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對BOBO如實說(2)(2 / 2)

盡管聚會內容很普通,但仍需要一定的消費層次。趙杭說:“剛開始時還有不少來自政府和大學的留德同學,後來隨著時間推移,這部分成員慢慢退出了。原因在於消費水平的不同,現在定期參加的一般都是商界人士。”

趙杭稱,做經理人並不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但他又說:“不管怎樣,經濟實力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基礎,大多數留德同學都選擇從商,這裏麵雖然有無奈,但卻有很實在的理由。”留德同學會的另一個召集人楊青目前在德國《商報》駐京記者站工作。她也曾在一家大型獵頭公司供職,但很快就放棄了這個工作。“那不適合我,或者說我的能力達不到。”楊青現在又出來工作完全是為了“給家裏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我們也有過發財夢。”楊青說,前幾年IT火的時候,她丈夫的公司曾經“差點”被幾個風險投資“砸中”。“幸虧當時沒成,否則今天的日子會很難過。”楊青說:“那時候公司攤子鋪得太大,兩年下來一分錢沒賺到。這件事讓我們明白天上是沒有餡餅的,該你的已經屬於你了,不該你的再怎麼追求也得不到。”

“我們現在的收入可以保證我們買東西不必考慮價格,這就夠了,我覺得挺滿意。”楊青說。

對於BOBO,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存在於中產階級內心的心理素質。每個社會都有一套行為準則,首先要認同這個社會並同它融合,至於對社會的影響不需要去強求,這樣的人多了社會自然會做出反應。

(2)現實中的虛幻BOBO

在“西祠胡同”的網站,有一個廣受關注的“BOBO風情”頻道。該頻道主持人孫芳說,這個頻道還是挺受歡迎的,可她本人對這個不怎麼感興趣,她認為自己隻是個編輯而已。自由撰稿人呂蘇昆其實才是這個頻道的真正主人,她從8月頻道開辦至今,已經為該版提供了大約10萬字稿件。從研究布魯克斯的書開始到琢磨現代BOBO的特質,呂蘇昆侃侃而談的狀態很像是一個虛擬BOBO俱樂部老板。“錢是BOBO逃不開的最基本條件。他們是很完美的一類人,有能力掙錢,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盡力享受自己的生活。”當被問到她自己是不是BOBO時,她說:“我的錢沒他們說的那麼多。我也不願意被人歸類,但我得承認這種生活對我來說很完美。”呂蘇昆來自雲南,外文係出身,在寫稿子和翻譯書的同時,她正在為自己去法國學習時裝的理想做切實的計劃。她說:“我認為BOBO始終追求的是兩個字——地道。他們會在法國塞納河邊喝地道的紅葡萄酒;到德國科隆品嚐真正地道的啤酒;背包旅行時,為了吃最正宗地道的酸湯魚會走進貴州的偏遠山區。工作時做到最地道的投入,休閑就是地道的享受。”

在網絡傳播一切的現實裏,資金的力量和“BOBO風情”的高點擊率,使呂蘇昆的虛擬世界反而比孫芳的更加真實。

於玲也同呂蘇昆一樣擁有BOBO領地,同樣是內循環穩定的商業投資鏈條中的一環。於玲的同事形容她“裝扮很怪”,在於玲的意識裏,這是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就是很特別。”坐在後現代城的倉庫式銷售大廳裏向外望去,是舉行了北京首屆“BOBO人拉風會”的場地。“讓人具體說BOBO,我覺得說不清楚。”於玲說:“房地產業太愛炒概念。BOBO放在這裏可能牽強但並不過分,因為這個項目針對的人群不循規蹈矩熱愛自由,這與BOBO很像。”她坦陳,這純是商業驅動的需要,“但是我很喜歡這種形式的推廣,我們在拉風會上現場研磨咖啡,調製雞尾酒。我們創辦了中國第一本BOBO族會員刊物。”

於玲很清楚她的夢想必須服從於錙銖必較的現實,她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把《BOBOS》刊物繼續辦好,在第一期的某一頁裏,她寫道:“可以不知道小布什說了哪些車軲轆話,但不能不BOBO,對此不知不覺不聞不問隻能產生一個後果——資訊過時。”

(3)誰都不願意是BOBO的標本

在都市生活中,活躍著一群“夜遊神”。他們通常是些俊男靚女們,他們的大聚會捧紅了一批特色酒吧,如SUZIE WONG、CLUB FM,誰也不知道他們下一個據點是哪裏。

他們當中一位說:“我們就像是個BOBO俱樂部,隻是沒麵向社會,沒申請執照。我們不需要大團體的認知,沒有意思。”“物質和自由之間的關係在於你怎麼樣衡量快樂。”路路解釋,“生活就是一種審美,這種態度注定你要的是什麼東西。”她強調說,作為一個要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必須工作並負責任。曾在唱片公司和電視台任職的路路與簽約歌手江欣自10年前認識後一直是好朋友,她們在成為有房有車階級後,生活態度和方式更加明確和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