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祖母(1 / 2)

李霽野

我記事時祖母已經是七十歲的老人了,然而還健康,能扶著杖前後院行走,而且在母親們耍牌的時候,還能坐著一看幾點鍾,她是頗愛整潔的,有什麼不順眼就愛說出來,沒人動時有時就自己動手作。她勤懇地操管著家事,然而就為這勤懇,倒成為並不十分為人所歡喜佩服的人物了:家裏人們說老奶奶太嚕蘇,鄰人們都說這老人家太不會享受清福了。但是我頂喜歡祖母,大概為祖母太喜歡我了的緣故。

祖母知道我是最善吃魚的,所以時常教作魚吃。別的孩子一吃魚就會吃下魚刺使喉頭不舒服,有時甚至哭得一餐飯不吃,然而,我並沒發生過這樣事,而且我吃得比成人還要快。祖母每當我吃魚時總歡喜停箸微笑地看著我,仿佛這是一件頂可樂的事情一樣。“小魚鶯。”她時常笑著這樣叫我。在小孩子,這已經是一件頗可歡喜的事了一一吃得多,又會得到獎勵。

祖母,伯母,母親和姊姊都愛聽唱書,在這件事上我底六叔叔有著最大的藝術;他底聲音能表出悲哀或歡喜,懷疑或畏懼,因此很能傳達書中人物的性格和情調。然而一有點本事,請就費事了,有時就找我補這個缺,因為我已經上了小學校,白話唱本可以勉強唱通了。祖母是照例說好的,別的人也隨著附和,然而我是有自知之明的,而且雖是孩子,對於感覺這種Atmosphere是銳敏的,甚至比成人還銳敏。使她們覺得有趣的,或者是小小的口中竟會唱出大的故事。

夏日底夜間是最快樂的時候。天空堆著一叢叢的星星,不遠的樹上不斷地送來蟬聲,院中還殘留著日間的熱燥。孩子們撒水的撒水,預備茶的預備茶,搬椅子的搬椅子,不久老人們便都坐在院中乘涼了。起始是緩緩地談天,各人都揮著扇子。漸漸孩子們不耐了,就嚷著要老人們說故事。於是沒有人聲了,連揮扇聲也沒有了,一個人緩緩說著故事,老人們也傾聽,孩子們更不用說了。

祖母是不大善說故事的,母親說得最多。祖母總叫我靠近她坐,我不斷地為她掮扇子,她不斷地撫摸我底頭,有時低聲向我重述故事中的情節,當我有著或一疑問的時候。然一而祖母也不是決不會說故事的,《牛郎和織女》就是祖母講給我的最可愛的故事中的一個。這故事大概是如此:

牛郎原是生在鄉間的窮苦孩子,從出世起就受著哥嫂的虐待,天天在寬曠的草原中挨著餓放牛。他是好的孩子,對於他的哥嫂他心裏並沒有什麼惡的念頭。他在野外的時候多,他在家裏所受的委曲和苦痛,無意中被林間的鳥鳴,樹上的葉顫,自由的日光和空氣,夥伴的笑臉和歌喉純化了,消滅了。他的牛喂得很肥,雖然他自己漸漸瘦下去了。

這樣有十多年工夫。

有一天,他還照常放他的牛。天很早,鄉間還沒有什麼人走路。他覺得特別快樂,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他就在牛背上盡興唱著山歌,牛仿佛也特別快樂似的,走過了平日的牧場還任意向前走。這樣從日出走到日_中,從日中又走到將近日沒。

最後牛郎似乎覺得走迷了路了,山林不是他所熟悉的山林,周圍也隻有生疏的村落。然而他不但不怕,而且還覺得歡喜,因為他知道無論在那裏住一宿,都不會比在家裏吃更大的苦;他更放膽向前行進了。

烏鴉噪著歸林,暮色漸漸包圍上來了,牛郎還騎著牛向前行走。

如鉤的新月懸在遼遠的林梢,…從周圍擁上了初夜的薄霧,然而牛郎還騎著牛向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