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服飾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的樹葉獸皮,到今天的現代服飾,真是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親緣:以家庭為中心的服飾關係。家庭服飾文化是社會服飾文化的細胞,家長是家庭服飾文化的傳播者和執行者。孩子出生以後,首先要服從家長對服飾穿著的安排。雖然家長對孩子的服飾親情關係也是來自社會的服飾群體,但必然地加進了自己的主觀創造意識,形成了家庭服飾的親緣關係。
地緣:人們在一個區域內共同生活,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飲食、共同的氣候、共同的居住條件等形成了共識。服飾在這個區域內也形成了群體的共識,每個人都在這個群體中成長,共同的生活習慣形成了共同的穿衣習俗。
趣緣:人與服飾的關係,“情趣”是橋梁。“情趣”是審美的基礎,使人愉快的“服飾穿著”,總是受到人們的青睬。如果我們通俗地解釋“情趣”二字,可以說是情調和趣味的組合。一個人思想感情所能表現出來的格調能與服飾的穿著正好吻合,使穿著者在情感上愉快地接受,這才是與服飾從趣味上合拍,情趣盎然。
業緣:一個人從事什麼職業,往往在服飾打扮上與自己的職業靠攏。當官要有個官樣、當教師要為人師表、當學生要給人以年輕好學的感覺、企業家要給人以精明強幹的外貌、法官要給人以公正廉明的形象、警察要使人感到有安全感、營業員要給人以親切信任感等等。也可以說,職業與服飾的關係處理得當,會給人以好感,而使自己在職業上更能發揮作用。
俗緣:風俗和服飾穿著與人也是有不解之緣。人們都希望自己幸福、長壽和富裕平安,因此把一部分願望與服飾結合在一起了。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人一生下來就與民俗、服飾結了緣,從古到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飾民俗和習慣,從漢族的大襟衣、大鑲滾,到滿族的旗袍都有一定的穿著風俗。少數民族也有很多自己的穿著風俗,如舊時土家族婦女穿的左襟大褂,衣袖寬大,約四十厘米,主要是為了給小孩喂奶方便,隻要將衣袖上捋,從袖口喂奶;又如撒拉族的大襟夾袍,形製為高領,兩邊開衩,長及腳麵,下擺大,男女都穿。這些都有是由於生活上的實用價值決定了穿著的習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結婚嫁娶、生老病死、生活禁忌等形成的風俗習慣。
禮緣:人從一朝分娩就有了各種禮儀,各種各樣的禮儀與各式各樣的服飾結合在一起。誕生、成年、家教、婚姻、壽誕、喪葬、忌辰、紀念、聚會、迎賓、送往等都與服飾有關。什麼樣的禮儀穿什麼樣的服飾是不能穿錯的,穿錯了衣服會貽笑大方,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人緣:人際關係的互相吸引,服飾是很重要的。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靠服飾“說話”。從服飾穿戴可以進一步地了解對方的個性,這也是搞好人際關係重要的渠道。
服裝美的個性
服飾美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穿出個性。什麼是服飾美的個性?有的人以為隻要穿的與眾不同就是個性,實際上這是曲解了服飾美與個性的關係。在現代的社會裏人們選擇穿衣的時候,不僅僅為了實用、休閑、職業和禮儀,更重要的是追求“個性化”。怎麼樣才能穿出自己的個性?什麼是個性化?個性化是在政治、經濟、生活比較寬鬆的情況下,使穿衣、戴帽不是依附於政治,而是追求生活中的情感寄托。穿衣已經不是單純的生理要求,而是表現人的情趣、審美、個性的一種重要手段。現代服裝從封建的道德觀念中解放出來以後,完全擺脫了傳統觀念上的製約,色彩、款式是人們可以享受的共同財富。這些是穿衣個性化的前提。休閑裝能穿出個性化,職業裝也同樣能穿出個性化,即使是製服也能因人而異。穿衣服要穿出自己的形象特色,才能真正穿出自己的個性。什麼是形象特色?我們從三方麵來了解:第一是生理形象,第二是理性形象,第三是動作形象。在服裝穿著方麵,使這三種形象達到完美的統一,就可以達到個性化的要求。
“生理形象”是穿衣第一要考慮的問題。人的生理形象是先天的,身材、體形、容貌、膚色等都不太容易改變。一個人天生麗質,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孩童時代、青年時代、中年時代、老年時代形體都會有所改變,因此生理形象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除去年齡因素的變化之外,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也能解決一部分生理上的缺陷。
在“生理形象”上找到了合適的依托後,就要在“理性形象”上找出自己個性的依托。“理性形象”也是“精神形象”或說是“內在的情感”。這其中包括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文化素養、思想境界、宗教信仰、信念情趣、道德觀念等等。服裝是人表麵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服裝與人的這些內在性格有機地結合,更能體現人的個性。
生理形象和理性形象的表露,常常集中在“動作形象”上,動作形象是服飾的最佳體現者。動作形象是由長期的職業技能、生活方式、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習慣性動作。例如:技能技巧、勞動方式、勞動環境、生活能力、思維方式等都是形成一個人的習慣性動作的因素。習慣性的動作經常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來。例如一位姑娘長時間地生活、勞動在農村,一進城無論怎樣按城裏人打扮,但是她的習慣動作和氣質仍然是一位農村姑娘。動作形象不是不能改變的,隻要原來的環境和勞動方式轉換成新的方式,就逐漸地改變原有的習慣,新的動作形象也就形成了。動作形象非常容易地、比較恰當地把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出來。因此,穿衣能與自己的動作形象緊密結合,就能充分地體現人的個性。但總的來說穿衣打扮要順其自然,人為地改變自然的東西也要適度。如果不屬於疾病一類的情況,(如肥胖症、由疾病引起的瘦弱和殘疾等),或是特別違反人們習慣的視覺形象,都大可不必去進行人為的改造。
現代服飾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各種精神需要。“穿出個性”決不是標新立異,穿得越特殊越有個性,這種看法是不對的。當然,個性化的穿著打扮是與眾不同的。也隻有恰當地適從人體的自然美,充分地表露自己內在的精神狀態,適當地選擇符合自己形象的服裝,才能真正穿出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