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車
遊泳車的結構十分奇特,沒有座椅,車的中央有一個突出的平台,駕駛者趴在平台上做遊泳動作,電子裝置可將這些動作作為一種輸入信號,經處理後傳給一台小型直流電機驅動車輛前進。
遊覽客車
遊覽客車專供遊覽、觀光乘坐。座位間距較大,乘坐舒適,視野廣闊,一般都有通風、取暖和製冷設備。高級的長途遊覽客車還有臥鋪、衛生間、廚房和文娛室等。
有視力的汽車
德國國防大學研製成功一種有視力的汽車。該車由一個計算機控製,並與若幹個電視攝像機相聯,由攝像機攝取行駛方向的情況,輸入計算機進行控製。在高速公路上,車速每小時可達96千米,比美國、日本的同類車快4倍。製動和啟動都非常靈敏,增加了行車安全。
有軌電車
有軌電車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亦稱路麵電車,或簡稱電車,屬輕鐵的一種。(以電力推動的列車,亦稱為電車。)但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車隻有單節,最多亦不過三節。另外,某些在市區的軌道上運行的纜車亦可算做路麵電車的一種。有許多歐洲大陸上的城市保留了這種有軌式電車。
輕軌運輸
輕軌運輸,簡稱輕軌、LRT(LightRailTransport),為鐵路的一種。泛指所有在道路、街道上麵或旁邊行走的電車以至多節鐵路列車。在這個層麵上說,其他通勤鐵路以及所有運載貨物或長途的鐵路係統皆稱為重鐵。
越野車
越野車是軍用汽車大家族中的成員,大都具有一定的越野行駛能力。也就是說,這些汽車能在質量很差的路麵或者根本沒有路的地區和戰場上行駛,有著“吃苦耐勞”的本領。後來,為了滿足作戰的需要,又出現了一種越野能力更強的軍用汽車,它就是通常所說的軍用越野汽車。
越野汽車有三位弟兄,載重能力各不相同。載重能力大的,叫做重型越野汽車;載重能力小的,叫做輕型越野汽車;而居於輕、重之間的,叫做中型越野汽車。
越野汽車一般都是全輪驅動的,除了4輪和8輪全驅動的車以外,還有6輪驅動的越野汽車。它們突出的優點是,載重量大,越野本領強。以6輪全驅動的中型越野汽車來說,它可以載重7噸,最高車速為每小時90千米,能爬60°的坡。
運輸監視係統
美國聖安東尼奧市國際貨物管理係統公司設想提供一種全球集裝箱跟蹤服務係統,使集裝箱的運輸過程能隨時受到監視。這家公司與擅長製造車輛行跡跟蹤設備的泰坦公司合作,開發出一種高技術示蹤器,可裝在集裝箱內當做電子“哨兵”使用。示蹤器用螺柱裝在集裝箱內壁,它靠來自全球定位係統衛星網絡的信號計算集裝箱所處的地理位置。示蹤器內還裝有溫度和濕度計,用來測定衝擊的加速度計,記錄集裝箱門開啟的傳感器,能拍攝闖入者的小型攝像機,以及把收集到的集裝箱資料發到聖安東尼奧市這家公司新開設的跟蹤中心的無線電發射機,公司收到資料後立即將數據轉發給發貨廠商、保險公司和運輸公司。
運輸量
運輸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運送旅客和貨物的數量,稱做運輸量,以運量和周轉量表示。運量是運輸部門實際運送的旅客人數和貨物噸數,相應分為客運量和貨運量,計量單位分別是“人”和“噸”。
周轉量是全麵反映運量和運輸距離的運輸生產產量指標,分旅客周轉量、貨物周轉量和換算周轉量。旅客周轉量是一定時期內,運輸部門實際運送的旅客人數和其運輸距離的乘積,以人千米計。貨物周轉量是一定時期內,運輸部門實際運送的貨物噸數和其運輸距離的乘積,以噸千米計。貨物周轉量可以分為總周轉量、各種運輸方式的貨物周轉量、分貨物品類的周轉量。
換算周轉量是將旅客周轉量和貨物周轉量折合成同一計量單位的周轉量,以換算噸千米計。汽車運輸通常以10人千米換算為1噸千米,民用航空運輸的國際航線以13.33人千米換算為1噸千米,國內航線以13.89人千米換算為1噸千米。
運送天然氣的船
首次用船運送天然氣是1959年,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開始運往英國,所用的是像“甲烷先驅”號這一型特別設計用來載運液態天然氣的油輪,設有高壓和極低溫貨艙。液化天然氣運到英國後,轉運到儲存罐裏,再在那裏轉變為氣態。意大利和西班牙運入利比亞的天然氣,日本運入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用同樣方式。
天然氣在注入油輪的壓力艙以前,必須把天然氣化為液態,體積可減少6倍以上。在“甲烷先驅”號上,液化天然氣需要用高壓保存。在現代化的運送液化天然氣的油輪上,凝凍天然氣的容器不需要加壓力,天然氣仍可保持液態。這種油輪造價昂貴但非常賺錢,到目前為止仍是運送天然氣的最有效辦法。目前世界上有兩種著名的液艙結構:法國薄膜型液艙和挪威球型液艙。1974年後液化天然氣船的噸位增長直線上升,到1980年全世界已擁有90多艘,裝載能力接近900萬立方米。
宇宙探險車
由豐田汽車公司製作的“宇宙探險車”,其結構設計非常奇特,車輪無輪轂。根據路麵不同情況,可在較大的範圍內調整車身離地間隙,把越野車和場地賽車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出色地滿足不同路況下的行駛需要。
遠洋快速貨運
在現代海運技術中,有兩項新技術的發展十分類似於飛機中的噴氣式發動機:一個是渦輪增壓技術,另一個是水上噴氣發動機。這些技術已經在許多小型的客船和汽車渡輪中得到應用,而且有跡象表明,這些技術也可以用在重載、高速船舶上。這些海上新技術的改進和在海岸上的應用,將極大地促進全球海運業的發展,恢複昔日海運對全球貿易的巨大的驅動作用,從而帶動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有關專家預測,在今後的50年裏,快速貨運對全球運輸業和世界經濟的影響將不亞於飛機的發明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