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瑩
自從來到台灣後,我特別想念母親!曾經有好幾次,我想參加紀念、慶祝母親節的大會;但我始終沒有勇氣踏進禮堂的門檻,原因是:我害怕在胸前佩帶那朵白色的康乃馨。
一一沒有關係,去吧,也許坐在那充滿了悲喜交集氣氛的人叢裏,我可以放聲大哭,也可以靜默地坐在那裏,想象著母親突然會來到我的眼前……
一一不!我要去佩帶一朵紅花,表示我還有母親,可不是嗎?她老人家是二十六年的春天逝世的,那時她是六十歲;如果活到今天,不過九十四歲,為什麼不可以呢?去吧,我要帶朵紅花,含著帶淚的微笑,去祝福她老人家在天之靈平安。
一一矛盾,荒唐,真是豈有此理!帶著白花又有什麼關係呢?正好每年借此哀悼一番,好減輕自己的內疚……
盡管我在內心交戰,紅花和白花在我的眼前漸漸地擴大,慢慢地升高,它變成了一朵祥雲,籠罩著我,使我得到安全,不受狂風暴雨的侵襲;很快地它又變成了一個渺茫無際的大海,使我沐浴在澄清碧綠的溫泉中。我的腦子很亂,變幻得特別快:我痛苦,我悲哀,我不能欺騙自己,最後還是決定不去開會,寧可獨自伏在書桌上痛哭一場,讓淚水洗滌我的不孝之罪,祈禱母親赦免我過去固執、自私、無知的魯莽行為。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恩,吳天罔極。”當我在少年時代,讀到這些含有無限心酸的詩句時,我毫不心動,及到父母親去世後,我才深深地體會到:這是由孝子心坎中發出來的哀痛聲音,我不覺地潸潸淚下。
“祭之豐,不如養之厚。”先賢早已告訴我們。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地多孝敬他們,順從他們,使他們暮年能得到一點人生最後的快樂,一點安慰,我們的心也就無愧了!
我從來沒有在母親節,寫過紀念文章,老實說,要寫的話太多,絕不是短短的一篇文章所能抒發我的感情的,為了篇幅所限,我隻好把無限思親的哀情埋在心底。
奉勸有父母的朋友,你們千萬要好好地孝敬雙親。因為有父母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創造宇宙,放出燦爛的光輝,照耀著快樂幸福的人間。
寄語父母雙亡的朋友,你們也不要過於悲傷,最好是移孝做忠,多做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工作,貢獻給國家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