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分賓主落座,李樂為三鬥金倒酒,隨口問道:“三師傅除了廚藝爐火純青外,似乎功夫修養也已登峰造極。”
三鬥金擺手稱謝,道:“早年跟老師傅學過幾年詠春白鶴。”又道:“幹廚子的,講究手到,眼到,鼻子靈,練幾手功夫對廚藝之道很有幫助,這些年為了保持身體狀態,一直沒敢耽擱,登峰造極是談不上的,也就是強身健體而已,倒讓李先生笑話我三心兩意了。”
他說的謙虛,李樂心裏卻很清楚,三鬥金的功夫修養已達到極高境界,甚至比巔峰時的李千鈞也差不了多少。
三鬥金的注意力正被李樂隨手放在桌上的刀套吸引著,邊看邊說:“豫東的槍手,關西的刀客,豫東的槍傳自楊家槍,長橋大杆猛如龍,關西的刀卻是唐衛公李靖傳下的,重刀險刃凶賽虎,可誰又能想到曾在沙場斬人無算的李家十八斬,到了今天卻被用在庖廚案上。”
“三師傅不愧是大行家。”李樂打開刀套,將裏邊剩餘的十七口刀盡數展現,拾起那口鬼頭刀,道:“不過李家十八斬被用作庖廚的家夥卻絕非明珠蒙塵。”
三鬥金正色道:“願聞其詳?”
“我家祖傳這套刀源自唐代,乃是唐僖宗時的景王李蒯請龍泉鑄造大師樊孟津打造,那李蒯雖貴為親王,卻是個胸無大誌的吃貨,生平最愛便是口腹之欲,這套刀鍛造的初衷本就是為庖廚所用。”
李樂隨手從刀套中取出一口極短的弧形小刀,介紹道:“這口名為寸心,本來是用作剜生蠔摳魚鰓的,可惜家道中落,這口刀到了清末時,卻在剮刑中派上用場,不知斷送了多少英雄豪傑的性命,因其不祥,所以從我太曾祖那輩子起,這口刀便再也沒上過廚案。”
三鬥金臉露遺憾之色,目不轉睛看著李樂手中的‘寸心’,歎道:“這口小刀薄如蠶翼,卻硬過堅冰,刀口婉轉,刃口森寒,正是廚藝雕工的最佳刀具,用它來做萬佛朝宗這道菜,定然事半功倍!”
李樂輕輕一笑,卻將‘寸心’放下,道:“既然已經說了此刀不祥,又豈會再讓它上廚案。”
三鬥金微感意外,深視了李樂一眼,接著低頭在刀套中取出另一口刀身纖細,紋路卻橫水豎山,造型極獨特的小刀來,問道:“這口刀叫什麼名?隻看造型,用來做萬佛朝宗,效果未必會遜色於那口‘寸心’。”
“刀名‘寸斷’。”李樂苦笑道:“說起它來,死在它的刀口下的人比那口‘寸心’還要多,當年‘寸心’是用來挖心的,而‘寸斷’卻是魚鱗寸剮酷刑的主刀。”
三鬥金珍視著‘寸斷’鋒芒利刃的刀口,眼中流露出熱切和惋惜之意,歎道:“真是一口絕妙的好刀啊,刃過如遊魚,刀走賽秋風,若用它來割骨剔肉,二流的刀工也能切出一流的菜式來。”
李樂卻從套子裏拿出另一口短刀,介紹道:“剔肉有剔肉的刀,割骨自有割骨專用的,三師傅看看這口‘橫紋’用來割骨,效果會不會更好些?”
三鬥金有些目不暇接,趕忙接過手中,仔細端詳一番,這口‘橫紋’長尺寬寸半,刀身堅韌,平白如鏡,鋒芒快而不顯,輕輕抖動婉轉隨心,由衷讚道:“真是割骨的好刀,刀身韌而不柔,圓轉自如,用來幹那鑽骨縫的細致活兒真是再好沒有了。”
李樂微微一笑,道:“這口刀從未沾過人血,近幾年家祖做菜,偶爾還會用到它。”
三鬥金隻道李樂打算用這口刀來做那道萬佛朝宗,他將十八口刀逐一取出,一口口擺好,邊問邊看,愛不釋手。看罷多時,長出了一口氣,才問道:“李先生今晚這道萬佛朝宗打算用哪口刀來完成?”
李樂微笑看著他,眼光在排列整齊的十八口刀上掃過,最後停留在那口短粗憨厚,重刃無鋒的‘重諾’上。
在三尺見方的豆腐上雕刻出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物,所需的刀自然是越小越巧就越好。這是常理,就算廚藝刀工達到三鬥金這等境界者,也會想當然的認可這個道理。而李樂挑來選去,最後卻選中了這十八口刀具中最重,最沒有鋒芒的一口。此舉大大出乎三鬥金的意料。
他畢竟不凡,自不會凡事都要細問一番,隻是全神貫注看著李樂選中的那口‘重諾’獨自思忖李樂選這口刀的深意。夜色深沉,月光暗淡,照進房間更增幾分凝重肅然。
???
清晨三點,春風樓的淮揚菜主廚親自帶人連夜送來三尺見方的豆腐兩塊,擺在二人早準備好的桌案上。
三鬥金道:“做豆腐宴最穩妥的做法是在水裏完成,不過那是針對一般的廚子而言,似你我這等功夫入化,手,眼,意,覺都已敏感絕倫者,自是不必一定要在水缸裏做這道菜。”頓了頓,又道:“春風樓那邊有專門做豆腐的師傅,隻是這豆腐雖然是南北通用的常用菜,但地域不同做法卻也不盡相同,卻不知春風樓這淮安豆腐是不是合乎你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