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人打招呼時常說:“姆秋·古斯都”,西班牙語的意是“非常高興見到你”。

巴拿馬的民風民俗

巴拿馬共和國,簡稱巴拿馬。位於南北美洲之間狹長的巴拿馬地峽蜂腰上,是連通南北美洲的咽喉,被稱為“世界橋梁”,“宇宙心髒”。由於巴拿馬運河而馳名於世界,被譽為“世界的橋梁之國”。

巴拿馬人男尊女卑的觀念很強。朋友見麵喜歡擁抱。到內地的巴拿馬人家中做客可以送食品或小樹苗作為禮物。避免談論政治和過去的運河區。

歐洲人號稱其所有的文化根源都來自希臘羅馬,而對高雅的洗澡文化,並沒有熱衷於複興,難怪17世紀西歐的宮廷貴妃人手一根搔癢棒,當跳蚤在衣縫裏咬人時,趕快拿出來搔一搔。

歐洲人平常不喜歡洗澡,但是一有病痛就很快地一頭鑽進溫泉裏。歐美人士相信溫泉對治療慢性病有幫助,因此歐洲大陸許多有六七百年曆史的溫泉,總會有很多人去治療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病。領導美國度過二次大戰苦難歲月的羅斯福總統因為染上小兒麻痹要進行物理治療,就經常洗溫泉,還在溫泉遊泳池遊泳呢。

西歐大部分國家都曾經被神聖的羅馬帝國統治過(羅馬人是很愛洗澡的),他們的公共澡堂用大理石建築得很華麗,現在的羅馬城還有公共浴室的遺跡。法國從前叫高盧,也曾被愷撒大帝征服過,愷撒還為此寫過一本《高盧戰記》,但是羅馬人愛洗澡的傳統,好像沒有影響到法國人,身著整齊潔白浴袍的愷撒大帝,對不愛洗澡的高盧人隻好大搖其頭。

芬蘭浴,英文叫SAUNA,中文譯成柔拿。桑拿是蒸氣浴,以前芬蘭人選用樺樹的小樹枝鞭打自己,抽得滿身都是血痕,由此達到清潔效果。

法國巴黎香水為什麼會馳名世界呢?因為法國女人不太喜歡洗澡,隻好多噴幾滴香水來掩蓋身體的異味。巴黎出租的公寓很少有浴室。

說起洗溫泉,全世界大概日本人最好此道了。日本本土境內多火山,溫泉也多,東京北部的仙台市近郊有一個著名的“作並溫泉”,每逢周末假日,日本人就成群結隊到此地,一麵啜飲熱辣的仙台美酒,一麵享受陪浴女郎的侍殷勤侍奉。

溫泉中含有許多複雜成分,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功效。通過沐浴、飲用或其他方法,透過皮膚和內髒的吸收,可以收到治療疾病或保養身體的效果。

日本人洗溫泉的方法有四種,各有特色。普通辦法是將全身浸在40度的泉水中;還有的是做一些水管,從高處將溫泉引下來,人站在底下淋,讓熱水拍打在身體上起按摩的作用,清除酸痛;也有的將溫泉冒出的熱氣或蒸氣引導到房間裏,人再進去蒸一蒸;或者用溫泉水和些泥巴,把身子放進泥中進行“泥浴”。

還有一些溫泉地,沙子也是熱的。日本人就挖一個洞,把身子埋進去蒸上5分鍾,等到冒汗再爬出來,這種叫沙浴。

在日本海邊也有些溫泉,漲潮時淹沒,退潮時就顯現出來,日本人會在海邊挖個池子貯存溫泉,年輕人特別喜歡這種海邊泉。

以前的留學生在日本,到朋友家拜訪,用過晚膳,主人的太太會硬拉你洗澡,還幫你擦背,這種待客熱情,實在有點兒吃不消。

日本人的公共浴室很大,它就是一個大池子,男女的分界線隻拉著一條線,大多裸體相對,臉不紅、氣不喘。說它不夠文明嗎?全家幸福地泡在一起挺自在的,不然就是你心存不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一位喜歡沉思、愛洗澡的先生,有一天在洗浴時,待全身浸在水中時,溢出的水流到浴盆外。他看到這個現象,眼前靈光一閃,忽然跳出浴盆,褲子也來不及穿,奪門而出,高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這就是發現比重原理的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

20世紀80年代的今天,日本人洗澡的方式千奇百怪。有人從河裏挖出黑乎乎的爛泥巴,抹遍全身,隻露出兩隻眼睛,然後跑到太陽下曬幹,讓皮膚有收縮的感覺,東歐的羅馬尼亞人特別愛洗這種泥漿澡。美國得州有一家澡堂的老板,用挖土機從池塘裏挖出大堆爛泥巴,送到浴室的大浴桶裏,然後在底部加熱,沐浴者在裏頭躺上個把小時,據說能“收縮皮膚,美容養顏”。

這種隻把泥巴燒到溫熱的方法,還不至於出毛病。在加州一帶有一陣子很流行熱桶浴,用大木桶燒水,男女共浴,一時蔚然成風。但是泡在木頭做的桶子裏,有的人腳底受不了高溫以至被燙傷,浸太久還會頭暈,甚至發生過昏迷的意外事件。

參加東南亞旅行團的單身男士,到了泰國往往會要求導遊帶他們去洗泰國浴。泰國浴的方式就是浴娘全身抹上肥皂,再用她身上的肥皂幫你搓澡,使你飄飄欲仙享受異國情調。

法國人的“嘴文化”

愛接吻、愛吃、愛說話,已經成了法國人性格中不可逆轉的東西——法國人的“嘴文化”。

1接吻

法國人親吻的對象並不僅僅限於自己戀愛的異性,他們吻小孩、吻小貓小狗、甚至是路邊的花草。與法國人交友,就得領受他們那種繁瑣的貼麵吻禮節。這裏有一個趣談,一位旅居巴黎的東方藝術家,曾應邀去一個法國人家中做客。那天來客20多人,見麵時每人按禮節互相親吻4次,辭別時又重複全部過程。當天這位藝術家與法國人就貼麵吻了近500次。在法國,隻要有人的地方就能看到接吻的場麵。熱戀中的男女擁抱親吻是極普通的事,而且他們並不選擇隱秘的地方,相反是越多人的場所越親熱。

2美食

中國與法國有“東西美食兩大國”之稱。法國菜在用料的廣度和口味的種類方麵不如中國菜,但其餐具的考究、用餐場合的優雅別致,已使它成為世界各地上流社會的陪襯。一頓正式的法國盛宴往往要穿插開胃酒、餐中酒及餐後酒,在這一點上,中國菜是無法比擬的。

廚師在法國的社會地位也很高。四星級烹飪大師的月薪可能是大企業總經理的幾倍。法國人熱衷於吃,還反映在報紙雜誌上,報紙上總辟有關於吃的專欄,封麵精美的菜譜往往是書店裏的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