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賽因日子胡賽因(1 / 3)

胡賽因日子胡賽因

塔哈·胡賽因(1889—1973)埃及著名作家。四歲時,他得了眼疾,雙目失明,但他刻苦學習。大學畢業後,留學法國。胡賽因是三四十年代阿拉伯新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自傳性散文《日子》;小說《鷓鴣的鳴聲》、《詩人》、《山德魯佐之夢》、《不幸的樹》等。一九五九年獲國家文學表彰獎,並兩次被推選為諾貝爾文學獎侯選人。

日子

他記不清這是哪一天了,也記不清這是安拉降臨的哪年哪月了,更記不清這是那一天的什麼時刻。他隻能約摸估量一下。

他覺得這很可能是那一天的黎明或傍晚。他所以這樣估量,是因為他記得:那時,一陣微風拂過他的臉,微風中還有一絲涼意沒有被太陽的灼熱所消除。他所以這樣估量,還因為他雖然不能確定當時是大亮還是漆黑,但他確實記得,他從家裏出來的時候,仿佛在四周一片漆黑中看到了一道恬靜、輕盈而柔媚的光線。最後,他所以這樣想,還因為他確實記得:當他接觸到這樣的微風和柔光的時候,他的周圍隻有一些惺忪初醒的蒙朧欲睡的動作,卻沒有神誌清明的動作。如果說,在這個迷離恍惚的景象中還有哪一點是清晰而毫無懷疑的,那就是:在他麵前離房門幾步遠的地方,有一道竹籬笆攔著。他一想起這道竹籬笆,就覺得仿佛昨天還看到它一樣。他記得竹籬笆比他的個子還高,想從上麵跳到外邊去是很難的。他記得這道籬笆的竹竿密得一根挨一根,像連在一起的一樣,他不能從它中間鑽過去。他還記得這道竹籬笆往左一直延伸到他所不知道的盡頭,往右一直延伸到世界的邊沿。其實,他的世界的邊沿很近,隻到一條水渠那兒就到頭了。這是他長大以後才知道的。

說起這一條水渠,對於他的生活,更正確些說,對於他的幻想,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這一切他都記得很清楚:他羨慕兔子,兔子雖然和他一樣從房子裏跑出來,卻能從籬笆上邊跳過去,也能從竹籬笆的隙縫間鑽過來,跑到外邊去吃青草;他特別記得兔子還去吃過白菜。

他還記得:日落後,人們吃晚飯的時候,他喜歡從家裏出來,獨自倚著竹籬笆沉思。直到坐在他左邊不遠處的那位詩人發出聲音以後,才喚起他注意周圍的事情。那位詩人以美妙的韻調頌讚阿卜·宰德、哈裏發和迪亞卜阿卜·宰德、哈裏發和迪亞卜都是關於阿拉伯蒙昧時期(公元7世紀以前)的英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事跡,人們在四周默默地圍著他;隻有當歌詞引起他們的喜悅或者激起他們的熱情時,他們才要求複誦或進行討論和爭辯。

這時詩人就沉默了,經過一段時間,等人們的爭吵聲停止後,他又以幾乎完全沒有變化的韻調重新吟誦。

其次,他還記得,隻有他心裏感到非常苦悶的時候,他才在晚間到籬笆旁邊去,在這樣的時候,他預感到他的姐姐會來喚他進去,打斷他聽那位詩人的吟誦。他不肯走,姐姐就出來拽他的衣服,他再不服從,她就會象抱蘇馬邁草象海棗葉一樣柔軟的植物,用來比喻很輕的東西。——原注。一樣,用兩隻胳膊輕輕抱起他,跑進去,把他放在地上,讓他把頭枕在母親膝上。

姐姐俯身把他的兩隻大黑眼睛挨次撥開,往裏滴一種藥水,這種藥水隻使他感到疼痛,毫無好處。他雖然很難受,卻既不抱怨也不哭;因為他不願意像他的小妹妹那樣愛哭和愛抱怨。

以後他被拉到屋角去,姐姐讓他躺在鋪著被子的席上,再給他蓋上一條被子,就把他撇在那裏不管了。這時他的心裏非常痛苦,拚命側起耳朵,幾乎想要穿過牆壁,去聽那詩人在外麵反複吟誦的美妙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