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本草綱目》的內容概要
《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收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全書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部分:
1《本草綱目》的序言、凡例、目錄和附圖
由於《本草綱目》在國內翻刻過幾十次,所以各種刻本的《序言》也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收有初版時王世貞所寫的《本草綱目序》。和李建元寫的《進本草綱目疏》。《進本草綱目疏》轉述了李時珍臨死前寫的準備上奏皇帝的《遺表》的部分內容,陳述了李時珍一生勤奮編纂《本草綱目》,“曆歲三十,功始成就”的經過。
卷首除了序言和《進本草綱目疏》以外,還有全書五十二卷的目錄,說明編寫的方法、體例的《凡例》,以及附圖。
《本草綱目》共有附圖一千一百六十幅。在《本草綱目》初次刻本中曾有“李建元圖”的記載,可以推測這些藥物圖大約是李建元畫的。這些圖雖然不算十分精美,但都比較清楚、真實,對於識別藥物和防止藥物相互混淆,有一 定的科學價值。
2《本草綱目》的《序例》和《百病主治藥》
《本草綱目》第一、二卷是《序例》部分。《序例》首先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四十一部曆代諸家本草,這些都是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的主要參考書。《序例》中還列有“引據古今醫家書目”和“引據經史百家書目”,這些也是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時的參考文獻。
《詩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民間歌謠集,其中記有到現在還應用的藥物五十餘種,如妄(貝母)、艾(苦艾)、苤苡(車前子)等。《爾雅》是我國古代解釋詞義的書,共收載了各種動植物約三百種,其中可供藥用的有四十種。司馬遷《史記》中這方麵的資料就更豐富了;其中講到漢文帝召見當時有名的醫學家淳於意時,淳於意敘述的二十五個病人的病曆記載——“診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案記錄。這些古籍中的有關資料,李時珍都充分采用,正如他自己說的,“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無)不收采”。
序例中還一一列出了《本草綱目》從曆代各種本草中收錄的藥品數目。例如:從陳藏器《本草拾遺》收入了三百六十九種,這是收錄最多的;從《神農本草》收入了三百四十七種,次之;等等。李時珍自己發現、收集的藥物,則有三百七十四種。
為了便於後人學習,李時珍還從曆代醫藥學名著中摘錄了一部分祖國醫藥學的經典理論和有關知識,列入序例,以供查閱。例如:“神農本草經名例”、“五味宜忌”、“服藥食忌”等。其中“神農本草經名例”一節,把《神農本草》收載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分為三類:能夠補養身體,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的屬於上品,有一百二十種;可以治病補虛,但有一些毒性的是中品,也有一百二十種;專門用來治病但毒性大的為下品,共一百二十五種,使用一定要謹慎,不可久服。
《本草綱目》第三、四卷是“百病主治藥”。其中詳細歸納了當時認識到的各種疾病共一百一十七種,在每種病的後麵開列了治療用的主要藥物。例如在“諸蟲”病項下,李時珍列舉了百多種可以治療人體寄生蟲病的藥物:如使君子、扁蓄、烏梅、龍膽可以治蛔蟲,鶴風、檳榔、百部、榧子可以治蟯蟲等。這些藥現在一般統稱為驅蟲藥。李時珍當時就能了解這麼多驅蟲藥實在不容易。而且他還認為各種驅蟲藥對不同寄生蟲有選擇作用,所以應當因蟲選藥。又如在“失眠”項下,列舉了大棗、酸棗、朱砂、燈心草等藥物;在“痢疾”項下,列舉了白頭翁、綠豆、枳殼、馬齒莧;在“黃疸”項下列舉了茵陳、大黃、白鮮皮、苦參。這些記載,從現代醫學科學角度來看,大體上也都是正確的。
3《本草綱目》的正文內容
由第五卷至五十二卷是《本草綱目》的正文和主要內容。這裏,李時珍把所收錄的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共分成十六個部分;每部又細分成若幹類,共六十類;各類之下再分別列出所屬的藥物名稱;對每種藥物又按“釋名”、“集解”、“修治”、“氣味”、“主治”、“發明”、“正誤”、“附方”等八個方麵加以解說。對這八個方麵,下麵略作說明。
“釋名”解釋各種藥物的名稱來由,並且列出該種藥物的別名。例如,白頭翁又名野丈人,那是由於白頭翁“近根處有白茸,狀似白頭老翁”而得名的;再如,夏枯草又名鐵色草,是由於“此草夏至後即枯”而起名的;遠誌又叫細草,李時珍認為“此草服之能益智強誌,故有遠誌之稱”,等等。
“集解”專門介紹藥物產地、形態、采集等。例如夏枯草,“原野間甚多,苗高一、二尺許,其莖微方”,“開淡紫色小花”,花謝了以後就結出細小的種子。李時珍在這兒還批評了元朝的大醫學家朱丹溪觀察事物不夠細致,因為朱氏曾講夏枯草是不結種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