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7

13.夏令營活動的管理

夏令營活動是利用暑期選擇郊外或特定場所為營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形式。我國的夏令營是由共青團和有關教育部門聯合舉辦的。按照參加者的年齡特點,可分為大學生夏令營,中學生夏令營,少先隊夏令營等。一般由省、地(市)、縣、區主辦,按一定比例分配名額給有關學校,由學校選拔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夏令營從事的活動內容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社會調查,實地考察,采集各種動、植物標本,舉行各種學科研討會等。不管夏令營活動的內容如何變化,但都是圍繞一個目的來進行的,都是使青少年學生接受形象、生動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鍛煉身體、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暑假生活。

夏令營活動一般都是遠足活動。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地領略錦秀山河的美麗風光、文化遺址、現代化建設的極好途徑。另外一些主題夏令營,如“尋找閃光的足跡”、“找英雄”等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去發現周圍的先進人物和英雄模範,去感受在他們成功的背後那激動人心,催人上進的精神力量和光輝人格。

近年來,我國非常注重夏令營營地的建設和發展。從1981年開始建營地開始,到今年全國已有29個營地。分別在北戴河、井岡山、深圳、無錫、黃山、三峽、哈爾濱、延安、泰山、西安等地。團中央對各營地的建設予以了充分的關心和支持,要求營地的工作圍繞教育服務青少年主旨開展,為青少年、團的工作和社會服務。將營地辦成青少年活動的樂園、思想教育的課堂、服務青少年的窗口和壯大共青團的基地。

第三節課外活動管理製度

1.課外活動管理製度

學校課外活動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這樣有利於學生各種能力的開發。但是對課外活動的工作應進行科學管理,一般按照下麵六原則去辦。

一、教育性原則

學校課外活動必須以具有教育意義為準則。課外活動工作的管理,必須把握課外活動的教育性,掌握教育的方向,組織教育內容的設計,檢查監督其實施。

在組織實施課外活動中,課外活動工作管理應使學生在獲得各類知識、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道德情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為習慣。

開展各種課外活動,都應堅持以理論為指導,分別向學生進行科學理論教育、藝術理論教育、技術原理教育。促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二、趣味性原則

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是分不開的。頭腦中問題的出現,好奇心的引發,興趣的產生,樂趣的取得,誌趣的升華,都不是生來就有的。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也不一定就是學生願意參加,並能堅持的。這就要求課外活動工作的管理者,設置及組織實施適合青少年年齡特征、適合他們的學習階段,對他們來說富有趣味性內容的各種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有趣味性內容的各種課外活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參加到活動中來。

三、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是課外活動的重要特性。學生能力的培養,重要的一條在於必須獨立觀察、分析,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堅持實踐性原則,應放手讓學生親自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使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必要的物質條件,對各種課外實踐活動組織實施衛生監督,以保障學生的健康及安全。

課外活動的實踐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將能著意地去觀察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消亡的變化,並在持久的觀察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形成具有目的性、客觀性、全麵性、順序性、理解性、精確性、持續性等良好的觀察力品質。通過想象認識那些從未見過,但可以根據類似物推斷的那些事物,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並進一步培養和發展想象力。在進行某項製作、對某個問題探索、進行某種技能的訓練活動中,通過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概括、運用概念進行推理判斷,在深刻地認識事物、了解事物和事物之間的聯係,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中,發展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揭露事物本質的能力即思維力。在各種科學技術實驗、社會調查、科技製作、特殊技能訓練中,培養、發展實際技能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所有參加課外活動小組的成員,將在實踐活動中學習領導、服從與合作,學習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培養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力。

四、學生自願參加的原則

課堂教學具有法定的強製性,每名學生都必須按規定上課學習。課外活動則需為滿足學生個人的愛好和培養學生的特長而開展。學生設置的各種課外活動項目,不同於教學計劃中所設置的各個必修和選修科目,它本身不具備法定強製性,不能強令每名學生必須參加。學生有主動選擇性,他們可以選擇符合自己愛好、切合本人實際的課外活動項目。課外活動工作的組織者,應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去吸引學生參加到活動裏來,按照相同愛好加以組織,配備輔導教師給他們以指導,使課外活動逐步深入,並能堅持和鞏固。

五、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

課外活動的組織實施,首先應麵向全體學生。通過開展群眾性的課外活動,組織班級學科小組活動,吸收學校中的部分學生參加。與此同時,還要把那些在某一學科領域有才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吸收到課外活動中,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更高層次的培養與訓練,並借以推動課外活動的廣泛開展。

六、傳統與革新結合的原則

學生的興趣是廣泛的,要全部滿足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組織起各種內容的課外活動,限於師資、設備、經費等方麵的條件,每所學校都隻能盡量爭取,但是不可能全部達到。各校應根據自己的師資條件、設備情況,以及可借用的家長和社會力量,以盡可能多的內容,把學生的課外活動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地開展起來。同時,要因地製宜選擇一些項目,投入較優勢的力量,堅持不懈,使之形成學校課外活動的傳統項目。這些傳統項目,應有自己學校的特點和風格。傳統項目的課外活動,象征著學校校風、校貌及學校聲望,它能以自己的顯著成效激發學校全體人員的集體榮譽感,使學校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