醉的幸福日子裏,無法阻攔,也無法挽留。身處在這個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院裏的清照,是孤獨的,是悲寂的。在這樣的深閨大院裏,沒有人可以讓她依靠,也沒有人懂得她的心。明白她的情。孤寂的清照堅守著那份執著,虔誠的等到天亮,她放下了白晝的堅毅與明亮,選擇在黑夜裏對那溫柔嬌美的彎月訴說自己的相思苦、心中痛。
博愛的月光靜靜灑在趙府庭院的每一個角落,皎潔的銀光映白了盛開的梨花,顯得是那樣的純潔無瑕。而那些在朱門前說不出的千絲萬縷情愫,也唯有在此時,才肯把綿綿相思揉進淚珠。
人生歲月,邁著它那有力的步伐,向前行進。每過一刻,生活的曆史上就多了一葉回憶。人,是充滿回憶與期盼的。如若是沒有了回憶,就會活不下去,但是如果隻有回憶,也是活不下去的。夢總是有會醒來的時候,不會醒的夢總有一天會變成悲傷。夢就是夢,曾經就是曾經,過去的一切,都已隨著時光流逝,不複重來。一顆心一旦被時間冷落了下來,即使控製著,也回不去當初!
那曾經纏纏綿綿的愛就像是一座圍城,是一座走不出的迷城,它有著數不盡的階梯,密密麻麻的全是傷痕。清照的愛,也終究逃不掉這樣的宿命。
當時,趙明誠還在府裏,公公趙挺之就對李清照的瀟灑性格有過斥責,原本就目的不純的聯姻讓清照的日子更加的不好過。她有她的豪情、她有她的不羈,她本就不是死聽教條的文弱女子,麵對公公的不滿,理當要為自己辯護。人就是這樣的奇怪,如若是一個人打心眼兒裏看不慣另一個人,那麼他做什麼也都是錯的!正如此時的清照,她越是為自己辯護,就越讓人視為無理。
麵對公公的斥責,她自是無可奈何,但幸好趙明誠在母親麵前為李清照說好話,這才讓她得以在婆婆那裏留住些許的良好印象。可是現在,趙明誠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現在的李清照,隻有自己一個人,況且她隻是一介女子。那個保護她,幫助她,處處為她著想的人不在身邊,日子便更加的難過了。在趙家的庭院裏,事前事後都不如自己在明水的家中自在,自己的腳踝總像是被人用枷鎖鎖住了一般。
繁華落盡,夢過無痕。即便是身處在柔情蜜意中,清照也還是那樣的孤獨,那樣的寂寞。心心念念的愛人不在自己的身邊,無奈之中,她也隻能把對趙明誠的愛意與思念默默的放在心裏。
踏遍千山萬水,早已是風塵滿麵;而她卻依然微笑著立於桂花樹下,塵埃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