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善行無轍跡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教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善言、善行、善計、善閉、善結,五者皆譬喻也。其意但謂以自然為道,則無所容力,亦無所著跡矣。聖人雖異於眾人,而混然與之而處,未嘗有自異之心,所以不見其跡也。聖人之道,可以救人,可以救物。其於人物也,亦甚異矣,而未嘗有棄人棄物之心。和光同塵而與之為一,故曰襲明。襲者,藏也,襲明卻莊子所謂滑疑之耀也。善人可以師範一世,雖異於不善之人,而天下若無不善之人,則誰知善人之為善,是不善人乃為善人之資也。資者,言其賴之以自別也。此兩句又發明上麵無棄人無棄物之意。若有棄人棄物之心,則是有師而不知貴,有資而不知愛,雖自以為智,而不知乃迷之大者。知此道者,可謂要妙之道。

知其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1。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知雄守雌,不求勝也。知白守黑,不分別也。知榮守辱,無歆艷也。知守有能為而不為之意。谿穀在下,一水所歸也,言如此則天下歸之。式,天下以為式也。常德,即首章所謂常道也。不離,無間斷也。不忒,無差失也。乃足,備全之也。嬰兒,無知也。無極,無物也。樸#2 ,太樸也,天地之始也。太樸既散,而後有器,即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也。聖人以形而上者,用形而下者,則天地之間各有其職。聖人兼三才,以禦萬物,雖職覆職載亦聽命於我,是為天地之間,官於物者之長也。莊子曰:官天地。天地之職,亦造化之一官守耳。割,離也。以道製物謂之大製,大製則道器不相離矣。此亦無為而為,自然而然之意。

將欲取天下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天下神器,豈人力所可得。道盛德至,天下歸之而不得辭,而後可以有天下。若萌取天下之心,而強為善,以求有得,次不可得矣。此三句是譬喻也,其意蓋言凡天下之事,不可以有心求也。為者則鈴敗,執者則必失,是皆有心之累也。故有道者之於物,行者聽其自行,隨者聽其自隨,噓者聽其自噓,吹者聽其自吹,強者聽其自強,羸者聽其自羸,成者聽其自成,隳者聽其自隳,是皆自然而然而已。行、隨,猶先後也。載,成也。甚、奢、泰三者,皆過當之名,亦前章餘食贅行之意。聖人去之者,無心無累,無為無求也。此章結得其文又奇,甚、奢、泰三字隻是一意,但如此下語,非唯是其鼓舞之筆,亦申言其甚不可之意。其言玄妙,則曰玄之又玄,則曰大,曰逝,曰遠,皆是一樣文法。讀者不悟#3 其意,故不見他文字奇處,又多牽強之說。

以道佐人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強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非道,非道早已。

佐人主而以強兵為心,則非知道者矣。何者?兵,凶器也。我以害人,人亦將以害我,故曰其事好還。用師之地,農不得耕,則荊棘生矣。用兵之後,傷天地之和氣,則必有凶年之苜。此意但言好戰求勝,非國之福。七句隻是譬喻。若人之為善,其果者在我,而何嘗敢以此求勝於人,故曰不敢以取強。果,《易》 言果行育德是也。其果者在我,而不形諸外,則無矜伐驕強之名。而其應事也,常有不得已之意,此亦知雄守雌之論。強者不能終強,矜者不能終矜,譬如萬物既壯#4則老必至矣。不知此理,而欲以取強於天下,皆不道者也。既知此為不道,則當急急去之,故曰早已。已者,已而勿為也。

夫佳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是以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不美也,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者,不可得誌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居上勢則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 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此章全是以兵為喻,兼當時戰爭之習勝,故以此語戒之。佳兵,喜用兵者也。以用兵為佳,此不祥之人也,以不祥之人而行不祥之事,故曰不祥之器。此天下之所惡,故有道者不為之。且君子之居,每以左為貴,而兵則尚右,便是古人亦以兵為不祥之事。非君子之所樂用,必不得已而後為之,不幸而用兵,必以恬淡為尚。恬淡,無味也,即是不得已之意也,雖勝亦不以為喜。不美者,言用兵不是好事也。若以用兵為喜,則是以殺人為樂,豈能得誌於天下。孟子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亦此意也。偏將軍之職位本在上將軍之下一今上將軍居右,而偏將軍居左,是古人以兵為凶事,故以喪禮處之。左,陽也。右,陰也。喪禮則尚陰,幸而戰勝,亦當以居喪之禮,泣死者而悲哀之可也。以勢而言,下反居上,故曰言居上勢。此章之意,蓋言人之處世,有心於求勝者,皆為凶而不為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