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九節智能網通信技術
何謂智能
智能網是在原有通信網絡基礎上,為快速、方便、經濟、靈活地提供新的電信業務而設
置的附加網絡結構。
從這個描述可以看出,智能網的核心是如何高效地向用戶提供各種新的業務,像國際上使用
最早的智能業務——被叫集中付費(通常稱它為800號業務)、賬號呼叫(通常叫做200號業
務呼叫)等。但是,要想做到快速、經濟地不斷提供新的業務給用戶,現有通信網的傳統做
法是不行的。
按照傳統的技術和軟件編程方法,一個新的業務從定義到最後可以上網使用,周期一般要
15到5年,智能網的目標是將這個周期減少到最多6個月!可以想像,由此可以帶給電信部
門和用戶巨大的經濟利益。新業務的開發周期縮短,意味著大大縮減開發投資;業務提前向
用戶開放,又會及早地收回大量資金,提高網絡的利用率,增強網絡的智能性,這就是智能
網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動力。
如何達到快速、經濟、方便地向用戶提供新業務的目的呢?這就必須對現有網絡結構、網
絡的管理、業務的控製和生成的方法進行變革。這涉及方方麵麵的改變。智能網的基本思想
是在網絡中把交換和智能分離開,實行集中業務控製,這是通過設置一些網絡的功能部件,
又叫功能實體來實現的。這些功能實體有:業務控製點(SCP)、業務交換點(SSP)、智能
外設(IP)、業務管理係統(SMS)、業務數據點(SDP)、業務生成環境(SCE)。這
些功能部件獨立於現有的網絡,是一個附加網絡結構。這樣一個IN結構帶來網絡整體智能的
增加。
智能網的概念是美國人於1984年提出的,智能網的定義中並沒有人們通常理解的“智能”含
義,它僅僅是一種“業務網”,目的是提高通信網開發業務的能力。它的出現引起了世界各
國電信部門的關注,國際電聯(ITU)在1988年開始將其列為研究課題。1992年ITU-T正式
定義了智能網,製定了一個能快速、方便、靈活、經濟、有效地生成和實現各種新業務的體
係。該體係的目標是應用於所有的通信網絡:即不僅可應用於現有的電話網、N-ISDN網和
分組網,同樣適用於移動通信網和B-ISDN網。
智能網所服務的網絡不同,所提供業務的複雜程度也不盡相同,而且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
展會有新的技術及網絡出現。為便於智能網提供、生成和管理業務,ITU-T的第11研究組(S
G11)計劃將智能網分階段進行研究,就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ITU-T於1992年頒布了智能網能力集(INCS-1),其研究的範圍主要是PSTN、N-ISDN,和
在移動網上提供各種增值智能業務,它隻能在一個網內提供智能業務。它是智能網的第一階
段,在業務平麵共定義了25種業務和38種業務特征,總功能平麵共定義了14個SIB,用這些S
IB可以實現業務平麵定義的所有業務和業務特征。
ITU-T頒布的INCS-2標準,定義了16種基本業務和64種業務特征,1997年9月SG11的第二
次研究組會議上,審議了CS-2(Q122X係列)的最後修改建議,除Q1229外全部提交
全會通過。CS-2的標準業務有電信業務、業務管理和業務生成業務三類,在電信業務中,除
包括CS-1階段的業務外,主要類型有網間業務、個人移動業務和呼叫方處理業務三類業務。
它新增了關於移動通信網的業務特征和網間互通能力,向用戶提供了網間業務。個人移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