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具有潛在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開發的,這種能力的開發需要一定的途徑。
對低級動物來說,任何需要付出較長時間意誌努力的行為,其直接的和根本的動力都來源於內在的欲望。但是人類卻可以在沒有動力或與自身欲望相悖的情況下,長時間堅持需要付出意誌努力的行為。
這是因為人類有更為強大的意識。語言是一項偉大的創造性發明,它在人類意識的建立方麵起到了幾乎決定性的作用,並隨著個體的成長不斷加強和豐富著自我與意識的統一。自我意識的加強使人們擁有了能與自身欲望相抗衡的能力。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語言體係不斷豐富,它使人們產生了超越原始欲望的其他各種欲望,成為人類顯著區別於低級物種的高級欲望。而這些高級欲望的不斷豐富和強大使人類在很大程度上擺脫單調的低級欲望束縛的同時,也決定了潛意識的產生和不斷強大,就象語言強大了人類意識一樣,一些欲望的無法滿足和一些欲望的希望得到滿足,促使人類潛意識的形成。潛意識又反過來作用於意識,成為長時間付出時間努力有目的的行為的直接動力來源。所以人們有時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的意識並不確切明白他們為什麼在做什麼。一些低級欲望大多數人意識本身能夠體會到,而高級欲望是在語言與實體相結合為基底層層疊加複合形成的,並不是所有人能夠明確意識到的,但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意識的能力會有所加強。
因為潛意識是人們持續行為的直接動力,所以潛能的開發就是要將個人的意誌目的轉化為潛意識,進而上升為強烈的欲望,從而獲得持續強大的動力。
可以說,隨著人類智能的開發和進化,人們已經在很多方麵很多時間不經意中激發過這些潛能。但這些潛能的激發絕大多數都是在無意識中實現的,而真正有意識的開發個人潛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通常需要付出有意識和意誌參與的過程性的努力,絕不是憑空想象就可以做到的。
這是因為人類目前的語言體係還無法使意識和潛意識進行交流。人本身是物質的,是動態能量的循環體,人類意識很大程度上基於人類語言的形成,潛意識則更多的是存在於人腦中某種物理構造的抽象。人類語言和個體物理語言很難進行交流,但並不是絕對不可能,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的途徑,因此潛能的開發也就成為可能。現實生活中,意識與潛意識的碰撞總是在發生著,少數情況下,意識與潛意識突然達成一致,就可能使本來複雜抽象的行為和技能變得簡單容易,就好象人們的頓悟、開竅和技能的養成等。
使人們的意識得到釋放,把更多的工作交給潛意識去完成,這才是潛能開發的真正魅力所在。
為什麼要學習,怎樣才能輕鬆有效的學習;為什麼要工作,怎樣更好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為什麼要生活,怎樣使生活變得豐富而有意義?請不要急著用你習得的語言和邏輯來回答我的問題,請平心靜氣體會一下你潛在的意識,感受它,看它是否和你一致的喜歡並享受著學習、工作和生活,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幸福的人;如果不是,也沒關係,這很正常,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創造,需要不斷的改進。從來沒有人被生而規定該做什麼怎麼做,人生而平等,我們問心無愧,我們要爭取生活,而主動地去適應生活,正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生命隻有一次,我們有權利為我們的生命爭取一些光彩!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正在展開對潛能的開發利用的研究和運用,並且已經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的方法和途徑,也取得了部分效果,但總體來說還不夠明顯。潛能的開發必將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必將對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起到積極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人類自身的研究也必然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潛在的和尚未很好開發的許多高級欲望形式,將會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采用。理想的模型下,絕大多數人都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著自己認為很意義的事,享受其中。但是,一切似乎還太過遙遠,在社會還欠發達的時候,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隨波逐流,身不由己,很多欲望被壓抑,生活並非很有意義,這就不是是否快樂的問題了,而是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的問題,它會在人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建立趨壞的鏈接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心理學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
這樣一來,你自然能了解:你從未失去什麼。你可以重拾自信,開創全新的人生。隻要你願意,切實掌握每一分鍾,今天便是重生的起跑點,每分每鍾都可以不斷充實生命。
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場特技表演,我們同時將六顆不同的球輪流丟向空中,再接回手中,不停地維持他們在空中轉動,劃出美麗的弧度;那這六顆球分別代表了工作、家庭、健康、友誼、心靈和我們的道德。
為了追求一個平衡的人生,我們就要留一點時間給工作、留一點時間給家庭、留一點時間給友誼、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的心靈、留一點時間為社會創造我們的價值。如果我們不懂得平衡,我們的內心就會有不安定感,最終會失去快樂。
我們的人生如同一顆麥粒,有著三種不同的道路。一顆麥粒可能被裝進麻袋,堆在貨架上;也可能被磨成麵粉,做成麵包;還可能撒在土壤裏,讓它生長,直到金黃色的麥穗結出成千上萬顆麥粒。
我們和一顆麥粒唯一不同的是:麥粒無法選擇是變得腐爛,還是做成麵包,或者是種植生長;我們有選擇的自由,我們不想要生命枯竭,也不想要生命在失敗、絕望中任人擺布。
想要麥粒生長,必須把它種植在黑暗的泥土中;那我們過往的失敗、失望、挫折、挑戰便是那黑暗的泥土,我們必須深深地紮在泥土中,等待成熟。麥粒在陽光雨露的哺育下,終將發芽、開花、結果;同樣的,我們也要平衡自己生命的各個領域,實現自己的夢想。麥粒等待大自然的契機方能成熟,我們卻無需等待,因為我們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