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運輸係統
智能運輸係統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形成人、車、路三位一體,從而大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運輸效率、行車的舒適性及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道路交通係統。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公路交通信息化進程加快,從網絡的普及到計算機軟硬件係統的應用,從各種數據庫的建設到管理係統的完善,從先進的道路控製係統的開發到出行信息服務係統的建立,公路基礎設施,通過信息技術與車輛和駕乘人員連成一體。車輛更是集各種高新技術於一體,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從被動安全技術到主動安全技術,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
智能車輛公路係統
美國決定采用“智能車輛公路係統”技術,以實現公路運輸及交通的現代化。為此,美國的私人和公共部門已在華盛頓成立“智能車輛公路協會”。這個協會的遠期目標包括在全國公路安裝智能傳感器,以減少車輛被迫停車的次數。智能傳感器的目標是取消車輛收費亭,汽車通過看不見的邊界時,收費裝置會從司機的銀行賬戶中自動扣除費用。智能傳感器也能對運行中的卡車進行稱重,並能實現電腦化貨物檢查。
洛杉磯的“智能車輛公路係統”計劃,準備在全市4 000個十字路口安裝智能傳感器,以求盡量減少“浪費綠燈時間”,避免出現一條街的綠燈亮著沒有車輛通過,另一條街因受製於紅燈而大排長龍的情形。未來20年內,美國將花2 000億美元建造這類智能紅綠燈係統。在佛羅裏達州奧蘭多,通用汽車公司對100輛汽車進行自我導航試驗,結果表明能順利、迅速通達分布在奧蘭多的迪斯尼樂園各處的旅館和景點,避免走冤枉路,極受會駕車的外來遊客及隨行者的歡迎。芝加哥的“智能車輛公路係統”計劃,準備在大約5 000輛汽車上安裝電腦導航係統,不僅能賴以指明路向,而且可避開塞車。由於汽車導航設備要有良好的路麵條件配合。因此,對目前城市複雜的路況來說還不適用。
載人運輸係統PRT
愛德華·安德森是明尼蘇達大學的機械工程師,他發明了一種用通用部件製造的由計算機控製的新型運輸係統,簡稱為PRT。此係統正處在試驗過程中。這種係統主要由能容納3名乘客的車廂、一條具有中心凹槽的高架電氣化軌道和一個用計算機控製的保證安全和平穩運行的方向指示和反饋係統組成。乘客隻需將車費投入自動售票機,便會收到一張標有線路的磁卡。把卡片投入無人檢票箱後,車門可自動打開。乘客上車後,車便自動離開車站進入交通網。PRT的引擎是一台線性感應電動機,它利用導軌上的電產生一個行移磁場,直接牽引在它後麵離地麵約4.9米的車輛。當車快到交岔路口時,計算機指揮車廂下麵的路閘轉到預定目的地的方向上去,保證車輛行駛無誤。該係統的導軌很窄,可以安裝在公路中間。由於PRT係統的車輛之間製動距離短,軌道利用效率可大幅度提高。
住宅車
1991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製造了一種類似住宅的汽車,從整體上看,它不像汽車而像一艘汽墊船。圓滑的車頭與大玻璃罩式的車頂蓋接合巧妙,車尾部很平整,整車又像是半顆手槍子彈頭,因此該車風阻係數很小。
有趣的是這輛車立起來(車尾落地、車頭衝天空),變形後就成為很別致的宅院門,玻璃罩式的車頂蓋成了弧形的玻璃門,車頭成了門樓,還有門燈呢!
組合式完美跨月台轉車站
僅僅一個跨月台轉車站是不能達成兩條雙向路線係統的完美跨月台轉車服務,在利用兩條路線係統做成三方向完美跨月台轉車服務,香港地鐵於太子站—旺角站及油塘站—調景嶺站采用了兩個連續的跨月台轉車站,第一個轉車站負責逆方向的跨月台轉車,第二個轉車站負責同方向換乘(路軌在兩個轉車站中間交換位置或設置渡線以備不時之需),其中一條路線有機會以同方向或其後的轉車站作為終點站完結整個組合轉車站係統。要作一個最方便通勤者的四方向跨月台轉車站係統,理論上最少需要連續兩個跨月台轉車站及每站三組並排的島式月台。
載駁船
載駁船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船。它是運載內河長方形標準駁船的遠洋貨船,它利用船上的500噸大型門吊或設置在船尾的升降平台或用船進塢方式進行裝卸,裝卸效率很高,每小時可達2 500~3 500噸。它可以在港外錨泊地進行裝卸,卸下的駁船編成船隊,由拖船拖向內河目的港。
載駁船既能裝運駁船,又能運輸集裝箱、車輛、軍備物資及人員、武器等,是民用和軍用結合的現代商船。在和平時期,它是商船,戰時便是海軍的後備支援力量。
重載鐵路
重載鐵路是指行駛列車總重大、行駛大軸重貨車或行車密度和運量特大的鐵路,主要用於輸送大宗原材料貨物,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首次出現。當時美國東部的煤礦與鐵路合作組成總重約1萬噸的單元列車,將整列車煤炭直接送往發電廠或港口,中途不經過任何編組作業,堪稱高效。
20世紀60~70年代,隨著生產大宗原材料國家的鐵路運量增大,重載鐵路受到各國重視。美國和加拿大鐵路最大裝載量為100噸的貨車軸重可達30噸,澳大利亞鐵路貨車最大軸重為30噸。行車密度和運量特大的鐵路,多半為客貨混合輸送的鐵路,如中國東北約有1萬千米鐵路其年通過總重已接近或超過1億噸/千米,澳大利亞東海岸鐵路的年通過總重也已超6 000萬噸/千米。重載鐵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尤其具有戰略意義,無可取代地成為真正的經濟大動脈。
重載運輸
重載運輸是指在先進的鐵路技術裝備條件下,擴大列車編組,提高列車重量的運輸方式。重載運輸是除高速鐵路以外,鐵路現代化的又一個標誌。
國際重載協會認為,重載鐵路必須滿足以下三條標準中的至少兩條:經常、定期開行或準備開行總重至少為5 000噸的單元列車或組合列車;在長度至少為150千米的線路區段上,年計費貨運量至少達2 000萬噸;經常、正常開行或準備開行軸重25噸以上(含25噸)的列車。
重載運輸的機車車輛最起碼要拉得動、裝得多、經得住折騰。拉得動是指牽引機車的功率要足夠大,一台不夠就用兩台甚至三台。不過,使用的機車越多,協調越難,要求的行車技術越高。車輛要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工藝,盡可能減輕車輛本身的自重,增加貨物的載重量。另外在車輛體積不超過一定的輪廓範圍之內(即機車車輛限界)的同時,盡可能擴大車輛的容積。
重載列車爬坡難,下坡也難。在長大下坡區段,隻依靠機車的製動力很難將整個列車停住,這是因為數量眾多的車輛下滑力大大超過機車的製動力。如果車輛仍按常規設計,列車在長大下坡地段就會發生顛覆事故。為此,重載列車中的部分車輛必須安裝雙管製動係統,使一部分車輛參與機車的製動,才能和其餘的車輛下滑力相平衡,確保下坡地段的列車安全。開行重載列車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車輛的運用率。因此,重載列車一般均是固定編組循環往複運行。這種固定編組循環運行列車的車輛結構必須牢固可靠,無須經常修理。
製造最好的客機
世界航空史上銷售最快的飛機——A-320飛機,由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生產製造。1988年春天,法國航空公司和英國航空公司率先在歐洲航線上使用空中客車A-320。而在此之前,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就收到了439份訂單。1989年又有8家航空公司使用這種飛機。A-320飛機的主要部件——機身、駕駛艙、機翼和尾翼等分別由幾個國家生產。1986年6月,空中客車工業公司又集資270億美元,研製了另外兩種更新型的遠程客機:雙引擎的A-330和四引擎的A-340。
2005年以前,該公司共要生產出7 000架A-320飛機以滿足世界各航空公司的需要。空中客A-320標準客運量是150人,分乘兩等艙。必要時也可增加到176個座位。A-320飛機的費用比和它差不多的同樣是150座的波音737-300飛機低13%。A-320的飛行速度超過波音737-300的5%,飛行距離延長30%,達到5 280千米。發動機具有噪音低、功率大的優點,空中客車A-320由混合材料製成,機翼用碳纖維製造,飛機自重大大減輕。A-320的飛行自動控製係統全部安裝在飛機的駕駛艙內。數排性能極好的數字計算機在35 000條不同的線路上每秒輸送數以萬計的信號。飛機飛行完全由7台性能不同的電腦操縱。
最大的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