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3(1 / 3)

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3

6巧舌如花,做一個社交老手

社會是一個很大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怎樣才能揮灑自如,靈活應對呢?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也是最主要的條件,那就是說話。有人平常言語不多,但每一句話說出來都能擲地有聲;有的人說了一輩子話,到該說話的時候卻不知道應該怎樣說話。究其原因,是他們對說話方式、說話藝術修養的關注與理解不同所致。在社會交際過程中,該怎樣做一個社交老手,讓自己的嘴巴巧舌如花呢?

首應先了解對方的一些經曆和生活狀況,二是要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觀,三是應清楚對方的身份和性格等。社交場合的交談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靈活巧妙的語言既能夠在社會中運籌帷幄,也能順利打開人際交往的新局麵。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就必須擁有語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征服人心的。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中的焦裕祿,獲得這兩個獎項中的“最佳男主角獎”。頒獎之後,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卻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話音剛落,便贏得全場一片掌聲。

他巧妙運用兩句話,既讚美了焦裕祿的為民奉獻精神,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也打動了觀眾的心,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

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過口才的交流與溝通,陌生人可熟識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它得到解決。若是語言運用不當,就可能在交際中失敗,以致損害自己的形象。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賽中奪得第一名。主持人問這位激動的歌手有什麼感受時,他說:“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興,我賭得了獎金,而且也賭到了名聲。”“賭”字一出口,全場一片嘩然,噓聲不斷,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觀眾心中大打折扣,並從側麵了解到了他的參賽動機與人品。

中國有句話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跟會說話的人交談,比喝了醇酒更令人興奮,良好的話語可以帶給人愉悅和激動,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不需要說話,不需要和別人交流、溝通,也沒有任何一種工作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所以一個人在別人心裏有多少分量,就看他說話是否能說服其心了。

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我們在社會中與人交往,不必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部說出來。

孔子曰:“不得其人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會如何呢?你說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麼?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對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或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別人的事,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偏高談闊論,輕言更是招禍呢!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這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矛盾。所以,在人際溝通中,不要一石擊破“話簍子”,讓別人有講話的機會,先了解對方是何許人為好。

人人都喜歡聽恭維話,也都喜歡說恭維話的人。然而奇怪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吝嗇恭維。這或許是由於多數人不喜歡當麵評頭論足,或許有些人由於性格內向羞怯而不願啟齒,或許有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恭維話能讓人高興不已。其實,一句簡單的恭維話就會獲得你的談話對象的好感,一句由衷的讚美之詞就會使你的話語娓娓動聽,感人肺腑,讓人難以忘懷。

在我們身邊常聽到一些朋友抱怨“某某不理解他的意思,不了解他,不給他麵子……”之類的話,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朋友不給你麵子,而是在你該說恭維話的時候,由於你的吝嗇才使朋友遠你而去。

在一個工藝品展覽會上,一個初學純手工陶瓷捏製者,讓一位朋友欣賞他捏製的天女散花。這位朋友看過之後,當著眾多參觀的人說:“你捏製的人物造型上很不錯,但是太過於誇張了,形象不好,我認識一個朋友也是製造陶瓷的,改天讓他來教教你。”初學者聽完說:“謝謝你,不必了。”初學者自尊心大受傷害,展覽過後就很少主動和這個朋友聯係。

如果那位朋友在展覽會上說:“你的陶瓷造型好看極了,我認識一個朋友也是捏製陶瓷的,改天介紹你們認識,可以一起研究這方麵的技術,你看如何?”其結果定會大不相同。

因此,奉勸大家多說恭維話。見到新知故友,不妨說一說:“你的頭發真新潮”、“你的毛衣真漂亮”、“你穿這套西服真精神”、“聽說你昨天組織的那場晚會很成功”、“據說你負責的課題很有進展”、“我剛剛拜讀完你的大作,寫得真漂亮”等等。如果人人都不吝嗇恭維,天天都聽到讚美之詞,世界勢必會充滿歡樂和祥和。當然,恭維話必須是真誠的由衷之言,絕不能讓人覺得是虛情假意。有位大主教曾經講過:“讚美之言猶如極薄的香腸片,美味可口,而諂媚之語則像肥厚的香腸段,令人膩煩。”

在人際交往中,說話的內容是否得當固然重要,但是,別人對你的品評如何,你給人的印象好壞,在與人接觸時的說話和交往手段,都是由你的語言表達方式決定的。

如花的巧舌能夠表明心跡,訴說情感;如珠的妙語更能打動人心,達成共識。正所謂:能說會道交際深,巧言妙語人人敬。隻要你能靈活運用巧妙的語言,那麼你將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二、巧舌如簧

在生活中,隨時可能遇到要說服別人的情況,如果不掌握技巧,說服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但是說服並不是一種容易掌握的技巧,當你試圖說服他人的時候,會遇到種種有形和無形的抗拒。這就需要你發揮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了,隻有讓別人心服口服,才是最成功的說服,從而為你的人生增添輝煌的一筆。

1摸透人心再開口

在現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無論你身為什麼角色,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與他人合作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時,你需要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想法,然後和你共同采取一致的行動,這就需要具備說服他人的本領。公司中上司與職員之間,家庭中大人與孩子之間,學校的老師與學生之間等等都需要說服,除此之外,商業談判、戀愛、政治、宗教等也都離不開說服,存在著人與人關係的地方都缺少不了說服工作。

在說服他人時,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景:在與別人爭論某個問題時,明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就是不能說服對方,有時還會被對方駁得啞口無言。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自己說不出想要說的話,不知道如何開口。

要爭取別人讚同自己的觀點,隻有觀點正確還不夠,還要掌握微妙的說服技巧。有這樣一個故事:北風與太陽打賭說,它可以吹掉一個人的大衣。太陽答應和它打這個賭。於是北風使勁地吹啊吹,而那個人更用力地將大衣裹在自己身上,不管北風刮得多猛烈,它隻能使那個人將大衣裹得更緊。最後,北風放棄了。太陽說:“我知道該怎麼做。”太陽開始將溫暖的陽光灑在那個人身上。幾分鍾後,那個人慢慢鬆開了大衣。接著,太陽更溫暖地照耀著這個人,最後,那個人將大衣完全脫掉。憑著自己的溫暖,太陽很快做到了北風竭盡全力也做不到的事情。

太陽之所以能讓那個人脫下大衣,正是因為它了解這個人的心,他知道這個人需要溫暖,但過多的溫暖,能把他大衣脫掉。其實說服他人並不是什麼難事,隻要了解對方所需要的,摸透對方的心再開口,就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一對美國夫婦帶著孩子去看電影,沒買票,理由是“我們的孩子還小,用不著買票”。檢票員笑著說:“瞧,你孩子這麼高了,快齊您的肩膀了,你應該為他買票而感到高興啊!”那對夫婦臉上馬上浮現出了笑意。“是啊,這小孩長得真快。”母親笑著說,父親掏錢買了票。

檢票員正好說中了那對夫婦希望孩子快快長大的願望,說了一句動聽的話,才使那對夫婦欣然接受了檢票員的意見,改正了錯誤。試想,當時檢票員如果沒好氣地說:“嘿,你孩子長得這麼高還不買票,你不知道沒買票不能進去?出去,出去!”則那對夫婦在大庭廣眾下很丟麵子,必然會產生反感的心理,從而反唇相譏,針鋒相對,甚至可能拒絕買票,帶著孩子走進影院。如此一來,電影院秩序必然會被破壞,影響觀眾看電影,也影響檢票員的工作。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說話時應抓住對方的心理特點、性格等,才能使對方心服口服。一個人的心理特點通常表現為性格特征,人們堅持某種觀點的程度,往往受其性格所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倔強的人,其觀點往往不容易改變,但是如果把握住他倔強的性格特點,“對症下藥”,要說服他往往能速戰速決;而性格溫和的人,要他接受你的觀點,往往需要采取迂回的策略,因為這種人往往比較自負,對方表麵上可能會立即被你說服,但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心服口服。所以針對不同性格特征的人采取不同的說服方法,也是我們所應掌握的說服他人的技巧之一。

中國有句老話:對症下藥。這個“對症”,就是要求在說服他人時抓住對方的心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不願意做“非出本意”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能抓住對方的心理,對症下藥地去說服別人,別人是不可能接受你的觀點的。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意思是指不容易知道別人的真正意向,不容易抓住別人的心理。但是,有經驗的溝通者卻是善於抓住對方心理的。

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忙進攻趙國。趙太後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公開對左右近臣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唾他一臉!”

左師觸龍願意去見太後。太後知道後氣衝衝地等著他,觸龍做出快步走的姿勢,慢慢地挪動著腳步,到了太後麵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我私下原諒自己呢,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後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很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裏,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退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