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兄前日抵申,同寓行台,今擬明日同作蘇台之遊,迄抵盛後,當能定奪何時能至尊許也。道一、楚老均在滬如故,惟劉三久不通書,想在華涇享田園之樂耳。同儕一若散沙,公約恐不克踐,奈何?英花間之遊已倦,破夏當返東一行。屆時吾兄如能同行,幸何如也!

三月十日

英拜複

複鄭桐蓀(5月19日·上海)

桐兄左右:

十一號、十七號兩箋,均已拜閱。

燕君一去十餘日,使人急煞,未審渠有信至尊處否?越公前日回皖。英一人留滬,尤覺無聊。慶初昨夕亦來滬瀆,擬不日東渡。英居滬半月,已費去數百金。燕君若不來,仍望吾兄駕臨海上,或寄快信一通,速燕早來,同赴尊府。亞子如已抵盛,望為代留數日,或得一晤耳。慶初囑筆問好。匆匆此叩儷祉!

四月十四日

英謹複

致劉三(6月17日·盛澤)

劉三我兄足下:

前於海上一見,迄今又逾月矣。每依山臨水輒思劉三不置也。

英連日生洞泄之疾,已覺弱不勝衣矣。未知劉三含杯選曲之興何似?頃得仲兄信,有去皖之誌,想聚首之時不遠。英以字典譯事,須待陰曆六月初十左右方可殺青。然則赴滬之期尚遲一月。屆時當圖良會,暢舒懷想。達權兄有書至否?或因通書,幸為英道念也。匆匆此叩雙安!

陰曆五月十三日

英再拜

燕君囑筆問好。

複某公(6月22日·盛澤)

曼殊再拜敬複

某公閣下:

去歲自南東渡,勞公遠送於野。今得廣州書,複承遠頒水晶糖、女兒香各兩盒,以公拳摯之情,尤令山僧感懷欲泣。別後悠悠行腳,臨水登山,每欲奉寄數行,聊證心量。而握管悲從中來。嗟夫!三複來示,知公固深於憂患矣!莊生雲:“水中有火,乃焚大槐”,今之謂也。

故交多速衲南歸,顧終於無緣一返鄉關。四月三十日從安徽過滬,風雨兼天。欲造訪令親,探問起居,亦不可得。與公晤會之期,尚難預定,淒惻其何能已耶!

區子固非離經叛道之人,然此時男子多變為婦人,衲隻好三緘其口。昔人雲:“修其天爵,而人爵隨之”,見時還望以此言勖之。

衲重五前三日偕燕君行抵舜湖,風景秀逸。一俟譯事畢業,又重赴迎江寺,應拂塵法師之招。東行須遊泰山之後始定。令弟何時渡英?如行期已決,衲有介紹書三通付之。燕君亦於秋間往合眾國惠斯康新大學重攻舊業,可時相通問。未生養屙日本。圖書館事無從而知。聞文瀾閣藏書已盡移於圖書館。廣雅藏書無恙,但未聞有圖書館之設。使粵人多讀聖賢之書,吾公亦有意於此乎?某公盛意,衲惟感篆於心,丁此四維不張之世,尤得道義之交如兩公者,此生慰矣!夫複何求?

五月十八日

致劉三(6月26日·蘇州)

劉三我兄足下:

前在舜湖曾寄數行,想登記室矣。今日午後,行抵蘇城,住烏鵲橋滾繡坊七十二號,擬陰曆六月二十日過滬,當圖良會。小進、哲夫近日有信至否?通訊時幸為衲道念也。

五月二十二日

曼謹上

七月遊泰山,亦肯一塵遊屐否?

致劉三(7月8日·蘇州)

明日趁早車赴滬就醫,四五日仍須返蘇。吾兄如過滬,幸一過第一行台,暢舒懷想!仲甫六月中旬攜家至滬,岱嶽之遊,病愈後當可定奪,然衲已奄奄欲盡矣。此叩雙安!

初五日

曼拜

複陳陶怡(9月·上海)

道一居士侍者:

別更弦望,少病少惱,深慰下懷。辱承寵招,無任惶恐!前以幽鄙無狀,誤信遊言,致開罪於慧君,思之歎悔無已。幸居士湣念其慧根微弱,即所以惠天涯飄寄之人也。自初二日已謝絕花間之約,雲、華二子為作證明。重九登高,居士其攜慧子招我於茫茫煙水間耶?

曼殊死罪死罪

致鄭桐蓀(11月19日·上海)

桐兄足下:

久未肅啟,歉然,歉然,比想興居百福,慰甚!

昨燕君來書,雲月杪至滬,蓋料理渡美諸事雲。英尚羈此,來月能東歸與否,現仍未定,以親戚處款尚未交來故也。未知燕君來時,吾兄能來滬瀆聚談數日否?深恐此後一別,各自分飛,會麵不知何日,思之憮然!

英病況較前略愈,然居中國,所食多油膩之品,殊非所宜。醫者亦囑英早日東歸調養,益令人歸心如箭耳。前亞子去滬時,雲返梨裏後即赴尊府,未知亞子尚與兄等共晨夕抑往遊他處也?餘容續呈。此叩近祉!

順問嫂夫人大安!

十月二十二日

英謹狀

易村北上謀差,演生、溫中已返皖矣。又及。

致沈燕謀(12月1日·上海)

燕君足下:

別來無恙否?瑛連日閉門不出,舊病還未脫體,東歸尚不審何日?歲月蹉跎,令人鬱結耳!擬重赴武林一遊。君抵滬時,乞以數行寄慰我馳想也。《筆記》數則,乞檢收。

十一月初四日

瑛謹狀

致沈燕謀(12月11日·上海)

燕君足下:

前去數行並《筆記》,妥收否?英月杪東歸。昨桐兄來書,囑在滬如見吾兄時,望即往催金家款項。吾兄來時,英恐不及聚首,思之憮然!渡美之期,當在何日耶?匆匆此叩儷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