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岡信日本人和水大岡信(1 / 3)

大岡信日本人和水大岡信

大岡信(1931——),日本當代詩人、評論家。生於靜岡縣,一九五三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國文係。其代表作有詩集《記憶與現在》、《透視圖法》、《水府》,評論集《現代詩試論》、《超現實主義與抒情》、《紀貫之》等。

日本人和水

在近代日本畫的畫家中,有一位叫橫山大觀的大家。大觀前期的代表作是水墨畫卷《生生流轉》(日本國重要文化遺產)。這是一幅寬近四十米的長卷巨作,描繪了千流萬轉發展變遷的水的一生。作者把初始於山中的雨水,由潺潺溪流彙成河川,又由河川注入大海,而喚醒升天的巨龍,於是又變為從天而降的雨水的生涯,同春夏秋冬自然界的變化以及與此緊密配合而展開的人類世界的種種事象聯係在一起,以戲劇性的手法進行了描繪。作品在大正12年(1923)第十屆日本美術院展覽會上展出。據說,開幕當天正午,關東大地震發生,大觀拚死拚活地搶救出這幅長畫卷,才保證了它的平安無事。

可以說穿過雨霧彌漫的山村流入城鎮街市的,或與海邊的漁民們搭訕著流淌而來又順流而去的水的流動變遷的姿態,是把大觀自己所信奉的老莊思想以實在的形象加以表現。然而這幅畫很快就能吸引人心的關鍵,還在於它與大半的日本人所持的自然觀、世界觀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在明治27年出版後,長期以來暢銷不衰的書籍中,有誌賀重昂寫的《日本風景論》。這是一部因論述了日本各地的名山而掀起地巨大的登山熱潮的名著。誌賀在書中還滿懷熱情地對日本的氣候和海流之變化多樣,水蒸氣之在日本列島上大量產生,其結果使日本人的美感變得富於含蓄性等等進行了謳歌。

對日本人來說,水是十分親密的伴侶,日常生活自不待言,就是在文學、美術、音樂、哲學、思想以及其它各個領域,都可以無限地尋找出水的影子和水的象征。

“河水無休無止地流淌遠去,而它不再是原來的河水,水上漂浮的浪花,破滅了又聚結,毫不停歇,世上的人和棲身身屋舍者固然如此。”《方丈記》的這一著名的開端,是以無常觀的眼光來觀察水的流轉變遷的姿態,並由此而產生的一種典範的表達。

在歐洲旅行的時候,感到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能有很多機會使我認識到日本人實在是愛水。愛水並非單指愛河流和海洋,即使是在餐廳裏,日本旅客的飯桌,幾乎一定有盛礦泉水的玻璃瓶和啤酒、葡萄酒一同並立,而且大都是沒有加入碳酸的普通的水。可能多數人覺得從體質上來說,隻靠啤酒不能解除咽喉的幹渴吧。

希望盡可能自然地、不加修飾地、毫不勉強地活著,這種人生觀,大概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某種程度上都是人們共通的。但是我覺得日本人的這種願望尤為強烈,而且尚能受容這種生活態度的,應該說是這個日本列島的風土和曆史。我永遠忘不了一個稍稍比我年長的美國友人在一次交談中講的話:

“美國的男子是把人生看成一場拚搏而在奮鬥的。實際上,對我們來說,人生就是一場拚搏。所以不少人過了五十歲,就已經積勞成疾,甚至有人一下子就衰老起來。”

他說得語重心長,使我不由得回憶起另外幾位外國友人的麵影。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他們的臉上確實已經刻上了深深的年輪。然而大概是因為他們一直保持了那種對人生挑戰的精神,他們給予我的印象是從不知疲倦的、堅韌不拔的生活者。在日本人看來,聽天由命是一種理想的養老方式,可是西歐人要產生這種心境,現實上是非常困難的。首先,社會構造上就不允許。到歐洲和美國的公園裏,很容易看到一些一動不動地坐在長凳上孤零零地消磨時間的老人。在他們身上孤獨的陰影深重,但是他們的臉上卻多數浮現出一種強烈的自尊心和對他人頑固拒絕的表情,這與每到一處都自由地改變形狀,相互混淆以至失去原有姿態的流動的河水截然不同。

春雨細綿綿,炊煙透壁人意暖,

老朽若戀深,無情秋雨伴孤心。

如此與人類生活融為一體的雨的降臨,似乎也是日本列島上降雨的一個極大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