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上清帝第六書(1)(1 / 2)

推薦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八日(1898年1月29日)具奏具呈工部主事康有為,為外畔危迫,分割薦至,急宜及時發憤,大誓臣工,開製度新政局,革舊圖新,以存國祚,呈請代奏事:竊自馬江敗後,漢人據越,職於此時,隱憂時事,妄有條陳,發日本之陰謀,指朝鮮之蓄患。以為若不及時變法,數年之後,不能立國。已而東師大辱。遂有割台補款之事。於是,外邦蔑視,海內離心。職憂憤迫切,謬陳大計,請及時變法,圖保疆圉。妄謂及今為之,猶可補牢,如再徘徊遲疑,苟且度日,因循守舊,坐失事機,則外患內訌,旦夕瓦解,後欲悔改,不可收拾,雖有善者,無如之何。危言狂論,冒犯刑誅。荷蒙皇上天地之量,俯采芻蕘,下疆臣施行,以圖臥薪嚐膽之治。職誠感激聖明,續有陳論,格未得達,旋即告歸。

去國二年,側望新政,而泄遝如故,土室撫膺,閉門泣血。頃果有德人據膠之事,邀索條款。和議甫定,而英俄乘機邀索,應接無暇,山東複有命案,德使翻然,教堂遍地,處處可以開釁,諸國接踵,其何以堪之。職聞膠變,從海上來,聞萬國報館,議論沸騰,鹹以分中國為言,海內震惶,亂民蠢動。頃元旦日食,天象告變,警戒非常,瓜分豆剖,大露機牙,棟折榱壞,同受傾壓。用敢萬裏浮海,再詣闕廷,思竭愚誠,冀裨萬一。蒙大臣延詢以善後變法大計,用敢冒昧陳露,以備皇上采擇焉。職竊考大地百年來,守舊諸國,削滅殆盡。有亡於一舉之割裂者,各國之於非洲是也。有亡於屢舉之割裂者,俄德奧之於波蘭是也。有盡奪其政權、利權,而一旦亡之者,法之於安南是也有遍據其海陸形勝,而漸次亡之者,英之於印度是也。此皆泰西取國之勝算,守舊被滅之覆轍,近事彰彰者也。當此主憂臣辱之日,職亦何忍為傷心刺目之談。然自東師辱後,泰西以野蠻鄙我以黑奴侮我,故所派公使,皆調從非洲,無一調自歐洲者。按其公法均勢保護諸例,隻為文明之國,不為野蠻。

十年前吾幸無事者,諸國方分非洲耳,今分地已訖,無地可圖,故聚謀以分中國為事。剖割之圖,傳遍大地,擘畫詳明,絕無隱諱。此尚虛聲,請言實跡:俄、德、法何事而訂密約?英、日何事而訂深交?土、希之役,何以惜兵力不用?戰艦之數,何以競厚兵而相持?譬猶地雷四伏,藥線交通,一處火燃,四麵皆應,膠警乃其借端,德國固其嚆矢耳。

二萬萬華腴之地,四萬萬秀淑之民,諸國眈眈,朵頤已久,慢藏誨盜,陳之交衢。唾手可得,俯拾即是,如蟻慕膻,聞風並至,失鹿共逐,撫掌歡呼。其始壯夫,動其食指,其後老稚,亦分杯羹,諸國鹹來,並思一臠。昔者安南之役,十年乃有東事,割台之後,兩載遂有膠州,中間東三省,龍州之鐵路,滇粵之礦,土司野山之邊疆,尚不計矣。自爾之後,赴機愈急,蓄勢益緊,事變之來,日迫一日,浸假如埃及之管其戶部,如土耳其之柄其國政。樞垣、總署,彼皆可派其國人,公卿督撫,彼且將製其死命。鞭笞親貴,奴隸重臣,囚奴士夫,蹂踐民庶。又其甚則且如土耳其之幽廢,如高麗之禍及宮闈;又甚則如安南之盡取其土地人民,而存其虛號;又如波蘭之宰割均分,而舉其國土;馬達加斯加以挑水起釁而國滅,安南以爭道致命而社墟。蟻穴潰堤,釁不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