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
走遍世界嚐美食——世界主要西餐介紹
其實,說西餐有點不太合適,因為這裏除了介紹典型的西方國家的菜以外,也涉及到了其他一些我們所熟悉的菜係,比如日本料理等。所以,標準地說,應該叫外餐更合適一些。
法國菜
要說西餐,最棒的當然是法國菜。法國菜可以堪稱為藝術,口感、配料、餐具,無不是餐飲文化裏登峰造極之作。法國人最會享用生命,食色二字,無不被法國人演繹得淋漓盡致。一頓法國大餐,是很有程式的,先是湯、沙拉,然後是主菜,芝士和水果逐一送上,邊吃邊聊,單單酒就要上三道。一頓飯吃下來,少說也得浪漫上兩個小時。難怪法國人說:“一頓晚餐遠比一首好詩價值要高。”
法餐的特點,一是原料考究,二是做工精細。你可能會說,什麼菜不是這樣啊。但法菜的這兩個的特點可能遠遠超出你的想像。據說法國菜廳的供料常常是一對一的,也就是說,你在一個餐廳吃的牛排可能是在別的餐廳裏絕對吃不到的。比如有的地方會專門養喝啤酒的牛,有的地方的牛規定必須吃什麼樣的草。當然,在中國一般吃不到特別地道的法國菜,就像在國外也很難吃到真正地道的中國菜一樣。這其中有原料上的問題,有的餐廳會提供專門從法國空運過來的牛肉,當然這種法國菜價值自然不菲了。
招牌菜:牛排、烤蝸牛、牡蠣、魚子醬、烤鵝肝、黑鬆露。
附錄:法國的米其林美食體係
米其林是什麼?
輪胎啊,這還用說?輪胎可不是好吃的。但是這裏所說的《米其林餐飲指南》還真與這個輪胎公司有關係。1900年,《米其林餐飲指南》創刊的時候,沒有想到它有朝一日會成為餐飲界的聖經。那時候它不過是想給人介紹一下加油站附近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小書。可是現在,《米其林餐飲指南》發行量已經達到150萬冊,在法國的暢銷程度僅次於聖經,同時介紹10多個歐洲國家的餐廳和旅館,同時出版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種版本,影響遍及整個西方餐飲業。不誇張地說,《米其林餐飲指南》對於一個餐廳的興衰成敗幾乎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打一個噴嚏,西方的餐飲業都要感冒。
湯匙、叉子和星星
從1926年開始介紹法國優秀餐廳以來,米其林逐漸在其後幾年建立起一整套很完備的餐廳評價體係。
其中湯匙和叉子用來評定餐廳的等級,而星星則既用來評定餐廳的等級,又用來評價廚師的等級。下麵簡單介紹一下。
除此之外,叉匙的顏色還會有區別,一般情況下是黑色的,但是如果餐廳的環境讓人感到愉悅,這個叉匙的顏色就會變成紅色。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小標誌,一個是人頭,代表這個餐廳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地道的美食,值得推薦。另外一個是銅板,就是小硬幣的意思,帶這個標誌的餐廳能夠提供不超過 85法郎的簡單餐飲。
而星星的標誌則要更重要得多。米其林對星星的頒發要嚴格得多,星級餐廳一年要審核好多次,全法國據說隻有23家。
星星代表的含義如下:
除了評定餐廳之外,對主廚也采用星級評價,三星主廚象征完美無缺的廚藝,並且從來沒犯過錯誤。是對主廚的最高級別的評價。據說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名廚因從三星降為二星而自殺,由此可見,米其林的星級評價對主廚有多大的影響力。
意大利菜
講起意大利菜,當然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麵食。用腳趾頭也能想到的是比薩餅和意大利麵。關於比薩餅,中國人總愛說那個馬可·波羅和餡餅的故事,但其實早在羅馬時期,據說就已經有了烤製比薩餅的烤爐。而意大利麵,村上迷們一定很熟悉一邊煮意大利麵一邊聽爵士樂的生活。當然,意大利菜絕不僅僅限於這兩種,要不然它也不會被稱為僅次於法菜的第二大菜係。
意大利菜與法菜不同,它更講究原汁原味,不加過多的佐料。用簡單的烹飪方式達到完美的境界。麵食是意大利菜的一大特色,光麵條就至少有幾十種。在火候上也很考究,該煮爛的一定要煮爛,該半生帶血的一定要半生帶血。另外,該說說番茄,一提起意大利菜,就想起無所不在的番茄。很多菜裏邊,番茄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
招牌菜:比薩餅、意大利麵、弗格薩麵包、意大利麵湯、意大利調味飯。
德國
德國人似乎很能吃,據說德國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麵包消費量,還有啤酒消費量都居世界首位,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各種養豬場隨處可見。在三餐文化中,早餐是最重要的。德國人不像法國和意大利,他們講究的是吃飽吃好,飲食文化上,簡捷實惠,粗獷豪放。
與法國和意大利相比,德國人飲食上不太講究,以量大為主,各種香腸是德國的特產,除此之外,德國人偏愛土豆,喜歡生吃東西,比如生牛肉拌生雞蛋等。很多菜都帶酸味。
特色菜:酸味豬腳、酸味牛肉、鹹鯡魚色拉、酸菜煮豬肉。
英國
英國人選料和烹調都比較簡單,不像法國人那般花哨。因為英國是紳士之邦,自然生活講究,非常重視餐飲禮節。早上起床之前,要喝被窩茶,下午要喝下午茶,一日三餐講究質量和花樣,菜少而精。
英國人偏愛羊肉、牛肉、禽類等。口味清淡,原汁原味。英國人做菜很少加調料,各種調料往往放到桌子上供客人自己取用。常用的烹飪方法有煮、燴、烤、煎、蒸等。
特色菜:牛尾湯、紙包雞排、燒鵝、蘋果沙司。
美國
“牛排、薯條、漢堡包”這就是美國了。不管什麼菜,跑到美國都得變味。美國菜講究簡捷,快速,快餐業橫掃世界。法國和意大利人自然會看不起美國菜,但美國人真的就不是太講究。比如,魚子醬在法國那必須是裏海的鱘魚的魚子,在美國可沒有這一說,鮭魚之類的魚子都可以做魚子醬。
美國菜就一個字——快,美國是新大陸,沒有文化積澱,從一開始就充滿著現代氣息,所以,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是現代簡捷,注重營養。
特色菜:炸雞、布丁、美式牛排。
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的精致是出了名的。日本品種多,數量少,每道菜都美輪美奐,不要說吃,單看上去都覺得賞心悅目。也難怪有人說日本菜是用眼睛來吃的菜。但這並不是說日本菜就單單隻是過眼癮的東西,吃過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日本料理口味清爽,作料簡單,但是過口不忘。日本菜總的分兩大菜係——關東料理和關西料理。關東料理口味濃重,關西料理口味清淡。
日本是島國,盛產各類海鮮。所以,日本料理以各類魚、蝦、貝為主,主食主要是大米。造型上日本菜如一件藝術品,很注意造型精美,口味清爽。生魚片是日本獨特的菜肴。除此之外,日本料理很喜歡使用醬油。在日本,醬油有“調味品之王”的美譽,幾乎可以用於任何菜,當然日本的醬油和中國醬油有很大的不同,香、味都很不同。
特色菜:生魚片、美味河豚。
韓國菜
提起韓國菜,你一定會想起韓國燒烤,其實不假,韓國菜確實是以燒烤為主,但口味上很討中國人喜歡。看過韓國電影,你當然也對一大群人圍著吃各式火鍋很熟悉。火鍋也是韓國菜的一大特色。
韓國料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各色調味料,酸酸甜甜的味道奇妙。辣是韓國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做韓國燒烤用的肉都要經過特殊醃製,不同的燒烤配以不同的汁,味道獨特,過口難忘。此外韓國料理中的各種小菜也很有特色。如泡菜、酸黃瓜、辣桔梗、紫蘇葉、醬醃小青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