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繪畫史8(2 / 3)

刻刀;是刻紙用的刀,有大、小各一把即可,大的刻粗而直的線用,小的刻圓線及衣服上的花紋用。其次再備一把小剪刀(頭應尖一些)以作修飾之用。刻刀的大小要適宜於使用和刻製、一般長約三寸左右,闊二分左右,刀口為斜角口。刻刀的鋼質要軟硬適度,可以用鋼鋸條、鍾發條替代。

油盤:是將畫好的畫稿放在上麵刻製用的盤子。外框是木製的,當中放著燒過的鋸木灰和牛油或羊油,稱為油盤。油盤的軟硬要適宜,太硬刻起來吃力,太軟的紙容易凹過去。初學者可用舊三夾板代用,但不能在玻璃板上直接刻製。

磨石:是磨刀用的石頭,一般配備粗、細各一塊。磨刀時先在粗石上磨,後用細石磨,在細石上主要是磨刀鋒。磨刀時要注意兩麵磨,使刀鋒左右平均鋒利。

粉袋:是用一塊見方的布頭,當中放進一些菱粉或山芋粉,用線紮住,在刻紙之前將油盤上撲上薄薄一層,上粉之後,刻時就不會使畫稿粘住在油盤上了。

剪紙用的紙:最好是用宣紙染的紅、黑、紫、深藍等色紙或地方生產的毛邊紙染的大紅、大綠土產紙,這些紙薄而鬆,質地結實。可以刻得層數多。普通的白報紙集的大紅紙或蠟光紙也可替代,但一次隻能刻五、六張,而且細部、花紋不易刻。宣紙染的色紙和地方土紙沒有光亮,十分樸素、厚重,很有特色。

剪紙的製作

主要有稿子和剪刻兩個工序。一幅剪紙作品的好壞關鍵在於畫稿子,這就要求作者應有深入生活的基礎,選擇有積極意義的創作題材。經過反複思考推敲,反複修改,直到滿意為止。稿子畫好後,再用墨筆描圖,看看預想的剪刻效果如何。如果剪刻技術熟練,也可以不描墨圖而直接在畫稿上進行剪刻,但應把鉛筆單線勾成雙線。將畫好的畫稿,釘在裁好的彩色紙上,同一幅作品可用不同種色彩的紙釘在一起,然後用圖釘把它固定在刻板上。初學者,剪刻時張數不要多,一般一次可剪刻三、兩張,待技巧提高了再逐漸增加張數。但最多不超過十幾張,以免影響效果。刻製剪紙時要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樣可防止手的移動而破壞稿子,要從裏到外,從小到大,免得刻了裏麵,而忽略外形,也可避免大塊刻剪空而使畫稿移動的情況。刻剪時要注意外形和內形的諧調。一般來說,刻直線是從上到下,刻橫線是從左到右,刻圓線是從左角向上然後向右下移動一圈循環過來。不是一刀刻下來,刀應拔起來再切下去,這樣一刀一刀地連續移動前進。要注意刀拿在手裏要正到,決不能斜著刻,否則會出現粗細不均,與原稿不符的現象。此外,還要注意交接線的處理,不要刻過頭,以免刻斷使作品損壞。如果刻完應刻掉的部分,仍拿不起來,決不能硬拉,應該再補一刀,使之自然脫落後再輕輕地拿起來。這樣作品就剪刻完成了。

人物剪紙

人物剪紙,在剪紙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以表現農村中的日常風俗、戲曲人物、民間傳說為主。在表現日常風俗的題材裏全是農村中喜聞樂見的人和事。戲曲人物的題材則大多反映英雄人物和曆史故事的主題。但各地的戲曲題材,在表現手法上是不大相同的。如河北戲曲題材作品,以陰線為主,多半通過單個人物來表現,動勢較大,多是正麵像刻劃,具有雕塑感。陝西的則有簡單的道具,一般通過組合人物表現一定的情節,人物形象近似於皮影,以陽刻為主,正側麵刻劃為多。山西戲曲人物剪紙,在剪刻手法上與陝西相似,沒有邊框和背景,隻有簡單道具。浙江則注重刻劃人物的性格,在畫麵上以陰刻表現人物,陽刻表現背景,虛實配置得當,有規整的外框,強調畫麵的完整性。民間傳說的題材在農村中很受歡迎,一般都是家喻戶曉的內容,在表現形式上多與當地戲曲窗花相同。人物剪紙在造型上有著獨自的特點,它是和使用的工具及條件限製密切相關的。如人物的眼、眉、鼻及頭發等,都是為了便於刻剪,采用了變形、誇張。臉部中的眼睛總是老大的,側麵的臉往往一隻眼睛占了半張臉。嘴有時是不處理的,加以概括省略掉。手、腳也隻是很簡單的幾刀。人體的比例,一般稍矮一點,充分表現了勞動者的氣質,形成了特有的藝術效果。

花鳥魚蟲剪紙

花鳥魚蟲的題材,都是人們所熟知和喜愛的內容,其應用範圍極廣。花的題材主要是花、果等內容。大多寓意某種品格或者吉祥的意義。如:牡丹象征富貴,梅、蘭、竹、菊象征氣節,荷花象征高潔,桃子意味著長壽,石榴意味著多子等、鳥的題材所寓意的內容多,如喜鵲象征著喜訊,鴛鴦象征著愛情,仙鶴象征著長壽等。另外,“家禽”在鳥類題材中也占有相當的分量。

“魚”的題材,其諧音“徐”是和“富”的寓意相連的。它反映了廣大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主要選擇金魚和鯉魚。金魚即取諧音“金餘”之意。“草蟲”中主要是蝴蝶、蟈蟈、螞蚱等。

走獸剪紙

這類題材有的表現了動物的特征與習性,有的賦予了一定的寓意和象征,如威猛健壯的老虎,活潑玲瓏的獅子,俊秀俏麗·的小鹿等。在走獸題材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即對家畜的表現,其內容有牛、馬、羊、豬等。從側麵反映了農村中的生產活動及日常生活的生動景象。

吉祥圖案剪紙

吉祥圖案在手法上采用諧音、象征、隱喻,把文字、花鳥、動物、器皿等形象,完美而巧妙地組織在圖案中。這些圖案概括力強,托物寄情,直接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情感和思想。它們多以具體的畫麵來表達抽象的含意,反映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如:《鬆鶴延年》把鬆與鶴組織在一起,象征長壽,把萬年青同象組成圖案,象征著更新伊始,稱為《萬象更新》。通過這些組合,表現了一定的生活情趣,洋溢著無限的生機,使人們感到貼切、自然、有美感。因而,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對稱剪紙

對稱剪紙就是把一幅剪紙對折起來刻,刻好後分開來就形成一幅對稱的剪紙。對稱剪紙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隻為了湊熱鬧,否則非但不能豐富內容襯托主題,反而使人感到畫麵上內容重複,顯得多餘。在傳統的剪紙中有許多內容都是有一定含義的,如雙魚、鴛鴦等。表現新內容的對稱的刻法,不是為對稱而對稱,也是根據具體內容的需要而定的。如表現兩個女社員相對摘豆情景的對稱剪紙,就比較自然而完整運用了這一刻法。

點色剪紙

點色剪紙又稱染色剪紙,是刻在畫國畫用的宣紙上(可用單宣)或玉扣紙上。刻好後用毛筆點上各種色彩。一般采用民間染料色,如洋紅、洋綠、杏黃等。這種色彩既透明又鮮豔。在染色時,往往好多層選在一起點色,可讓顏色自己一層層的透下去。根據需要,色彩中加些白酒,使色彩隻向下滲,而不會向外及左右浸開。

分色剪紙

分色剪紙,其表現方法近似於剪貼。在刻的時候,可以幾種色彩紙拚起來到(也可分開來刻),刻好後依據原畫稿的構圖、布局,按分色的需要貼成一個畫麵。這種方法在現代剪紙中是不多的,如果用來表現現代內容的剪紙也比較適合。但應注意,用色不宜過多,最好為三、二種色,不能太零散,要有整體感。在分色剪紙中以浙江省浦江的作品最為突出。

襯色剪紙

襯色剪紙,故名思義就是將剪刻好的剪紙作品。在其下麵襯上各種有色紙。大都用宣紙或較好的玉扣紙剪刻作品,作品下的色紙,一般襯上深藍色、紫紅色或黑色。也有的作品是黑色的,下麵的襯紙用橘紅色、綠色等。如果襯底的紙是用深色的,則剪紙是淡色的,兩相襯托,顯得鮮明突出,分外美觀。襯色剪紙與陰刻剪紙的剪法基本相同。

繪色剪紙

繪色剪紙是用金、銀、黑等色紙刻剪成單色剪紙,然後在下麵襯以白紙,再在白紙上用色粉繪製細部。這種剪紙俗稱“銅寫料”,其風格古樸華麗,它把剪、繪融為一體與一股剪紙相比,更另有一番趣意。另外,還有一種繪色剪紙它不用襯紙,直接在剪紙上勾繪細部,看起來比較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