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驚險離奇故事1(2 / 3)

要知道,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把洞穴與地獄聯係在一起。試著想一想吧,黑乎乎的山洞張開著大口,等待著闖入者去發現隱藏著的無窮無盡的寶藏,這是一件多麼吸引人的事情。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有豐富的探險資源。而且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是一個熱衷於探索的民族,像舉世聞名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早在三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他偉大的探險曆程。二十世紀以來,人們在食足衣暖之餘,又重新煥發了探險的熱情,或者漂流江河,或者徒步邊疆,如火如荼。

也許進入地心現在不可能,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也不可能。也許你會說這是一種奇談怪論,天真夢想,可是,在數千年以來,人類正是憑借著自己無窮無盡的好奇心,以及看似天真奇怪的夢想,通過一次次的探險,引導著人類社會由蒙昧走向了文明,由落後進入了繁榮。

死亡之海裏的神秘部落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上,聚集著幾乎世界上最多的沙子,掩埋過多座文明的古城,還吞噬過無數中外探險者的生命。1901年,世界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闖進這裏,他的三個仆人和七峰駱駝,全部喪生,最後,他本人隻穿了一條褲子,才狼狽不堪地爬到和田河畔,被人救起,揀了條性命。在西方人的眼裏,這個麵積33萬平方公裏的沙漠,是一片“死亡之海”。此外,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上,還先後埋葬過中國兩位著名的探險家,餘純順和彭加木,從而令這片讓人談虎色變的不毛之地,顯得更加恐怖異常。

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個被人稱為“進去出不來”的大漠深處,卻有一批維吾爾人奇跡般地生存了下來,而且他們生活得生機勃勃。

這個“死海”中的“神秘部落”,一直鮮為人知,直到探險家們冒險闖入這裏,才逐漸揭開了他們的神秘麵紗。

生活在這裏的維吾爾人,並不像外界傳說中的那樣處於原始狀態。孩子和大人們,盡管穿的衣服很土、很舊,但是都很整齊,他們的精神狀態也很好。

這裏民風淳樸,路不拾遺,戶不鎖門。行人如果趕路,走熱了,脫去外衣放在路邊上,用塊石塊壓住,返回來後,他們的衣服仍然不會丟失。

很多年來,村裏沒有丟過任何東西,住在一起的居民們,甚至互相沒有吵過架。

這裏的人們注重禮節、禮貌,尊重長輩。大家在路上見了麵,都把右手按在前胸的中央,然後身體向前傾30度,連聲說“撒拉買裏孔木”,意思就是“祝你平安”!

中外探險家們,曾經在這裏挖掘出了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漢簡,以及唐宋時代的銅錢、毛織物、絲織品等大量珍貴文物。但是,生活在這裏的維吾爾人卻從來不會動用它們。

在茫茫沙漠中,如果沒有水是絕對不能生存的,那麼,這個沙漠中的“神秘部落”,又是怎樣解決水和糧食的問題的呢?

原來,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有兩條比較大的河流,一條是和田河,另一條是克裏雅河。這個部落生活的村子,就位於克裏雅河兩岸。這條緩緩流淌的河流,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水源,還在兩岸的沙礫中,頑強地孕育出一條寬數百米,乃至幾公裏的生命帶。在這裏,長滿了密密匝匝的紅柳、蘆葦叢和胡楊林。在這些植物中,時常還可以看到野兔、野豬和狐狸等動物。

在這個鄉村裏,東西隻有幾公裏寬,南北卻長達300多公裏。全鄉16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全是牧民。他們靠河邊生長的胡楊和紅柳等植物飼養牲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由於交通不便,長期與世隔絕,這裏的維吾爾牧民很少走出大漠,他們至今保持著古樸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喝酒,飲食主要是羊肉和一種叫“庫麥西”的麵餅。

這幾十年來,我們國家政府經過努力,為這裏的村民們,提供了各種各樣有利的條件,供給他們生活物品,提高他們的文化教育水平,幫助這裏的居民們,一步步地走向文明和進步。

“沙漠王子”劉雨田

劉雨田,是中外文化書院的研究員,《探險家》畫報的特約記者,也是一名探險家。有人說他是“英雄”,也有人說他是“瘋子”。有時候,他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風流倜儻的沙漠王子;有時候,他卻像一個叫花子走街串巷。不過,我們相信曆史會證明,他是20世紀的中國,也是世界罕見的旅行家、探險家。在1984年5月,劉雨田徒步走完了萬裏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