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上初中時,學習成績差,逃學、打群架,老師特別討厭他,他也不愛上學。後來老師讓他轉學,學校隻要一聽說他是個差生而且還有暴力傾向,就不敢接收。年華正茂的他特別高興,心想再也不用上學了!之後,他就每天去上網,上網沒錢了,就找正在上網的人要錢,不給就掏出匕首硬搶。他說第一次搶劫被抓進派出所,是媽媽把他保出去的。保出去更沒學校要他,他就去網吧找從前的夥伴,繼續上網,繼續搶錢!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青少年暴力傾向越來越嚴重,這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心理上的壓抑、多疑、固執等多方麵原因造成的。此外,還易受到網絡暴力遊戲、暴力電視等方麵的影響。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育的巨變期,此期情緒變化大,控製能力差,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攻擊行為具有持續性,認為6~10歲的攻擊行為可以預示10~14歲時的表現,甚至8歲的攻擊行為,可以預示到30歲的攻擊行為。也就是說,青少年一旦出現這樣的不良行為,如果沒有很好的教育和幹預措施,將會影響青少年一生的生活。
冷靜對待,避免衝動帶來的暴力行為
在遇到衝突和不順心的事時,最好不要去逃避問題,要學會掌握一些處理矛盾的方法。你可以考慮一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弄明白發生衝突的原因,雙方分歧的關鍵在哪;然後,進行冷靜的分析並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例如:當你被別人無聊地諷刺或嘲笑時,如果你頓顯暴怒,反唇相譏,就會引起雙方的強烈爭執,最終可能會出現於事無補的後果。此時,如果你冷靜下來,采取一些有效的對策,如用沉默來抵擋抗議或者指責對方無聊,這樣就會有效地抵禦或避免衝動的情緒發生。
某中學初二學生小可,今年16歲,他在家中是獨生子,長這麼大以來他一直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可突然發現自己變得脾氣暴躁起來,有時因衝動還與其他同學吵架,事後仔細想想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必要小題大做。在家裏他也經常與父母慪氣,有時父母批評他幾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動肝火,把父母氣得直跺腳,但是也無可奈何。小可為自己的脾氣感到很苦惱,他知道自己不對,可是事情一旦發生了,他又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過後又十分後悔。
有一天,同桌借了小可的一支鋼筆,但是因不小心把筆弄壞了,小可很生氣,雖然同桌誠懇地向他道歉了,但是小可還是當眾把同桌罵了一頓,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他們之間的友誼,而且,小可的形象在其他同學眼中也大受損傷。小可為此事內疚了好久,他真的搞不懂自己現在怎麼那麼的衝動。
上麵例中的小可就是因為情緒衝動,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最終造成犯下不可彌補的過錯。那麼,愛衝動的青少年應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控製自己衝動的情緒。
1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用理智和意誌來控製情緒,表麵上是對自己的自由約束,其實,這種約束卻能使你獲得更多的自由。青少年在遇到強烈的情緒刺激時,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並快速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然後,采取消除衝動情緒的“緩兵之計”,用理智戰勝情緒上的困擾,正確評價自己,這不僅看到了自己的優勢,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進而使自己遠離衝動、魯莽的局麵。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青少年如果能夠理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也意味著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2用暗示、轉移注意法。如果青少年遇到了使自己生氣的事,一般都觸動了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此時是很難冷靜下來的,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難以控製時,可以采取暗示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做自我放鬆,並鼓勵自己克製衝動的情緒。堅信衝動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鍛煉自製力,學會用轉移注意力或暗示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3多參加戶外運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運動是有效解決憤怒的方法,特別是戶外活動。青少年時期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要主動參加一些消耗體力的戶外運動,例如:登山、遊泳、跑步或拳擊等,使那些不良的情緒得以宣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緒無法控製時,可以主動做一些戶外運動,讓衝動的情緒隨著運動一起消失。
4學會轉移不良情緒
人最基本的情緒就是喜、怒、哀、懼,這些情緒的表現對每個人的認識、意誌和個性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好的情緒可以使人樂觀向上、處事果斷,而且還具有豐富的創造性和靈感。然而,那些不良的情緒就會使人們產生疲勞和煩悶,對身心健康的成長極不利。所以,當青少年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用其他的方式來轉移不良的情緒。
運動起來,讓心情好起來
從心理學上講,當一個人的心情處於失落或悲傷等不好的狀態時,容易引起情緒上的變化,這時候要學會情緒轉移。這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心理學認為,在發生情緒反應時,大腦中有一個較強的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立一個或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抵消或衝淡原來的優勢中心。因此,當你由於過度的腦力勞動而引起情緒煩躁緊張時,有意識地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可以使神經過程達到平衡緩和,使情緒得到緩解。如聽音樂、散步、打球、看電影、騎自行車等正當而有意義的活動,都可以使緊張煩躁的情緒鬆弛下來。
小明是初二的一名學生,本來他的學習成績很好,可最近他的成績卻直線下滑。經過了解,原來是小明周圍的同學都迷上了上網打遊戲,漸漸地他也成了網吧裏的常客,成績自然也就耽誤了。幸好老師和家長都及早地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對他進行勸說,小明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決定把精力都用到學習上。不過,網絡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這使小明總是“人在書本旁,心在網吧裏”,他也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了強迫自己不去想網絡遊戲,小明就采用了情緒轉移法,每當他忍耐不住想要上網的時候,他就采取一些措施轉移自己對於網絡的渴望,比如少吃一些東西,看一會兒課外書,或看一會兒電視等等。慢慢地,網絡對於他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成績也提上去了。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用運動來轉移不良的情緒,是青少年進行自我調節情緒的最佳方式之一。古語說“心靜自然涼”,所以青少年的心理調節、心理暗示,在心情煩躁的情況下尤其重要。在感到心煩意亂的時候,不妨想想一池清水、一片綠林、一片藍天等各種讓人涼快的事物,平靜一下心情。同時,也應該及時調整各方麵的活動,其實通風也是調節心情的好辦法,可以迅速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讓人心裏涼快。
心理學上,用運動來轉移不良情緒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放鬆訓練法,是指通過循序交替收縮、放鬆自己骨骼肌群,細心體驗每個肌肉的鬆緊程度,最終達到緩解個體緊張與焦慮狀態的一種自我訓練方式。整個放鬆訓練遵循由下而上的原則,具體步驟為:腳趾肌肉放鬆→小腿骨肉放鬆→臀部肌肉放鬆→腹部肌肉放鬆→胸部肌肉放鬆→背部肌肉放鬆→肩部肌肉放鬆→頸部肌肉放鬆→頭部肌肉放鬆。
放鬆訓練剛開始時最好每天兩次,每次30分鍾左右,最好配合一些舒緩的音樂。隨著練習的熟練化,每次時間可減為20分鍾或更短一些,每天兩次也可減為每天一次。時間一般安排在午飯後一小時或晚間睡覺之前。
多會幾招情緒轉移法
由於青少年的情緒撥動很大,而且受來自於多方麵的壓力,心情易時好時壞。在這裏,教大家幾招情緒轉移法:
1愉快記憶法。回憶過去經曆中碰到的高興事,或成功時的愉快體驗,特別回憶與眼前不愉快體驗相關的愉快體驗。
2換個新發型。一個人的情緒好壞,似乎與理發扯不上任何關係,其實不然。據新華網報道,意大利心理學家萊森斯建議人們在情緒欠佳時,不妨去理理發,這樣可調節心理的不平衡。
研究人員發現,從美發廳出來的女性,不僅看起來漂亮,而且情緒也明顯變好。另外,通過將電極接到女性身上的實驗觀察到,在洗頭、梳理並吹幹的過程中,她們的精神變得愉快,同時,心律變緩,血壓下降。萊森斯還認為,一個人在情緒變壞時,若能改變一下發型,就可以抑製壞情緒的早期發作及幹擾引起抑鬱症激素的產生。
3自我暗示法。所謂積極的自我暗示,也就是用積極的思想、語言不斷提示自己,克服悲觀、沮喪和恐懼心情,使人精神振奮。通過心理暗示的作用,就可以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心態這個總原則變成了可以具體操作的方式和手段了。因此,自我暗示法是指用言語對自己進行心理治療。目的是調整控製自己的情緒、情感、愛好等。通俗地說,是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說服。當自己遇到困難感到心裏極其不舒服時,可以自言自語:“沒關係的,我能行的。”、“相信自己,我一定能夠過關的”反複幾次,就會心平氣和,心就能獲得寧靜。
4幽默化解法。幽默是最好的情緒防彈衣,也是永不生鏽的情緒發動機。擁有良好幽默能力的人,就有辦法徹底發揮情緒效能。培養幽默感,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5代償轉移術。青少年當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需要來代償。這一門課沒考好,可爭取在另一門課上取得好的成績,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來轉移情緒的指向。
5學會放鬆緊繃的神經
人不是永動機,需要有休息的時間給身體補充能量,更何況是青少年呢?如果經常超負荷工作,身體的某些機能就會產生抵觸情緒,輕者休息幾天就好,重者就需要進醫院去“修理”。因此,為了保證自身的機器能勻速的運轉,就必須學會放鬆。
青少年處於身心發育由未成熟到成熟的關鍵時期,同時也處於心理成長過程的“斷乳期”,而日益加深的知識體係也對你們造成一定壓力。這不僅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因此,學會放鬆,鬆弛緊繃的神經是很有必要的。
緊張帶來的緊繃狀態
緊張是人體在精神及肉體兩方麵對外界事物反應的加強。緊張的程度常與生活變化的大小成比例。緊張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頭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緊張其實每個人都有,隻是緊張的程度不同而已。普通的緊張都是暫時性的。突發性的緊張是一種恐懼感。
很多青少年在考試的時候,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時候,在與陌生人接觸的時候,在公眾場合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產生緊張心理,而使自己出醜。
王女士對心理醫生說:“我的孩子小彬今年讀高三,高一高二的成績一直在班裏處於中上水平。高三上學期開始,他很聽話,為了高考,他幾乎不做任何課外活動,整天學習。但是,最近二模成績下來了,他卻考得不理想,心情很沮喪。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高考了,我們夫妻倆怕他緊張,所以經常對他說不用緊張,正常發揮就好了,可是他還是很緊張。”
例子中出現的緊張現象,是由壓力造成的。這也是產生緊張心理的一個原因。通常而言,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隻要見到陌生人,心裏便會感到緊張,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青少年對於這種緊張心理,要正常心對待。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每個人的情緒都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心理難過、緊張可能是因為一些令你感到悲傷或者尷尬的事情引起的,但又一時想不起來具體是什麼事情。如果人遇到人生中的什麼大事時,心理也會感到緊張。
其次,還有由害羞引起的緊張。
害羞作為一種性格特征,是許多青少年的通病,容易害羞的青少年在社交活動中,特別是與陌生人或異性交往時,常不自主地產生緊張、臉紅、心慌、拘束甚至尷尬的感覺。緊張在醫學界的定義是:在自上而下的壓力下表現出來的不安全感。
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學習上的壓力。
在這巨大的就業壓力下,許多父母渴望增強獨生子女在今後生活中求職和獲得社會升遷的競爭力,而不斷強化追求高學曆的觀念,從而不斷從精神上對你們施加壓力,從學業上給你們加重負擔。所以,在考試的時候,你們總會出現緊張心理,整個神經處於緊繃狀態,最後把會的知識也忘記了。
學會鬆弛你的神經
青少年學會放鬆,首先就要正確估計自己,樹立自信心。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多考慮我要怎麼做,要如何進取;在各種社交場合,應順其自然地表現自己,不要總考慮別人怎麼來看待。重要的是,自己要正確看待自己。
青少年應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機遇,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不斷在快節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學習中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弱點,多想自己的長處。
許某生長在一個中等家庭,是獨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為了經商離家到遠地,忽然斷了音信,不知下落。家裏留下母親與她兩個人,靠母親工作,維持家計。於是當她高中畢業以後,由於人長的漂亮,經人介紹到某個公司做事,一般談吐很清楚,性格有點內向,個性很爽直,但是隻要一見主管就會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而且手也抖的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