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T75手槍

T75槍彈匣容彈15發,火力猛烈,該槍還設有彈膛有彈指示器。75手槍也有連發型,可進行全自動射擊,2秒鍾內就能打完15發彈匣。但因連發精度太差,因此一般使用的都是單發型。該槍使用仿製的9毫米TCM75手槍彈。性能特點:威力大,射程較遠,戰鬥效能在手槍中居上遊。彈匣容量大,能夠形成較好的近戰火力密度。能夠半自動射擊或者單發射擊。

T72手槍

T72係列左輪手槍,口徑9.65毫米,槍管長51.9毫米(短管)、104.4毫米(標準),全長183毫米(短管)、236毫米(標準),重量0.8千克(短管)0.85千克(標準),初速210米/秒(短管)、215米/秒(標準),供彈方式:轉輪式/6發,有效射程:40米(短管)、45米(標準)。

T72標準型左輪手槍的槍管長4英寸,T72短管型左輪手槍的槍管長隻有2英寸,為近戰自衛型武器;T72係列手槍裝彈困難,威力不足,早已經過時。目前仍裝備台灣三軍部隊及警務單位。

T65自動步槍

T65步槍由台灣於1976年仿M16而成。目前,已經推出改進型,如T65K2步槍,1988年研製成功,裝有3發點射機構,配備TS75光學瞄準鏡;T65K3步槍是T65K2的縮小型,采用環狀全包覆式,拉機柄由T型改為L型,可使用兩腳架射擊。

該槍口徑5.56毫米,全槍長990毫米,槍管長508毫米,槍重3.07千克,初速990米/秒,理論射速700~800發/分,射擊方式單發、連發、3發點射,供彈方式20或30發彈匣,有效射程400米,配用彈種M193式或SS1 095,5 645毫米。

T-4轟炸機

在超音速軍用飛機中,T-4可算是一個“大個子”,翼展22米,機長44.5米,機高11.2米。從這些幾何數據看,與美國現役的B-1B戰略轟炸機不相上下,但比俄羅斯的圖M160轟炸機小。

在外形上,T-4與超音速運輸機很相似,采用雙三角形下單翼和無平尾布局。機身細長,駕駛艙以前的圓錐形機頭在起飛著陸過程中和地麵停放時可以垂下來,以保證飛行員有良好的視界。座艙後兩側有一對麵積不大的梯形前翼(或稱鴨翼),前翼為固定翼,而采用的是可伸縮的活動前翼。前翼不但可起配平和輔助操縱作用,同是在大迎角飛行時有利於改善翼麵的流動狀態。大麵積的雙三角形機翼從前翼後下方一直延伸到後機身兩側,總麵積達295.7平方米。機翼後緣是全翼展的升降副翼,分為4段,可獨立操縱。麵積較大的垂直尾翼位於後機身上部,兩側沒有平尾。垂尾後緣的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截,也可以獨立操縱。

T-26輕型坦克

T-26是最早大量裝備前蘇聯軍隊的坦克。T-26輕型坦克和BT-7快速坦克都是前蘇聯紅軍坦克部隊早期的主力裝備,其生產量戰前其他各國的坦克生產都難以相比。T-26坦克和德國的Ⅰ號坦克都是以“維克斯”坦克為基礎設計的,兩者底盤外型相似,但T-26的火力大大高於Ⅰ號,而且超過了Ⅱ號,達到甚至超過了38噸和早期Ⅲ號的水平。早期T-26的主炮為37毫米口徑,後期口徑加大為45毫米。不過T-26輕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差,沒有足夠能力抵抗步兵的火力。

T-62主戰坦克

T-62主戰坦克算是佼佼者。T-62主戰坦克1963年起裝備蘇軍,總生產量高達4萬輛,還裝備了捷克、埃及、伊拉克等國軍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戈蘭高地戰場上,蘇製T-62坦克與美製M60坦克首次交鋒。以軍裝備的M60主戰坦克性能良好,遠距離射擊精度高,但車體過於高大,正麵裝甲防護能力比T-62坦克差。但是以軍巧妙地利用斜坡、土丘、山脊等有利地形作遮蔽,采用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與敘軍的坦克交戰中大獲全勝。在這次坦克對抗中,僅在24小時之內,敘軍便被擊毀400輛T-62坦克,以軍僅損失40餘輛。整個作戰敘利亞和伊拉克共投入坦克1 800輛,結果損失1 200輛,以色列出動坦克700輛,隻損失了70輛。敘軍裝甲兵部隊失敗的原因,除技術方麵外,主要是指揮陳舊,戰法呆板,協同失調,彈藥、燃料保障不力。T-62坦克雖然很強,但它也有弱點:當炮塔轉向正前方、所有車窗都關閉時,乘員不能通過窗口觀察到後方;當炮塔轉向側方時,乘員的觀察範圍有限,仍有觀察不到的地方,給敵人造成利用坦克盲區攻擊的機會。

T-34坦克

T-34坦克不僅生產數量最多、裝備最多、服役期最長,它在坦克發展史上的地位也十分顯赫。1940年1月,前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負責生產了第一批T-34中型坦克,到1941年6月德軍入侵前蘇聯,共生產了1225輛。T-34中型坦克采用的是大功率的坦克柴油機,獨立懸掛裝置越野性能十分出色。該型坦克的防護性能良好,鑄造炮塔,焊接車體,裝甲傾角大,炮管長,在戰術技術性能上領先於當時的世界水平。後來,德國研製的“黑豹”坦克就是仿造了T-34坦克。從1940年到1945年,前蘇聯生產的T-34坦克超過4萬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唱主角的便是T-34中型坦克。

T-72的改進型

T-72坦克有許多改進型,包括:T-72A、T-72M1、T-72G、T-72M2型等,其中TM72M1型數量最多。這種坦克出現於1981年,是蘇軍的主力坦克之一。它裝有125毫米滑膛炮,配有自動裝彈機,采用爆炸反應裝甲。

T-80Y

T-80Y是在前蘇聯的T-80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研製的新坦克。與TM80坦克相比,它有許多重大的改進,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上有了全麵提高。在火力方麵,安裝了迄今世界上口徑最大的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反坦克和反直升機導彈。在防護方麵,以疊層陶瓷複合裝甲加強,抗反坦克高爆彈的能力大大提高,是一種具備炮射導彈的新型主戰坦克。

T-80y的秘密

T-80y的基型車是T-80坦克。T-80坦克是由前蘇聯基洛夫工廠生產,20世紀70年代末期裝備蘇軍。

T-80y坦克的戰鬥全重46噸,乘員3人,裝有帶自動裝彈機的125毫米滑膛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和反坦克導彈。其9M119炮射導彈的製導方式為激光半主動製導,抗幹擾能力強,導彈的射程為100~5 000米。炮彈的彈藥基數為45發,其中的28發在自動裝彈機的彈艙內。

T-80的火控係統為穩像式火控係統,由混合式計算機、激光測距儀、熱像儀、雙向獨立式穩定裝置等組成。可以認為,采用新的火控係統是T-80y坦克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它使得T-80y坦克在行進間射擊能力和夜戰能力大為增強。

T-80y坦克的動力裝置也有較大改進,燃氣輪機的功率提高到920千瓦(1250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仍為70千米/小時。T-80y坦克的動力裝置有兩種:一種是燃氣輪機,估計數量較多;另一種是二衝程柴油機,功率為882千瓦(1200馬力)。其動力裝置的另一個特點是采用了輔助動力裝置,功率為18千瓦。有了它,一般情況下不用開主發動機就可以動用各種耗電裝置,既利於隱蔽,又節省燃料。

T-80y坦克采用複合裝甲,正麵裝有嵌入式反應裝甲,炮塔上裝有附加裝甲,這使得其炮塔形狀和T-80的有較大的區別。

T-80y坦克還有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空調係統和降低熱特征裝置。所有這些,使T-80y坦克具有良好的綜合防護性能。

T-90坦克

T-90坦克是前蘇聯自TM54В主戰坦克以來第一種沒有安裝紅外探照燈的坦克。T-90坦克的火控係統被命名為“珀費克特”。它包括一台激光測距儀和一部炮長熱瞄儀。

T-90坦克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所采用的防護係統。TM90坦克是有史以來第一種擁有“三層”防護係統的坦克。所謂“三層”防護是指:先進的複合/多層基本裝甲、第二代反應裝甲、全自動“防禦支援係統”。

在防禦反坦克導彈時,兩台紅外幹擾發射器在導彈飛行過程中,通過造成導彈發射器失去與導彈的紅外定位器或信標的聯係幹擾來襲的導彈。在防禦激光製導導彈的攻擊時,一旦目標坦克受到激光照射,坦克的激光示警接收器就開始探測導彈的製導激光束,探測到激光束後,炮塔自動轉到激光射來的方向上。與此同時,特殊榴彈則自動從坦克的榴彈發射器發射出去。這些特殊榴彈產生的氣溶膠煙幕會在激光來向上遮住目標坦克,從而破壞射向目標坦克的導彈的製導。這種煙幕要求在3秒鍾內完全散開並能夠持續20秒鍾。防禦支援係統可以連續工作6個小時,而且對付美國的“陶”式、“龍”式、“地獄火”以及“小牛”反坦克導彈和激光製導導彈最有效。

TH-495裝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