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8(1 / 3)

第二章口才的訓練方法8

7軟磨硬泡,達到求人目的

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有時你懷著一片熱心找到對方,對方也有能力辦好這件事,但就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搪塞、推托、拒絕,使你無可奈何,無計可施。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隻好打退堂鼓,撤回來了事,也不再另行組織進攻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們采用軟纏硬磨法,友好地賴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撒手,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了他的要求,他這才鳴金收兵,凱旋而歸。

司馬相如是東漢蜀中才子,他與當朝大臣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眉目傳情,私訂終身。

文君知道父親不會答應這門親事,便來了一個“先斬後奏”,隨相如私奔。

婚後,他們回臨邛,以賣酒為生,文君當壚,相如洗碗。卓王孫以為羞恥,遂將家產分了一部分給他們。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求人戰術,正合了厚黑求人的精髓,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話,這叫做“生米已經做成熟飯”。反正我已經走投無路,到了這步田地,還要那臉皮做什麼?要丟人現眼,索性一塊兒丟吧!反正我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咱看看誰的麵子能撐到最後?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求人辦事,如果你一窮二白,想送禮沒錢,想說情沒人,那麼就隻得使用這“窮辦法”了。反正你有的是時間,能煩他多久就煩他多久,能拖他多久就拖他多久,爭取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看看誰更有耐性,看看誰能拖得起。一旦你使出這招,對方是一般不敢接招的。因為你不要臉,他還想要臉呢;你的時間不值錢,他的時間還值錢呢!

小王很會拉關係,隻用“粘”一個字就概括了他的經驗。他說:“要談到拉關係,咱們可是一大行家了。隻要是用得著的人,不管是什麼方法也要把他粘上。在輕工業局管材料的那個老薛,號稱‘非金屬大王’,簡直就可以說是我們衣食住行的父母,不拉上關係還說得過去?你看他現在跟咱們吃吃喝喝,邊說邊笑的,可是當年看到我連個招呼也不打。那時候我隻是在辦公室裏和他見過一麵,人家正眼看都不看咱們一眼。我可不害怕他架子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他的底摸清了。當天晚上,我買了一個高級兒童玩具,就往他們家去了。他還是不理我,臉陰得快要下雨了。我裝作沒看見,拿出玩具和他小兒子玩起來了。他想攆我走,可是這句話他硬是沒說出口,他最疼他小兒子,我這就叫投其所好。從此以後,我兩三天去他家一次,每次都買點玩具,挑比較便宜的買。這個時候禮太重了,反而讓他生出防範之心。老薛對我還是老樣子,愛理不理的,我還是裝作沒看見,與他小兒子一起玩。我這個人最討厭小孩了,在家裏連自己的小孩都不抱,而如今可真有耐心,40歲的人跟個七八歲的小孩泡上了。我那個樣子也夠人瞧的,可是這些我一點都不在意。我就這樣跟老薛泡上了蘑菇,每一次去他家都跟他兒子玩樂,正經事一字也不提。終於有一天,他耐不住性子了,找我來扯閑話。我暗地裏鬆了一口氣,關係可以說是套上了。人嘛,都長著一顆心,長了自然就會產生感情,隻要熬得住就可以了。我知道有人說我這叫丟人現眼,真是書生之見!天下有誰一輩子都不去求人,你能房頂開門、鍋台打井嗎?求人就要低三下四,難道還讓別人反過來跟你說好話不成?我丟了麵子,但是我的事情辦成了,掙了錢;你沒丟麵子,什麼事你也辦不成。”

小王的經驗隻不過四個字,那就是“軟磨硬泡”,也可以說隻有一個字,那就是“粘”。看來,求人辦事時,就要臉皮厚些,不僅要有軟磨硬泡的功夫,還要有死乞白賴的纏磨勁。

1946年4月,土光敏夫被推舉為石心島芝浦透平公司總經理。當時,日本戰敗不久,百姓生計窘迫,企業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籌措資金。即使是那些著名的大企業,資金也相當緊,更何況芝浦透平這種沒有什麼背景的小公司,就更沒有哪家銀行肯痛快地借錢給它了。土光擔任總經理不久,生產資金的來源就斷了。為了籌措資金,土光不得不每天去走訪銀行。

一天,土光端著盒飯來到第一銀行總行,與營業部部長長穀種重川郎(後升為行長)商議貸款事項。土光一上來就擺出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長穀川則裝出愛莫能助無奈之態。雙方你來我往,談了半天也沒談出結果來。

時間過得飛快,一看到疲倦的長穀川有點像要溜走的樣子,土光便慢條斯理地拿出了帶來的飯盒,說:“讓我們邊吃邊談吧,談到天亮也行。”硬是不讓長穀川與營業員走開。長穀川隻好服輸,最終借給了他所希望的款項。

後來,為了使政府給機械製造業支付補助金,土光曾以同樣的方式向政府開展申訴活動。於是在政府機關集中的霞關一帶,就傳開了說客土光的大名。

軟磨硬泡是一種特殊的求人技巧,它能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可以表現自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和毅力,給對方施加壓力,也可以增加接觸機會,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態度、思想和感情,以影響對方的態度,達到求人的成功。這種戰術看似簡單,卻有很大的學問,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控製住自己的情緒。在辦事的過程中,能不能控製來自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對於辦事的成功與失敗有決定作用。應依據不同的辦事對象及辦事環境,做到處險而不驚,遇變而不怒。

足夠的耐心是“泡蘑菇”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進受阻出現僵局時,人們的直接反應通常是煩躁、失意、惱火甚至發怒,然而,這無助於事情的解決。你應理智地控製自己,采取忍耐的態度。

這時,忍耐所表現的是對對方處境的理解,是對轉機到來的期待和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這種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處於強有力的地位,能夠方寸不亂,調動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時間也在所不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軟磨硬泡消耗的是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種武器。時間對誰都是寶貴的,人們最耗不起的就是時間。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勢與對方對壘時,便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以“泡”對“拖”,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氣,耐心地等待一些時間,最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還與人們的自尊心強弱有關。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隻要在前進過程中受到一些阻礙,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翻,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

要想達到目的,就要有堅韌的性格,內堅外韌,對一度的失敗絕不灰心,找機會反複地盯上門去,必然會如願以償。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此法要有分寸,超過限度,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反而會得到反效果。所以要謹慎處理,以不過度為限。軟磨硬泡是辦難事的一種特殊手段,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一手段如果用好了可以打動對方,但是,一旦用不好事情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如何在對方的耐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下加以運用,使對方不致生厭惡之心,是軟磨硬泡的重要一環。

第二,巧於語言攻心。有時你去求人,對方推著不辦,並不是不想辦,而是有實際困難,或心有所疑。這時,你若僅僅靠行動去“泡”,很難奏效,甚至會把對方“泡”火,因此,會對事情更加不利。

如遇這種情形,嘴巴上的功夫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要善解人意,抓住問題的症結,巧用語言攻心。話是開心的鑰匙。當你把話說到點上時,就會敲開對方心靈的大門。

第三,善於見機行事。軟磨硬泡,不僅要能“泡”,還要會“泡”。換言之,“泡”,不是消極地耗時間,也不是硬和人家耍無賴,而是要善於采取積極的行動影響對方、感化對方,促進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識距離有多大,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泡”出希望了。

第四,反複申請。對同樣的意思,要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麵對頑固的對手,這是一種有力的武器。俗語道:“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著。”有時,求人辦事能否成功,就看你臉皮厚不厚。隻要能“磨”能“泡”,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三、三寸之舌

好口才是人的一種重要才能,可以使你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更易與他人合作。它的力量是無窮的,突出的口才會帶給一個人自信,幫助他獲得機會,走向成功。看看古今中外的曆史,會發現成功者大多數是出色的口才專家。在現代社會,能準確地適應時機的動口,就是一種卓越人生的資本。然而說話的能力並非天生的,是需要訓練,需要掌握技巧的。

1口才,你一生的財富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口才一直是決定一個人生活及事業優劣成敗的重要因素。由一個人每天所說的話可以判定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情況,一個人每天的喜怒哀樂,往往由其言語來決定。一生成敗於口才的人很多,和人接觸時所說的話很容易被人估定其價值。口才好,說話流利會被人欣賞,但有才幹兼有口才的人,成功的希望更大。因為你的才幹可以通過言語談吐充分地表露出來,使對方更深一層地了解你,這樣對方才敢把重任托付與你。而一個有學問而沒有口才的人和人交往時,就有點難以應付,在無形中也損失了不少收獲。一個滔滔不絕的說話者頗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影響周圍氣氛,擁有好口才的人,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口才所體現的作用和意義也越來越不可代替!口才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更替而改變或消沉,它屬於曆史(過去),也屬於現在,更屬於將來!

高爾基曾講過一個俄羅斯謎:不是蜜,卻可粘住一切?謎底是:語言!試想:人們的思想:哪一樣可以離開語言來表達呢?人的口無非是有兩個作用:一是吃飯,二是說話。也許說話對人類來說太普通,太平常了。所以,人們對這個抓不住,摸不著,看不見的“怪物”有著很多美麗的想象!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古今中外都湧現出一批能言善辯、能說會道的雄辯家。例如:在古羅馬,演說曾風靡一時,群眾把聽演講作為生活的一種享受,那時的演說家比天文學家更有光輝的地位,雄辯之術更成了一種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裝飾品。那時,人們不願意聽音樂而願意把時間花在聽演講、聽爭辯上,每到這個莊嚴的時刻,城市萬人空巷。我國封建社會統治階段甚至專門養一批“說客”周遊天下,為宣傳自己的主張服務。戰國時,蘇秦和張儀,合縱連橫,辯才聲震天下,所謂“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此外,孔子周遊列國,燭之武退秦師,諸葛亮舌戰群儒……直至近代,更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人物:如周恩來、孫中山、李大釗、林肯、華盛頓、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等,他們都堪稱口語的藝術家,在推動曆史前進的鬥爭中,語言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