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2 / 3)

答。經出不同。觀音三昧經雲。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又雲。我與觀音俱時成正覺。又觀音授記經雲。觀音於金光遊戲佛所初發道心。彼國王名威德王。威德王入禪定二童子忽左右兩麵生。王起定問其名字。二童子說偈答。初就第一義門答無名。次就世諦門答有名。彌陀佛滅後世界出法音不斷。彼佛於中夜入滅觀音補處。世界轉名眾寶普集莊嚴。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大勢至補觀音處。佛號善住功德寶王也。金光師子佛及彌陀佛皆有三乘。後二佛唯菩薩乘。聞此二佛名者得轉女身卻四十劫生死之罪

問。觀音雲何於此土有緣

答。弘猛海慧經雲。昔此閻浮提有王名善首。有五百子。第一子名善光。值空王觀音佛發十大願。初願得一切法。次願得波若船。三願值智慧風。四願得善方便。五願度一切人。六願使超苦海。七願得戒足。八願登涅槃山。九願會無為舍。十願同法性身。皆以大悲觀音為首也。觀世音發願。願我未來作佛字觀世音。三稱我名不往救者不取妙色身。持此願者清淨莊嚴一室。以於此土行菩薩道故此土有緣

問。而為說法說何等法

答。說法不定。一者一身說一法門。二者一身說一切法門。三者一切身說一法門。四者一切身說一切法門。華嚴經中善知識但說一法門。今觀世音現一切身說一切法門。梵王下第二示凡方便。又開三別。一天。二人。三雜類。天有三雙。第一雙欲色兩界初王。第二雙欲色兩界後王。第三雙欲色兩界之臣。雖有三雙不出君臣也。有人言。天大將軍是天力士。如缽建提之類。亦如那羅延之流。有人言。是鬼神。如金光明散[日*旨]大將。散[日*旨]大將屬毗沙門。出大集經。有人言。是韋陀天毗紐天也。毗沙門是北方天王。此雲多聞。恒護佛道場常聞說法。故雲多聞也。小王身下第二明人方便。亦開為二。初一示王身。次示臣身。臣身中有四。初示豪傑身。二示四眾身。三示婦女身。四示童真身。居士有二種。一居舍之士故名居士。二居財一億故名居士。即今文是也。婆羅門者此雲外意。亦名淨行。次示八部身

問。何故受龍身等不得道耶

答。乘急戒緩四句。一者乘緩戒急者生天人中不得道。二乘急戒緩者生鬼龍趣而得道。三乘戒俱急者生天人而得道。四俱緩者生餘趣不得道。金剛神下第三示非凡非聖身。既為鬼神屬四天處住。是故非聖身。實是樓至佛故非凡。樓至此雲啼哭佛。獨住半賢劫度眾生。無盡意下第二總結。是故汝等下第二勸供養。又開六別。一勸供養。二受旨。三觀音不受。四重請。五佛命。六受施回奉二尊

問。無盡意是出家菩薩。雲何有瓔珞

答。雖是出家不拘小道。二雲是在家菩薩。涅槃雲。入無供眾列者此是他方在家菩薩。本非娑婆舊住故不持供來也。而言法施者如法布施也。又為法故施也。又達財法不二也。觀音不肯受者一欲生施主殷重心故。二欲讓二尊故。三示少欲知足故。後明觀音受者一上順佛旨。二下湣群生。分作二分者欲展轉生施主福故。舉二尊者示生滅平等不二故。釋迦現生為智。多寶涅槃為斷。示智斷為福田故。無盡意下第三前既明施主福田竟。今第三總結稱歎也。爾時持地下第三明雙歎。就文為三。初明能歎人。言持地者即地能持故名持地。以其人得此三昧故以為名。即從座起下第二明歎之儀則。前白佛言下第三正歎。持地去佛座遠。今起近佛前故雲前白。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者即牒初名也。以三業自在故故稱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牒普門三輪德也。當知是人下正稱歎也。佛說是下第四雙益。初列得益之人。皆發無等等下第二正明得益。佛道無等。唯佛與佛等故名此道為無等等。所以名佛為無等等。複雲無等等者佛具二義。一下有所異。二上有所齊。下有所異名為無等。上有所齊雲無等等。以佛名無等等。今發佛心故雲發無等等心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護難弘經二品。一以人護難如觀音品說。今欲說神咒法護難故有此品來也。二者有多一兩門。上來明諸菩薩各各弘道利物。名為一門。今品明眾人說神咒。謂多人共弘道利物故有此品。三者說法華有種種門。或法或人或顯或密。如上說因果即就法門說法華。說諸菩薩德行即是就人門說法華。此人法二種即顯現門說法華。今明神咒謂秘密門說法華

問。何以知神咒是法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