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著作中比較突出的是《閩中海錯疏》。作者屠本畯字田叔,自稱憨先生,四明即浙江鄞縣(今寧波)人。以蔭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明萬曆年間任福建鹽運司同知。他生平喜歡讀書, 自稱“吾於書,饑以當食,渴以當飲,欠伸以當枕落,秋窮以當鼓吹”。簡直以書為第二生命了。這本書是在他入閩以後寫的。寫書的原因,首先是他自認為:“生長明州,蓋波臣之國,而海客與居,海物惟錯,類能談之。”就是說他熟悉海物,有實際知識和愛好。其次是因為他認為:“鱗介之品,山海錯雜,先王是以任土作貢,貿遷有無,乃立冬官以衡,掌巡川澤之禁令而平其守,辨其物。“唐司農府隸於冬官,山澤之禁,亦所當領。”也就是說由於人民生活的需要和自身工作(鹽務)有關,將著此書看成是自己的分內事。還有一個直接導因,就是應他的同鄉長輩當時在京任太常少卿的餘寅的要求,利用工作餘暇業餘寫成的。在此之前,他寫過《海味索隱》一書,曾經參考過黃衷寫的《海語》。但是他是有取舍的,例如對鯊,《海語》隻記了2種,他增為12種;《海語》寫有海鯊可以化為虎,他卻舍去了。說明他寫作的態度是十分認真的。屠本畯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他還寫有《閩中荔枝譜》和《野菜箋》等書。

《閩中海錯疏》成書於萬曆丙申年(1596)。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兩卷皆為鱗部,分別列有鯉、鯽、魴、鯊、吹鯊、鱉、石首、鱓、海、比目、過臘(卷上)和烏鰂、馬鮫、、帶魚、魚、水母、魟魚、彈塗(跳魚)、魚、丁斑、銀魚、鍼魚、海燕、白魚、鏡魚、黃三、火魚、白刀、鯖鯷、楓葉、抱石、魚、蠱鮐、魚、蝦、鯪鯉(穿山甲)、蝦蟆、水雞(卷中)等類,每類下再分條記述,計107種。卷下為介部,分列龜、鱉、蟹、蚶、蛤蜊、蠣房、殼菜、蜯、海月、泥筍、龜腳、石決明、蟶、鱟、螺、龍虱等類,計90種。其中以海產經濟魚類為主,兼有部分淡水種類。這裏麵包括有四大海產珍品的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還有對蝦。所記魚類有80多種,分屬鯉形目、鱸形目、鯡形目、鯔形目等20多目,鯉科、鯛科等40個科。所記兩棲類10種,分屬蟾蜍科、雨蛙科、蛙科。還有軟體動物貝類、節肢動物蝦蟹類,以及少數爬行動物龜、鱉和哺乳動物,種類繁多。

《閩中海錯疏》對動物形態、習性和生態的描記是很仔細很有特色的。例如記真鯛(過臘魚):“過蠟頭類鯽,身類鱖,又類鰱魚。肉微紅,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鋸,好食蚶蚌。以臘來春去,故名過臘。”可與現代人《閩中海錯疏》書影的描述相對照。既寫出了真鯛口中有犬齒、臼齒和體淡紅色的形態特征,又寫出了底層魚類主要吃貝類的生活習性,還寫出臘來春去的回遊特點,非常清楚。記彈塗:“大如拇指,須鬣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則駢首朝北,一名跳魚。”突出了彈塗魚在泥沙中生活的生態特點。對鱟的描述,不僅記了體形如熨鬥、殼複身上、尾銳而長、觸之能刺、體色背青黑、眼在背上、腹下十二足、環口而生等,還記有其血蔚藍、雌多子、子如菜豆大而黃色、布滿骨骼中等,非常細致。

在形態特征細致觀察鑒別的基礎上,《閩中海錯疏》還進行了分類的嚐試。首先采取連排的方法,把性狀相近的種類排在一起:例如把鯉形目的鯉、黃尾、大姑、金鯽、棘鬣、赤鬃、烏頰、方頭等連排,再進一步把鯛科中分屬於三屬的棘鬣、赤鬃、烏頰連排,反映了它們的親緣關係,初步表現了對科、屬概念有所認識。把十二種鯋、虎鯋、鋸鯋、狗鯋、烏頭、胡鯋、鮫鯋、劍鯋、烏髻、出入鯋、時鯋、帽鯋、黃鯋列在一起,加以比較區別,既注意它們相似的共同特征,又注意它們相異的個體特征,在分類排比上加以區別;作者還在按語中指出:“鯋之種類不一,皮肉皆同,唯頭稍異”,突出以頭部特征為區分比較的重點。對有些也稱為鯊的如吹鯋(小魚),認為別是一種,不予列入(實際屬於鱸形目),以表明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取舍,是有明顯進步的。

《閩中海錯疏》對水生無脊椎動物記述也較詳細,軟體動物螺類就以連排方式記錄了香螺、鈿螺、紫背、鸚鵡螺、泥螺、米螺、田螺、溪螺、黃螺、紅螺、蓼螺、棱尾、馬蹄、指甲、八橈、鴝鶺螺、花螺、竹螺、油螺、莎螺等21種,從形態、大小上加以區分。對有些常見螺如泥螺記述為:“殼薄,肉如蝸牛而短,多涎有膏。”對其生長情況記:“春三月初生,極細,如末,殼軟,味美,至四月初旬稍大,王月內大脂膏滿腹,以梅雨中取者為梅螺,可久藏;酒浸一兩宿,膏溢殼外,瑩若水晶……”記生長情況與現代調查基本相符,而在處理和利用上則更生動精彩。再如對節肢動物蝦類記了12種,特別是對龍蝦的記述非常形象生動:“置盤中,一尺許,須四僚,長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隆起三角,負介昂藏,體似小龍,尾後吐紅子,色奪榴花。”用語精練,引人入勝。另外,書中還記了草魚、鰱魚的飼養流程:“土人以仲春取子於江,曰魚苗;畜於子池,稍長入葦塘,曰蘆鰱。可尺許,徙之廣池,飼以草,九月乃取。”這些方法既反映了當時淡水養殖的較高水平,在今天也有實用參考價值。

《四庫提要》評論這本書說:“辨別各類,一覽了然,有益於多識,考地產者所不廢。”是有見地的。

屠氏另著《海味索隱》列十六品為:蚶子頌、江瑤柱讚、子蟹解、礪房讚、淡菜銘、土鐵歌、頌、蛤有多種、黃蛤讚、鱟箋、團魚說、醉蟹讚、蝗魚鯗魚銘、青鯽歌、蟶讚、魚頌。作者以頌、讚、歌、說、箋等多種文學形式,表述了水產動物的名稱、形態、種類、性味、產地和用途多方麵的知識,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