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與如花的靈魂共舞6
三、不良心理的掌控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尋找情緒變化的“閥門”,打造出積極向上的生活!
青少年時期,是個“多夢”的年齡階段,有“急風驟雨”和“心理斷乳期”之說,人類幾乎所有的情緒,都可在青少年身上體現出來。當青少年步入一個前所未有、紛繁多彩、充滿波動的情緒世界時,你們所具有的情緒控製與調節能力,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是長期和深遠的,並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青少年必須認識、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情緒調節策略,就需要找出情緒變化的“閥門”。
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核心,它對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青少年自覺地調節和控製情緒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內容。
青少年時期大家都是處於多夢的年齡階段,這個時候大家的情緒也會變化無常,並且各類情緒的反應強度也各不相同。例如有關悲哀方麵的有失望、遺憾、難過、傷心、絕望等等,這些不同的情緒反應在每位青少年身上都存在著。因此,你們在情緒體驗的過程中,也是千變萬化相當豐富的。
青少年,放縱情緒如同縱火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挫折和煩惱。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你們的情緒也增添了一些獨特的光暈。這裏麵不但包含個性及自我感知還有性別的差異。例如同樣是憂慮,有的青少年像林黛玉那樣整天鬱鬱寡歡;而有的像文天祥那樣慷慨大度。同樣負麵的情緒卻有不同的體現,男生一般是易發怒,女性則是表現為悲哀和恐懼;同樣的道理:性格外向的青少年容易被興奮、樂觀的情緒所籠罩;性格內向的青少年容易被悲傷和憂鬱所汙染。對於青少年們來說,不是有情緒就發泄,而是要善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李偉平時性格內向,學習成績處於中上等,從沒有打過架,升入高中後學習的壓力加大,在同學交往中處於弱勢,還經常聽別人的指揮,在家裏媽媽經常嘮叨,別和壞孩子玩,要好好學習等。可是,有一次,他和一名外班同學發生口角,那名同學罵了他,他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出手打了那名學生。
例子中李偉的情緒發生了波動,不僅來自於學習上的壓力,還有家庭方麵的影響。從心理學上講,青少年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太弱,容易在情緒上產生衝動。尤其青少年在遇到某些挫折或人際交往中發生某些矛盾一時難以處理時,往往會以偏激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在生活中,挫折是客觀存在的,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體驗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挫折對人有弊也有利。挫折對於抵禦挫折能力強的人來說是一種動力,它可以激發個體的意誌努力,更堅定地朝著自己預定的目標奮力前進,直至達到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應該麵對現實社會,不斷調整自己,不斷戰勝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積累成功的經驗,自信心不斷得到增強,人生價值感得到提升。但對抵禦挫折能力弱的人來說,挫折是毀滅,會把人壓折了腰,你們通常表現為不能正視現實,經常采取逃避行為來應付自己所處的環境,在遇到外部矛盾對立麵的實力強大時,就會把攻擊的矛頭指向自己,自虐自殘。
青少年的這種可怕的情緒釋放,將有可能帶來可怕的結果。這對大家以後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學會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青少年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帶有情感色彩的,每當你們取得好成績時,就會感到喜悅、興奮;當你們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時,就會感到惋惜、悲傷;如果你們的願望沒有達到時,就會憤怒、失望;和陌生接觸時,你們會感到局促不安等等。這些喜、怒、哀、樂等都是你們的情緒活動,因此,青少年時期是個神奇多彩的情緒世界。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有助於你們的身心健康的成長。例如愉快、歡樂、適度的緊張,可以使心髒的血液輸出量增加,能促進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可以使人的精神振奮、增強大腦的工作能力。然而傷心、悲痛、憤怒等消極情緒,不但能引起生理變化,還不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所以,青少年要懂得情緒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並學會自我調節和控製情緒。
小徐是某重點中學的初一男生,他性格內向,沒什麼朋友,但這並不影響他什麼,他覺得一個人獨來獨往挺好的。可最近,他突然覺得很孤單,大部分時間心情低落,老是喜歡發呆,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明顯下降。
每當媽媽問他為什麼沒考好時,小徐就更加沉默,或者幹脆不理媽媽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間,鎖上門誰也不讓進,任憑媽媽在外麵拍門,叫喊也不理,且脾氣也很大。其實小東心裏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時常生自己的悶氣,甚至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不時有輕生的念頭,好像對自己失去了控製。
例子中的小徐正是由於情緒變化而產生可怕的輕生念頭的寫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保證每一天都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情緒就像染色劑,它會在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染上各種不同的顏色。然而,情緒又像變速器,讓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時不時地加速或減慢。
青少年時期是處於典型的煩惱增殖期,當你有悶悶不樂或者憂心忡忡時,首先要做是找出原因,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有時候,當你找到自己情緒不好的原因後,內心就會輕鬆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塞伊說:“許多人都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於外部發生的事,往往忽視了它與身體的內在的'生物節奏'有關係。”因此,青少年在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時,是帶有獨特的主觀體驗色彩的,在青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及意識水平的提高,要允許自己有情緒的變化,然後把握住自己情緒變化的規律,慢慢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總之,青少年時期有一個樂觀而穩定的情緒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在困難和逆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會增強自信心。所以,樂觀穩定的情緒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2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青春期是焦慮症的易發期,這個時期個體的發育加快,身心變化處於一個轉折點。隨著第二性特征的出現,個體對自己的體態、生理和心理等方麵的變化,會產生一種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以及其他因素。如:學習壓力、人際交往壓力等等都能引起青少年的心理焦慮。焦慮障礙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恐怖症、驚恐發作、廣泛性焦慮、強迫症、身體障礙和疑病症、情感爆發、創傷後應激障礙。
找出焦慮心理的真正原因
所謂焦慮症是指焦慮性神經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患者以焦慮情緒反應為主要症狀,同時伴有明顯的植物性神經係統功能的紊亂。
對於患有焦慮症的青少年,常常處於過度擔憂、害怕的狀態,而且產生的焦慮、擔憂或害怕程度與你們的年齡以及所處的環境極不相稱,周圍的人常還常認為你們自尋煩惱。
大多數青少年都是因為學習情緒不良而產生的焦慮。此時,青少年對學習有輕微的焦慮是很正常的。據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有適度的焦慮是你們的學習有責任感反映,它恰恰可以使人自我調整。但是,如果青少年的焦慮程度產生過分的緊張、擔心和憂慮,甚至恐懼,這就嚴重的造成了心理問題,對你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她原在某市的中學讀書,父親在市裏工作,母親是縣裏的小學教師,有一個妹妹和母親住在一起。平時她在市裏讀書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假期回縣城與母親妹妹團聚。上高中時父親因病去世,為了讓她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母親讓她堅持在市裏的重點中學習,她自幼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記憶力也很強,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因而深受老師的器重。但她對數理化無興趣,通過自己努力才勉強使數理化考試保持在八十分上下。因為老師器重她,所以隻要市裏,區裏或學校裏有競賽活動,不管是什麼競賽,老師都要選派她去參加。為此,她的學習負擔十分沉重。每逢競考,“戰前”的幾天她都要死背硬背、苦練苦算到深夜。而且競賽過後,便經常失眠、多夢,夢中總是在做數理的競賽題,要不就是夢見在競賽時交了白卷。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她全科失利,平均分數僅七十分。以後,隻要臨近考試期間,就總是焦慮、心慌和徹夜失眠,為此,她參加高考也以失利告終。
這是一例典型的因學習壓力而產生的焦慮心理。青少年產生學習焦慮是因為你們對自身的認識不足和繁多的課程及父母強迫等因素造成的。焦慮的強度有輕有重,輕者僅是單純疑慮不安,重者可達極度驚恐。
據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焦慮感較強,有25%的人經常覺得“人生好像戰場一樣”,表現為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調查中,701%的人認為“學習壓力很大”,301%的青少年讚同“基本上,我沒有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更令人擔憂的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狀況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調查中,“自殺或企圖自殺”的比例從十年前的37%上升到現在的77%,“離家出走”比例則從40%上升到78%。
青少年產生這種心理,除了學習壓力的因素外,還受一些心理類問題的影響。身體發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則存在著相對後延的趨勢,這二者之間的衝突,帶來了許多的青少年心理問題。與此同時,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然而盡管你們內心裏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麵上似乎很平靜;你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讓快樂常存心中,戰勝焦慮
心理學上說,焦慮是可突然性發作的,青少年過度的焦慮是學習和考試的大敵。它會直接分散注意力還會使記憶力衰減等等,這些不良現象集中在一起會引起自我認知的偏差,還會導致自我懷疑,最終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還會出現一些生理反應,如失眠、多夢、神經性倒胃等。
對於焦慮心理,青少年也不要過於著急,隻要大家心中常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情,焦慮就會遠離。其實,快樂的心情完全是由自己營造的。
她是高三的學生,畢業之後被保送上了醫科大學,別的同學都很羨慕她,說她命太好,既沒有高考的壓力,也沒有等待通知的不安。但她卻焦急起來,每天都覺得頭脹脹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中,而且特別害怕看到與死相關的東西。又不敢跟父母親講,怕他們不理解,被罵。
這位青少年的焦慮心理,純粹是一種無用的擔憂。她應該笑對周圍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帶給他人,而不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瞎想,最終導致自己陷入焦慮的狀態。
首先,青少年要學會傾訴自己的煩心事。
青少年產生在焦慮不安、煩悶的情緒狀態時,注意要多出去散步、四處看看。同時也可以向親人或朋友傾訴內心苦悶和憂鬱。經過別人的開導和指點,不僅可以減輕心理壓力還可以讓你豁然開朗,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其次,要分析自己焦慮的原因。
青少年經常會感到有焦慮心理,但是,有些青少年對焦慮是模糊不定的,搞不清楚自己焦慮的事物是否值得去焦慮,所以青少年對於所做的每件事要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避免浪費你寶貴的時間而產生多於的焦慮。
青少年時期有適當的焦慮可以成為激勵奮發向上的動力,但是由於青少年的認世心理不太成熟,對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表現的特別敏感,因此,焦慮的心理就會以情緒障礙的方式出現,此時,青少年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焦慮,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麵對它,用堅強的毅力去擊碎它。從而,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3衝動不需要暴力解決
在生理學上,衝動是指神經受到刺激後產生的興奮反應。從心理學上,衝動易帶來攻擊暴力行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衝動是最無力的情緒,也是最具破壞性的情緒,也就是說理性弱於情緒的心理現象。衝動是來源於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補償。
心理學家發現,在人類當中,青少年的衝動行為達到了人生中的頂峰。這個時候青少年的大腦前額部位還在繼續發育。在有些人身上,衝動行為的頂峰還要等到你們剛剛成年的時候。
分析青少年衝動的心理
在生活或學習中,青少年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學習時受到外界幹擾,珍愛的物品被別人損壞或自尊心受到傷害等,這些都容易使其發火。有些青少年與人相處時,還往往因為一言不合就火冒三丈。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所以,經常發火對人對己都是不利的。因此,青少年應該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
有關專家說“衝動的行為對於他們來說總是有特殊的意義,”青少年時期邁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你們的情緒和感情都極不穩定。有些青年學生不善於控製情緒,因此,而深受其害。比如,有時因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極度悲傷或大發脾氣,有時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沮喪。還有的青少年常常被悲觀、憂鬱、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青少年因為成績不好或學習壓力重,就跳樓自殺。由此可見,衝動是件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