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終身未嫁之謎

不幸的公主

1533年,在英格蘭倫敦的格林尼治宮中,王後安妮生下了一個可愛美麗的女嬰,她被取名為伊麗莎白。伊麗莎白一出生就成了王位的繼承人,受到得天獨厚的寵愛。與此同時,她的姐姐瑪麗的待遇則截然不同,僅僅是一名女官。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伊麗莎白3歲的時候,她的母親王後安妮被亨利八世以叛逆罪處死,兩周後,簡西摩成了英格蘭的新王後,也成為了伊麗莎白的繼母。一年之後簡西摩生下一名男嬰,名叫愛德華。愛德華自然而然地取代了伊麗莎白,成為了新王儲,伊麗莎白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了和瑪麗平起平坐的女官。

在皇室爾虞我詐的氛圍中,伊麗莎白逐漸長大,這期間,先後由她的弟弟愛德華以及姐姐瑪麗當權,瑪麗女王對自己的妹妹十分忌憚,她一直為父親曾立妹妹為王儲而耿耿於懷,因此一直想尋找一個借口,好讓妹妹永遠失去爭奪王位的機會。為此,瑪麗經常無故遷怒於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處處小心翼翼卻仍舊受盡欺淩,於是爭奪王位的野心在伊麗莎白的腦海裏滋長了。

瑪麗女王是天主教的信徒,她一直想把英格蘭變成天主教國家。她不但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腓力聯姻,還在支持者的慫恿下大開殺戒,大肆屠殺新教徒,這也使她成了曆史上鼎鼎有名的“血腥瑪麗”。瑪麗的血腥政策使得她在新教徒占多數的英格蘭人心中的形象成了殘暴的魔王,許多信仰新教的貴族對她也極為不滿。

為君四十五載

在這種情況下,將瑪麗趕下台,將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扶上王位的計劃開始秘密實施了。不久叛亂爆發,但很快就被剿滅。伊麗莎白受到了牽連,可瑪麗找不到她有罪的證據,隻能將她囚禁兩個月泄憤。之後的四年時間裏,瑪麗女王在內政、外交上連連失利,還染上了重病。彌留之際,她不得不承認自己輸給了妹妹,並宣布將王位傳給伊麗莎白。1558年,伊麗莎白在倫敦的西斯敏斯特教堂加冕,加冕那天,舉國一片歡騰,慶祝好日子終於到來了。伊麗莎白沒有令臣民失望,即位後,她立即開始整治國家。雖然伊麗莎白坐上了萬人之上的王位,但姐姐留給她的這個王國卻是千瘡百孔、危機重重:新教和天主教仍然在對抗;伊麗莎白的表親蘇格蘭女王瑪麗要同她爭奪英格蘭王位;西班牙艦隊在海上稱霸,掌控著英格蘭的商貿生命線;近鄰法國也對英格蘭虎視眈眈,意圖吞而並之……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伊麗莎白頻繁地召見大臣,與他們他細探討,最終她認識到,想解決外忱,必須先解決內患,但若想解決內患,卻要先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出於這些考慮,伊麗莎白勵精圖治,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首先,伊麗莎白領導英國在沒有嚴重流血及武裝暴力的情況下,通過了宗教改革的第二個階段。這與德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德國的“三十年戰爭”使25%的人口死於非命。由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英國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間的宿怨,因此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統一。其次,伊麗莎白執政的45年使英國經曆了一個黃金時代,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再次,在伊麗莎白執政期間,英國發展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強國,並在隨後的幾百年時間裏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態勢。

跨國求婚

伊麗莎白是個智慧超群的女子、目光遠大的政治家。但與此同時,她也是保守謹慎的,與她輝煌燦爛、熱鬧非凡的政治生涯相比,她的私人生活卻是如此孤寂冷清,這個奇女子,一生堅守貞潔終身未嫁,被人們稱作“童貞女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大權在握、享盡人間奢華的女王願意獨身一生呢?世人紛紛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