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大林寺桃花》中說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然,有人讀後就有些不明白,認為詩人在寫時出了差錯——四月間哪有桃花呀!因此,白居易受著莫名的侮辱。

200多年過去了,在宋朝,有一位科學家站出來為白居易辯護。詩人沒錯!詩人寫的是事實!(根據現代科學,每上升200米,氣溫就要降低1攝氏度)這名科學家就是沈括。

沈括錢塘(今杭州)人,宋朝人,是一位學問淵博、知識豐富的科學家。

沈括自幼勤奮好讀,在母親的指導下,14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後來他跟隨父親到過福建泉州、江蘇潤州等地,有機會接觸社會,對當時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有所了解,增長了不少見聞,也顯示出了超人的才智。

沈括24歲開始踏上仕途,最初做海州沭陽縣主簿,以後曆任東海等縣縣令。33歲考中進士,被任命做揚州司理參軍,掌管刑訟審訊。三年後,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編校書籍。在這裏,他開始研究天文曆算。

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兼任提舉司天監,職掌觀測天象,推算曆書,接著,沈括又擔任了史館檢討,熙寧六年做集賢院校理。因職務上的便利條件,他有機會讀到了更多的皇家藏書,充實了自己的學識。1075年曾出使遼國,進行邊界談判,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

沈括將晚年全部的精力都傾灑在他的不朽著作《夢溪筆談》上了。

《夢溪筆談》是一部偉大的科學學術著作。它長達30卷,內容廣博精深,涉及天文、地理、數學、化學、曆史、哲學、物理等各方麵的內容;它還詳細地記錄了我國古代在科學領域的輝煌成就,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貢獻。

很多外國人讚揚沈括,沈括為華夏民族奪得了全球性聲譽。世界人知道了他,華夏民族更會把他的英名刻在心中!

《夢溪筆談》這是一本有關曆史、文藝、科學等各種知識的筆記體著作,因寫於夢溪園而得名。大約成書於1086~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重要文獻,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冬至日長,夏至日短”是沈括得出的結論,沈括對漏壺進行了改革,使流水更通暢,壺嘴更堅固耐用。書中還記述當時一些重大科技成就,如指南針、活宇印刷術、石油等。“石油”一詞在該書中首次提出,並且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