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4(1 / 3)

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4

4用感情打動對方

說服作為一門藝術,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而要想勸服成功,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更需要智慧化的技巧,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讓對方接受你的條件和要求。我們所說的說服他人,“說”的目的是讓他人“服”。說服他人要講究技巧,通常應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法,達到讓對方心服口服的效果;說話時要有針對性,有親和力,善於打動別人。至於言外之意,要緊密結合具體語境,透過語言表麵,領悟話外之音,深究說話者的真正意思。這樣才算是起到了說服他人的作用,達到說服他人的效果。

一般來說,在你和要說服的對象較量時,彼此都會產生一種防範心理,尤其是在危急關頭。這時候,要想使說服成功,就要注意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那麼如何消除防範心理呢?從潛意識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衛,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作假想敵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那麼消除防範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複給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這種暗示可以采用種種方法來進行:噓寒問暖,給予關心,表示願給幫助等等。在消除別人的防範心理時,你可以以情感人的方法來達到你的說服效果。

有個“的姐”(出租車女司機)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點時,對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錢都交出來,她裝作害怕樣交給歹徒300元錢說:“今天就掙這麼點兒,要嫌少就把零錢也給你吧。”說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錢。見“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發愣。“的姐”趁機說:“你家在哪兒住?我送你回家吧。這麼晚了,家人該等著急了。”見“的姐”是個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來,讓“的姐”把他送到火車站去。見氣氛緩和,“的姐”不失時機地啟發歹徒:“我家裏原來也非常困難,咱又沒啥技術,後來就跟人家學開車,幹起這一行來。雖然掙錢不算多,可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何況自食其力,窮點兒誰還能笑話我呢!”見歹徒沉默不語,“的姐”繼續說:“唉,男子漢四肢健全,幹點兒啥都差不了,走上這條路一輩子就毀了。”火車站到了,見歹徒要下車,“的姐”又說:“我的錢就算幫助你的,用它幹點正事,以後別再幹這種事了。”一直不說話的歹徒聽罷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錢往“的姐”手裏一塞說:“大姐,我以後餓死也不幹這事了。”說完,低著頭走了。在這個事例中,“的姐”運用了消除防範心理的技巧,最終達到了說服的目的。

適時地采用以情動人的說服方法打動對方,這樣的說服效果會比較好。如果你準備拜訪隔壁新搬來的一對夫婦,請他們為社區的某項工程募捐,用哪種方法最好呢?一般的勸說者總是開門見山提出要求,結果發生爭執,往往會陷入僵局;而優秀的勸說者則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氣氛。如果主人為某事煩惱,你就說:“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會這樣。”這樣就顯示出對別人感情的尊重。以後談話時,對方也會加以重視。

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上小學時,成績不是很好,年年期末考試都是倒數第一,人稱“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課了,老師找到了他,說:“你不讀書,別人怎會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為你是背榜生嗎?如果你考前幾名呢?你知道牛頓嗎?他也成長在農村,到城裏念書時成績也不好,同學都欺負他,瞧不起他,一次,一個成績名列前茅的同學還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憑什麼?不就是成績比牛頓好、身體比牛頓壯嗎?別看平時牛頓不敢惹他,這回可不一樣了。隻見牛頓猛地翻身跳了起來,將那個打他的同學逼到牆角。那同學一見牛頓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隻得認輸,從此再也不敢欺負他了。從這件事,牛頓得到了啟發,隻要有骨氣,肯拚搏,就能取勝。從此他努力學習,終於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績。”老師的話,讓蘇步青第一次知道了一位大科學家如何克服自身弱點、奮發圖強的事跡,這無疑使他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教師列舉的牛頓的典型事例,使蘇步青吸取到了前進的力量。從此,他發奮學習,終於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得到根本的改變。

蘇步青的老師就是以動之以情的方法說服了他,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亞裏士多德曾說過:“說服是通過演講使聽眾動感情而產生效果的,因為我們是在痛苦和歡樂、愛和恨的波動中做出不同的決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於愧疚、自責、害怕、焦慮等情緒中時,較易接受勸說信息。因此,勸說者應設法通過具體生動的現身說法、典型事例剖析、利害關係的強烈對比等方法去感染和警示對方,使他悔悟。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為了聯合抗擊曹操,是又聯合又鬥爭的一對盟友,孫權的經理人周瑜和劉備的經理人諸葛亮也是又聯合又鬥爭。在聯合抗曹取得一定的勝利後,為了荊州的問題兩家對鬧起了別扭。諸葛亮定計“三氣周瑜”,結果使周瑜一命而亡。東吳上下對諸葛亮是恨之入骨,決心要殺死諸葛亮為周瑜報仇,孫劉兩家的盟友關係也遭受嚴峻地考驗。為了不使兩家分裂並結成仇恨,諸葛亮要親自到柴桑為周瑜吊孝。劉備一方的君臣堅持勸阻,認為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東吳殺害,結果將是有去無回。

諸葛亮分析,周瑜死了之後,魯肅就會執掌東吳的大權。魯肅是個深明大義的人,不會做出魯莽的事情,東吳要在江東站穩腳跟,也必須和劉備聯合,孫權、魯肅都不會拿他們的江山開玩笑,同時也需要通過這次吊孝化解雙方的怨恨,加上由趙子龍這位智勇雙全的將軍隨身保護,即使出現點意外,也將是有驚無傷的。諸葛亮說服眾人,過江去了東吳。到達柴桑之後,魯肅果然非常禮貌地接待了他。諸葛亮到了靈堂,讀完祭文就伏地痛哭,情真意切,流淚不止,一口一個“周都督”,一嘴一個“周賢弟”,一邊訴說兩人聯合抗曹的謀略,一邊長歎周瑜一死沒有了共同謀劃之人,似乎這個世界上隻有周瑜是他諸葛亮唯一的知音了,令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感動,就連周瑜的夫人小喬也動搖了。人們對周瑜是不是諸葛亮氣死的都產生了疑問,甚至認為周瑜之死是他自己心眼太窄造成的。諸葛亮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他用感情打動了對方。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不一樣的人與不一樣的事。如果你說服的對象比較強大,不妨采用這種爭取同情的技巧,因為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做到這一點,你就能以弱克強,達到目的。

杜鵑是一個從山區來的16歲小女孩,不幸被拐到浙江賣淫。一天晚上,天下著小雨,杜鵑的房門被打開了,一個高大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當杜鵑看到這樣的人時,心幾乎跳到了嗓子眼兒。不過,她還是很快地鎮靜下來,機智地叫了聲:“伯伯!”高大的中年男人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似的。杜鵑小心翼翼地說:“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齡,與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鄉下種田,去年栽秧時,他熱得中暑……”說著說著,眼淚就嘩嘩地流下來。中年男子的臉漲得通紅,短暫的沉默後,低低地說了一句:“謝謝你,小姑娘。”然後開門走了。

麵對強壯的人,何不讓自己顯得更弱小,來激發他的同情心呢?聰明的杜鵑正是這樣。一句“伯伯”,一下子拉開了兩人的年齡距離,讓中年男子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樣處於花季的兒女,同情的種子開始在他心頭萌發了。接著,杜鵑又不失時機地給他戴上一頂“好人”的帽子,誘導他的心理向好人標準看齊。用“我爸”和中年男子進行對比,進一步強化了中年男子的同情心理,她正是用以情動人的方法救了自己。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危險的事情,這時,以情動人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要說服他人,重要的是對人心的征服,內心的城防一旦攻破,那麼勝利就會有九成的把握。三、謙詞婉語

在不應承諾、不必承諾、不能承諾的時候,我們應該勇敢地、得體地提出拒絕,因為“當斷不斷,必有後患”。很多人認為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時總感覺到不好意思,其實隻要語言得體、委婉,照樣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1找個合適的拒絕理由

現實生活中,對於自己無法做到、不願意允諾以及不合理的要求,是需要拒絕的。例如,朋友請你聚會,而你卻有更重要的事情;上司讓你晚上加班,你卻還要照顧身邊無人照料的老人;鄰居托你出差時捎帶東西,你卻因日程太緊沒有時間關照此類事情;某公司代表請求你辦有違企業規章製度之事等等。遇有這類事,要適時、適當地說“不”,不要受人左右,如果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那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說“不”是一項權利,放棄說“不”就等於放棄了自己應有的權利。但是,當我們不得不拒絕一些親戚、朋友和熟人提出的要求時,礙於人情,或出於某種利害關係的考慮等原因,我們很難說出“不”字。因為生活瑣事不敢說“不”,結果引起了許多生活煩惱;因為人生選擇不敢說“不”,可能會導致終生懊悔。說“不”需要勇氣,更需要技巧。

人們之所以拒絕對方,是因這個請求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或難處,對於這些,有求於我們的人未必知道,未必清楚。如果你在拒絕對方時,因為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說明真正的原因,使對方摸不清你的意思,就可能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因此,當你不能答應對方的要求時,應該明確地說清緣由。所以,我們要找個合適的理由拒絕他們,消除不必要的誤解。誠實地向對方說明你能接受的限度,如:“我不能放下手頭的工作”、“這個要求對我來說很困難”……這樣拒絕對方,可避免彼此的尷尬。當對方的要求超過了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時,不妨強調要滿足其要求存在的自身和社會無法解決的一些客觀條件,表示自己力不從心,愛莫能助,從而使對方對你的拒絕給予諒解。例如,一位紙張推銷員找到你,懇求你訂貨。你可以說:“實在對不起,我們公司已經同一家造紙廠簽訂了長期購買合同。公司規定不再向其他任何單位購買紙張,我隻能按照規定辦。”這樣,就可巧妙地避開彼此之間的尷尬。

如果你身處高位,在對下屬說“不”時,最好說明說“不”的理由,使下屬能夠很快明白你的意思,這樣可以避免下屬的難堪。當然,有時拒絕的理由很難直接陳述,或沒有時間講清楚,或擔心對方確實難以理解。麵對這種情況,也可以不說明拒絕的原因,但不必無中生有,硬要找一堆借口。你可以說:“我不想解釋什麼,但我的答案是‘不’。”

拒絕是人際交往中的逆勢狀態。拒絕總是令人遺憾的,但卻又是無法回避的,所以拒絕時必須以得體的方式進行,把對方的不滿和不快控製在盡可能小的限度內。如果不該拒絕的拒絕了,有時會耽誤大事;如果該拒絕的不拒絕,輕易承諾了自己不願意,或者不應該,或者不必要,或者不能履行的職責,不僅事情辦不成,甚至會自食其惡果。可見,該拒絕時就要拒絕,隻是應該講究拒絕的策略。但是無論采用什麼方式拒絕,都必須以減少對方不悅和失望、尋求其諒解和認同為基本原則。

有的人擔心拒絕可能引起對方的不愉快,或觸怒對方,其實講究一下拒絕的技巧,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消除以上的疑慮。拒絕是一種“量力而行”的表現,有些請托由他人承辦可能更合適,或本應由請托者本人來做。拒絕也有利於委托者反思與檢視自己的行為。

小趙和小陳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小趙來到小陳的單位請求小陳為他的未婚妻報仇。原來小趙的未婚妻被車間主任欺侮了,小趙發誓要為未婚妻報仇,並買了一把鋒利的彈簧刀,要殺掉那個小子,但考慮到車間主任人高馬大,自己對付不了他,於是請小陳幫忙。小陳聽後,心中很明白,盡管車間主任不是好東西,應該教訓教訓他,但如果感情用事,做出傻事來,那是會觸犯法律的。因此,小陳決定說服小趙,他問小趙:“你愛你的未婚妻嗎?”

“愛,當然愛,不然我就不理這件事了。”小趙回答說。

“這就好,愛一個人不容易,真正愛上一個人,不管她遇上多麼大的不幸,都是不會動搖愛的決心的,相反,還要幫助她從不幸之中解脫出來。如果你感情用事,並不是愛她,而是在害她。她不會為此而感謝你,反而會恨你。壞人總是要受到懲處的,這要靠法律。車間主任的行為是犯法的。這樣吧,我幫你和你的未婚妻運用法律的手段來懲處車間主任吧,我相信,法律會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小趙聽了小陳的一番話後,打消了報仇的念頭,運用法律懲處了那位車間主任。

麵對別人的請求,如果我們無法做到,就要敢於拒絕,但也要善於拒絕,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既要能夠拒絕別人,又不能讓對方太尷尬和難堪。一旦確定要拒絕對方,心意就要堅決,但拒絕的方法則不要過於僵硬。

拒絕不等於無情無義,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一種人格與個性的完美結合,關鍵是找到一個讓對方能夠接受的合適理由。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可他又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天子,天下百姓都怕他萬分。一次,畫家周玄素奉朱元璋之命入宮,在宮殿牆壁上描繪明朝的江山地理圖。周玄素深知朱元璋的為人,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畫他朱家地圖,弄不好,豈不是保不了腦袋。思慮再三,周玄素伏地請命:“臣不曾遍走天下九州,孤陋寡聞,未敢受此命,奉請皇上先給出個草圖,待臣再依此描繪潤色,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周玄素用他的機智巧妙地拒絕了朱元璋。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周玄素直接拒絕了朱元璋,那下場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因為周玄素深深地了解朱元璋,他這樣做,既保住了自己的腦袋,又維護了皇帝的自尊和麵子。同時又顯示了自己的謙恭和才華。

拒絕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才能達到拒絕的目的。如果戀人希望你陪她參加朋友的一次聚會,可你覺得目前不便或不妥,於是你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說:“現在實在沒時間,以後行嗎?”顯然,戀人此時的邀請,有她特定的意義,若以後還有什麼意思呢?可你找到這樣的借口,她也不會再勉強。

生活中,對於那些既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又浪費時間與精力的活動,你根本不想參加,這時你可以找個合適的理由,在玩笑的氣氛中使自己全身而退。比如說,朋友邀你一起去玩電遊,你就可以說:“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學了幾年始終玩得不像樣子,你們看了都會覺得可憐,為了不影響你們的玩興,我還是不去好些。”又比方說,朋友聚會,你確實不想喝酒,你可以說,“我是爸媽的乖兒子,在家裏根本沒有地位,要是喝了酒,回去會被我爸揍死的,大家就饒了我吧。”同時,你還可以用其他事例說明,或者找一些比較好的借口增強這種自我貶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