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境
所謂情境,就是學生生活在其中的環境。通過情境設置,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創設情境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1.通過形象創設情境
學生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形象特別敏感,容易幾種注意力,感興趣。因此可利用形象創設一定的物質情境。如:大班的數學活動《小兔的家》,目的是讓學生給幾何圖形分類計數,教師利用小兔的房子這個形象創設情境。“小兔長大了,房子不夠住了,小猴給教師們設計了幾個房子,教師們一起去看一看。”這樣,學生在看房子的過程中,學習了分類計數,並且鞏固了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創設寬鬆自然的精神氛圍
創設寬鬆自然的精神氛圍,可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活動時避免緊張心理,從而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如:大班的數學遊戲活動《奇妙的水果》,教師一開始就對學生說:“今天教師們玩個遊戲,板上有很多水果,請一個小朋友指其中一個水果,老師不看,就能把它猜出來,你們信不信?”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感到非常神奇,從而產生了很強烈的求知欲。
3.通過學生的生活經曆進入情境
將數學教育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曆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樂於接受。如:中班數學活動《動物搬家》,就是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生活經曆來創設情境的,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家住在~幢~層~室,然後請學生為動物搬家,知道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數字表示不同的意義。
4.學生帶著體驗進入情境
通過對感官的刺激,學生有著深切的體驗,很容易被創設的情境所吸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如:大班的數學活動《比高矮》,活動一開始,教師便帶領學生走進一扇用鈴鐺串起的大門進入場地。隨後,教師便問:“剛才教師們走過一扇門,誰碰到了鈴鐺?誰沒碰到?為什麼?”學生很快體驗出個子的高矮不同,從而很快進入了情境。
5.觀察場景進入情境
教師創設出豐富的場景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對場景的觀察上,易於進入情境。如:小班數學活動《兔寶寶的扣子》,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場地,參觀衣服,讓學生觀察衣服上缺什麼,請小朋友選些幾何圖形的扣子,按顏色的不同放在盤子裏,最後粘在衣服上,從而認識了幾何圖形,並能按顏色分類。
6.角色扮演進入情境
學生最喜歡的便是角色遊戲。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學習數學知識,興趣十分濃厚,參與活動的熱情極高。如:中班的數學活動《黑貓警長》,教師扮演黑貓警長,學生扮演白貓警士,通過三關遊戲:過路卡、聯絡暗號、打靶子,讓學生掌握數字與點子的相互對應,形成基本的數概念。
二、角色
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們還可借助角色來穩定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在玩中輕鬆愉快得學習知識。遊戲角色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另一種是童話世界中的角色。如:《貓捉老鼠》活動中的貓和老鼠,《烏龜旅行》中的烏龜媽媽和烏龜寶寶,他們都是童話世界中的角色,學生對此感興趣,體驗了玩的樂趣。
三、操作
數學和遊戲都具備操作的特點,操作是一種探索,不是驗證或機械地模仿,要相信學生的潛能。“教學的藝術不是給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勵。”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不是把所有的隻是都灌輸給學生。
1.解決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問題
學生的數學操作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因此,教師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和操作空間,不能在學生操作的中間階段由於時間的關係而停止了操作。因此,在組織數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能否提供充足的時間,這是保證學生操作的前提。
2.重視操作過程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隻重視操作的結果,而忽視了操作過程。其實,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們往往能發現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如通過撒硬幣學習“3”的組成,並將其結果進行記錄。學生記錄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用形狀;有的用圖案;有的用顏色;有的按順序記錄;有的無順序記錄。這些都能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體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們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操作過程。
3.提供操作材料
要操作就必須提供材料,而且要每個學生一套,允許學生操作,並進行多次操作,提供材料的維度要多,一種活動要有多種材料供學生選擇。
四、進行數學教育遊戲化的注意點
1.要理清方法與目的的關係
遊戲是教學工作的手段,遊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絕不能為遊戲而遊戲。例如:學習“5”的組成,設計了“撒硬幣”的遊戲,學生一次次的撒,會出現不用的結果,讓學生進行記錄,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5的組成。這樣,教學目標便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