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乙烯的三重反應(2 / 3)

胭脂魚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體與成體形態各異,生境及生物學習性不盡相同,幼魚喜集群於水流較緩的礫石間,多活動於水體上層,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體喜在江河的敞水區,其行動迅速敏捷。

胭脂魚主食無脊椎動物和昆蟲幼蟲,也吃水底的有機物質,還常在水底礫石上吸食附著的矽藻及植物碎片。

岩 原 鯉

岩原鯉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原鯉屬。俗稱:岩鯉、黑鯉、岩鯉鲃、墨鯉、水子、鬼頭魚。岩原鯉體側扁,呈菱形,背部隆起成弧形,腹部圓。頭小,呈圓錐形,吻較尖,頭長。口亞下位,呈馬蹄形;唇厚,唇上有不大明顯的乳頭狀突起,小魚則完全沒有。須2對,後對比前對略長,魚眼徑約等長。眼大,側線平直,側線鱗43~45個。背、臀鰭刺均特別強壯,後緣有鋸齒。背鰭外緣平直,基底長,分枝鰭條為18~21;背、腹鰭起點相對。胸鰭長,末端達腹鰭起點。頭部及體背部深黑色或黑紫色,略帶藍紫色光澤,腹部銀白。每一鱗片的後部有一黑斑。尾鰭後緣有一黑色的邊緣。在生殖期間,雄魚各鰭為深黑色,頭部有珠星。

岩原鯉大多棲息在江河水流較緩、底質多岩石的水體底層,經常出沒於岩石之間,冬季在河床的岩穴或深沱中越冬,立春後開始溯水上遊到各支流產卵。最小成熟年齡為4齡,產卵期在2~4月,產卵盛期在2~3月。據漁民反映,秋季(8~9月)也有產卵的親魚活動。產卵場一般分布在支流急灘下,底質為礫石的二流水中。卵淡黃色,卵產出後黏附在石塊上發育。生長速度較慢,一般4齡魚才達0.5千克左右;10齡魚的體長為59厘米,體重4千克;常見個體為0.2~1.0千克,據記載最大個體可達10.0千克。雖為雜食性魚類,但較喜食底棲動物,其主要食物成分為搖蚊幼蟲、蜉蝣目和毛翅目幼蟲、寡毛類、小螺、蜆、淡水殼菜等軟體動物,其次是腐爛的高等植物碎片,偶爾亦有少數浮遊動植物。冬季停止攝食,3~4月開始攝食增高,7~8月則大量攝食。

岩原鯉分布於長江上遊幹支流。在長江上遊漁業中,經濟價值較高。產量不高,但它具有體腔小,肉原質嫩,味鮮美等優點,為人們所喜愛,是中型的上等經濟魚類。

眼 蟲 目

眼蟲目屬於眼蟲綱。其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它們有眼斑,它與趨光性有關。它們主要生活在淡水裏,當它們聚集起來時,水坑看上去成為綠色的一片(眼蟲大多數種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自養型生物)。但也有種類的眼蟲是異養型生物,它們靠溶在水中的物質生存。但也有很多種類同時行兩種營養方式。

眼蟲目有鞭毛,其運行方式猶如螺旋槳,其推進能使得眼蟲向前運動。當眼蟲發育成熟後,它會分裂為兩個新細胞,或另一個細胞進行生育。新陳代謝方麵它有兩種方式:光合作用或者是攝取周圍的養料。被稱之為兼養型生物,如果沒有光,它就會分解自身存儲的養料或者是攝取周圍的養料度日。光對於眼蟲來說是性命攸關的。它避免與其他物體接觸。它對溫度敏感。感光和運動是眼蟲的主要事務。液泡根據身處環境的溶液濃度的不同,收縮擴大的速度也不同。

油桐

油桐屬大戟科。落葉喬木,高3~8米。葉互生,葉卵形,或寬卵形,長20~30厘米,寬4~15厘米,先端尖或漸尖,葉基心形,全緣或三淺裂。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單性同株;花先葉開放,花瓣白,有淡紅色條紋,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1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麵光滑。種子具厚殼狀種皮。油桐4~5月開花,果期7~10月;花後子房膨大,結球形核果,果頂端有短尖頭;果內有種子3~5粒;種子具厚殼狀種皮,寬卵形;種仁含油,高達70%,桐油是重要工業用油,製造油漆和塗料,經濟價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澤金黃或棕黃,都是優良的幹性油,有光澤,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堿、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廣泛用於製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製造業。

油桐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木,它與油茶、核桃、烏桕並稱我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在我國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曆史,直到1880年後,才陸續傳到國外。世界上種植的油桐有6種,以原產我國的三年桐和千年桐最為普遍。三年桐學名油桐,長得快,結果早,產量高,盛果期可達20~30年。千年桐學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皺紋,又稱龜背桐,寓意長命百歲。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高,樹齡較長。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種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質量稍遜。

“永生”的變形蟲

變形蟲是一種極小的原生動物,全身直徑通常隻有1%厘米,最大的變形蟲直徑也隻有0.4毫米,用肉眼看,不過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小白點。因此,要看清它的構造,非請顯微鏡幫忙不可。

世界上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形狀和獨特的模樣,可是變形蟲卻與眾不同,它的身體隻有孤零零的一個細胞,細胞由薄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沒有心、肝、脾、肺、腎。但動物的一切生理機能,如運動、消化、呼吸、排泄等,都可以由這唯一的細胞承擔。

變形蟲通常在汙水、池塘或濕土中生活,當它捕食、運動和抗敵時,細胞質便伸出去,形成“偽足”。這個偽足可以從身體的任何部位延伸出來,而且各條偽足經常在伸縮著,因此它的形態也就經常變換,不能定形。

變形蟲等原生動物,可以用來作為判定水質汙染程度的指標動物。

水 通 道

水通道蛋白的發現非同尋常;因為水通道是水進出細胞的關鍵,許多生理過程涉及體液的流動,例如出汗、排尿、發炎紅腫以及流淚等。水通道蛋白的功能使我們在炎熱的夏天濃縮尿液而不致發生脫水,也能讓我們在饑餓時把儲存在脂肪組織的水釋放出來。

鴨 腳 木

鴨腳木屬常綠喬木或灌木,小枝、葉、花序、花萼幼時密被星狀短柔毛,後毛漸脫落。複葉有小葉6~9片;小葉紙質至厚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3~5厘米,全緣或先端有數個疏鋸齒。全緣傘形花序多枚組成圓錐花序;花柱合生,粗短;花盤平坦。頂生,花小白色,花後結圓球形果。果徑5毫米,熟時紫黑色,有棱。

鴨腳木的別稱鴨腳樹、江母等。這種野生花卉形態優美,耐蔭常綠,有層次分明的葉片。花期每年9~12月,開淡黃微綠小花,花香含糖,紫色漿果宿存花柱,十分秀雅。鴨腳木,每年11~2月進行扡插,可挖掘樹樁上苗盆栽,放置在遮蔭通風處,正常幼苗迅速生長。為適應盆景造型,要合理修剪、疏芽,才能展露秀美特色。鴨腳木是耐蔭常綠植物,忌直射陽光;既要光照,又應避免急劇變化的光照。

亞 病 毒

亞病毒是一類比病毒更為簡單,僅具有某種核酸不具有蛋白質,或僅具有蛋白質而不具有核酸,能夠侵染動植物的微小病原體。

亞病毒連細胞結構都沒有,所以稱為非細胞生物。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實體,它的組成簡單。病毒粒體中僅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及蛋白質。它們具有專性寄生性,必須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因此根據宿主的不同,有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和擬病毒(寄生在病毒中的病毒)等多種類型。有的病毒甚至沒有蛋白質,隻含有具有單獨侵染性的較小型的核糖核酸(RNA)分子(類病毒),或隻含有不具備侵染性的RNA(擬病毒)和沒有核酸而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顆粒(朊病毒)。我們把後3類統稱為亞病毒。

亞 洲 象

在緬甸叢林,機械化的車輛絕對“此路不通”。這時候就靠大象顯身手了。公象用長牙、粗鼻子和腦門頂著成噸重的柚木緩緩前行。它的身上還馱著它的主人,他一共擁有28頭這種役用象,他稱它們是“活的車輛”。

在緬甸,現代化交通及運輸工具還不太發達,而且這個國家的地形比較複雜,更為主要的是緬甸有著古老的使用大象的傳統,所以役用象仍有用武之地,至少隻要還有森林存在,它們也就有存在的理由,可即使這樣,大象的數量也正在減少。

緬甸有7 000多頭馴化了的大象,占全世界馴養大象數量的30%,另外,緬甸還有6 000多頭野生大象。

緬甸伐木公司在全國範圍內雇用了2 700頭大象,完成著19世紀就進行的傳統伐木作業。在緬甸中部勃固山脈的瑞比阿耶有一個伐木營地,那裏到處都是用茅草和竹子建成的窩棚,該伐木營地共有82頭大象和25名“馴象人”,其實他們不需要馴象,隻是在大象幹活時騎在它們的背上指揮控製著它們,這些伐木工人和大象在森林的深處有7處原始的伐木區。

夜 來 香

很多植物都是依靠昆蟲傳粉繁殖後代的。依靠白天活動的昆蟲傳粉的植物,在白晝裏,花開香飄,迎候昆蟲的到來。夜來香是靠夜間出現的飛蛾傳粉的,在黑夜裏,就憑著它散發出來的強烈香氣,引誘飛蛾前來為它傳送花粉,這是夜來香特有的生活習性。

夜來香即使在白天開花也隻有淡淡的香氣,到了晚上,沒有太陽曬,它的香味卻更濃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夜來香的花瓣與一般白天開花的花瓣的構造不一樣。夜來香花瓣上的氣孔有個特點,一旦空氣濕度大,它就張得大,氣孔張大了,蒸發的芳香油就多。夜間沒有太陽照曬,空氣比白天濕潤得多,所以氣孔就張大,因此,放出的香氣也就特別濃。我們還可以發現,夜來香的花,不但在夜間,而且在陰雨天,香氣也比晴天濃,這是因為陰雨天空氣濕潤的緣故。除夜來香外,晚上開花的待宵草、煙草花也是如此。

羽毛

羽毛是禽類特有的表皮衍生物(某些恐龍也有),幾乎覆蓋禽體全身。中間為空隙,以減輕羽毛的質量。質輕堅韌,富有彈性和保暖性。加工精選的羽毛潔淨而具光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羽毛按構造可分正羽、絨羽和纖羽3類。正羽又稱翮羽,形狀較大,堅硬挺直,由羽軸和羽片(或甲羽)組成。又可分為飛羽和尾羽,是製作羽扇的材料;有些禽類,絨羽又稱錦羽,著生在成禽正羽之下,以胸腹部為最多,纖細、柔韌、保暖,是製作枕、被和衣服的良好墊料,尤以鵝絨和鴨絨為佳。纖羽又稱毛狀羽,著生在眼緣、喙基部和正羽與絨羽之間。

葉 黃 素

葉黃素是眼睛視網膜和晶狀體內唯一被發現的類胡蘿卜素。國外研究表明:葉黃素能夠預防眼睛光損傷,防止因葉黃素缺失引起的視力退化和失明症,以及因機體衰老引發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腫瘤疾病,是眼睛視網膜、黃斑不能缺失的主要組成物質;防止眼睛的生理結構和功能變異;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劑,吸收紫外線、藍光,根本化解眼睛光中毒;具有血管擴張功能,改善眼底血液微循環,促進營養物質供應。

野貓

野貓是獨居動物,夜行性。一般在清晨和黃昏時分捕獵。一般吃齧齒類動物、昆蟲、鳥類和一些小的哺乳動物。蘇格蘭野貓較多的捕食兔子,亞洲野貓捕捉雉類、沙雞等。妊娠期56~63天,每產1~5崽,出生10天後才睜開眼睛,5個月後離開母親獨自生活。大約11個月性成熟。壽命一般15年。歐洲的許多野貓都是一夫一妻製動物。野貓生存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和家貓的雜交,使他們的種群趨於弱勢。棲息地的損失、人類對皮毛的需求也使野貓的生存受到威脅。有些地區的野貓捕食家禽,也遭到當地人們的捕殺。

蚓螈

蚓螈也叫“裸盲蛇”,是兩棲綱蚓螈目一類動物的總稱,形似蚯蚓。日間棲息在土壤中,在夜間才出來覓食。絕大多數的蚓螈,主要是在陸地上活動。它們與蚯蚓最大的不同處就在於它們有嘴巴用以進食,同時還擁有眼睛,雖然眼睛不是很發達。這種兩棲類的存在,一般人是很難察覺的。

大型蚓螈多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小型蜥蜴。一般切碎的魚蝦肉或麵包蟲都可以接受。人工飼料也能夠欣然接受,在食物供給上並不會有任何困難。至於雌雄的辨別一樣也十分困難,雌蚓螈將卵在體內孵化並讓幼體成長至一定長度才會產下。因此幼體產下後便能夠脫離雌蚓螈獨立謀生。

螢 火 蟲

發出閃閃亮光的螢火蟲總能為美麗的夏夜增添無數的詩情畫意,然而對科學家們來說,這種現象是一個揮之不去的謎。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一氧化氮——可幫助控製人類心跳和記憶的一種化學物質,就是螢火蟲控製光線的關鍵。

排列在螢火蟲(實際上是一種甲蟲)的肺部氣道的細胞能製造一氧化氮。來自螢火蟲大腦的信號釋放這種化學物質,一氧化氮會導致鄰近的細胞結構——線粒體暫時關閉。這個過程會釋放一股氧氣,從而激發另一種細胞內的酶發光。這些都發生在一毫秒之內。

這項發現增加了螢火蟲的傳奇性。研究人員在最近幾年內才認識到,這種溶解氣體是人體內的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其他研究證明,短暫的一氧化氮氣流是擴充氣管,在大腦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以及幫助心跳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