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可以肯定,隻要你熟練撐握下麵4條原則,你就可以當眾侃侃而談。
第一條原則是借別人的經驗鼓起勇氣
無論是否處於被查禁的情況之下,絕沒有哪種動物是天生的演說家。曆史上有些時期裏,當眾演講是一門精湛的藝術,必須謹遵修辭法與優雅的演說方式。因此,要想做個優秀的演說家是難上加難。現在我們則把當眾演說看成一種擴大的交談,以前唱做俱佳的方式、如雷貫耳的聲音已經成為曆史。我們與人共進晚餐,在教堂中做禮拜,看電視,聽收音機時,願意聽到的是率真的言語,誠摯地與我們談論問題,而不是對著我們大放厥詞。
演講不是一種教條、封閉的藝術,它其實並不像教科書中說的那樣,一定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和理論學習才能有所成績。我的教學生涯差不多全用於向人們證明,當眾說話其實輕而易舉,隻要遵循一些簡單而重要的規則就可以了。
1912年,我在紐約市125街的青年基督協會開始教授學生時,竟然把商界中的大人物當成大學新生來教。後來我發現以韋伯斯特、柏克匹特及歐康內爾等著名演說家為例,一味效仿,毫無裨益。我班上學生所需要的,是在下回的商務會議裏能有足夠的勇氣站起身來,做一番明晰、連貫的報告。於是我把教科書一股腦兒全拋掉,和那些難兄難弟們埋頭苦幹,直到他們的報告詞達意盡、深獲人心為止。這一著確實奏效,所以以後他們一再回來,還想學得更多。
幾年以前,布魯克林的一位醫生——這裏我們稱他為勞克斯大夫,前往佛羅裏達州度寒假。他的度假地點,恰好距離巨人隊的訓練場地不遠。他本人是個熱心的棒球迷,因此經常去看他們練球。不久,他就和球員們成為了好朋友,並被邀請參加一次為球隊舉行的宴會。在沒有任何事先通知的前提下,他聽到宴會主持人宣布說:“今晚我特別請勞克斯大夫上台來向我們談談棒球隊員的健康問題。”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他是否能夠說得條理清晰,詳細而周密呢?他研究衛生保健已經有三十多年了,他能夠坐在椅子上向坐在兩旁的人侃侃談論這個問題,能談上一整夜。但是,讓他站起來就同樣的問題談論,而且對象隻是眼前的這一小群人,那便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他心跳加快了一倍,他腦海中的思緒仿佛長了翅膀都飛走了。
宴會上的人都在鼓掌。歡迎他演講的呼聲越來越大,也更堅持。
他處在極為悲哀的情緒中,一句話也沒說,轉身悄聲地走了出去。
因此,他一回到布魯克林,第一件事就是報名參加我的演講訓練課程。
像他這樣的學生,是老師最願意碰到的,因為他有極為迫切的需要。在上過最初的幾節課後,他緊張的情緒漸漸消失了,信心愈來愈強。兩個月後,他已經成為班上的明星演講家了。不久就開始接受邀請,前往各地演講。
其實能夠充滿自信、勇氣,並保持冷靜,思路清晰地當眾發表談話,並不像平常人想像得那麼難——連十分之一的難度都沒有。這並不是上帝賜給多數人的禮物。這就像是你打高爾夫球的能力一樣,任何人都能發揮出他潛在的能力,隻要他有想要這樣做的欲望就行。
這樣的事情,在我班上恐怕不止數千起。我眼見男男女女的命運由於這項訓練而改變,其中有許多人還獲得了遠超過預想之外的擢升,或在商業上、事業上和社會上達到顯赫的地位。
聽著真像個奇跡,對吧?它的確是20世紀克服恐懼的奇跡。
第二條原則是時刻記著目標
根特先生提到,他新近學會當眾說話的技巧給了他很大的快樂,這恰好說中了我認為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他的確是遵循我們的指引,毫不偷懶地做我們布置的功課。不過,我相信他做這些,是因為他自己要做;而他之所以要做,則是因為他預知自己會成為成功的演說者。他將自己投入未來的形象中,然後盡力使其成真。這就是你必須應該做到的。
集中全力、念念不忘自信與口角生風的說話能力對你相當重要,想想因此而結交的朋友、在社交上對你的重要性,想想自己為人們、社會、教堂服務的能力將可以大增,想想它在你事業上所帶來的影響。總之,它給你未來的卓而不凡鋪平道路。
哈佛大學最傑出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曾寫下6句話。這6句話,很可能對你的一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這6句話是:
幾乎不論任何課程,隻要你對它滿懷熱忱,就能確保學好。假如你對某項結果盡心盡力,你就一定會達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會做好。假若你希望致富,你便會致富。若是你想博學,你就可以博學。隻有那樣,你才會真正地期盼這些事情,一心盼想,而不會費許多心思再去胡思亂想許多虛無飄渺的雜事。
事實上,學習訓練當眾有效地講話,不僅對有需要的人益處多,對那些沒有機會或者不需要正式公開演說的人,其好處也是多方麵的。舉例來說:當眾演說的訓練,是通往建立自信的道路,因為你一旦發現自己能夠起立,伶牙俐齒、頭頭是道地對人群說話,你在與人個別交談時,必然就更有信心和勇氣。許多男士和女士來上我的“有效說話”課程,主要是因為在社交場合感到害羞而不自在。當他們發現自己能夠站著對同事講話天也不至於塌下來,他們就會覺得不自在是多麼可笑。他們新培養出的泰然風度,令別人、家人、朋友、事業夥伴和顧客都刮目相看。我們許多學生,全是因周圍的人個性發生非凡的改變,才驅使他們來上課的。
這種形態的訓練,也會對個性有所影響,不過並非即時鮮明可見。我曾問大西洋城的外科醫師兼美國醫藥學會的前會長大衛·奧門博士,“就心理和生理學的觀點來說,你認為當眾演說訓練的益處怎樣?”他微笑著說,回答這個問題,他最好是開個處方,這個處方是“藥房裏抓不到的藥,個人得自己配藥;他要認為自己不行,他就錯了”。
奧門博士開具的處方就放在我的辦公桌上,其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看透你的腦海和心靈。學著在個人麵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在你這樣努力去做而不斷地進步時,你就會發覺:你——真正的自我——正在人們心目中塑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形象,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撼力。
這份處方的功效有二:你學著對別人講話時,你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增強,而你整個人的性格也會越來越溫和,越來越美好。
這是一種暢快、美妙的感覺,沒有任何藥物能給予你這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