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侯門深似海
雙峰縣荷葉鎮
富厚堂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座落在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鼇魚山腳,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當地百姓稱為“宰相府”。
曾國藩先後晉升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詔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英武殿大學士”,升“光祿大夫”,諡稱“曾文正公”。同治四年(1865年)秋,素無終身官場打算的曾國藩,準備先動員家眷回籍“立家作業”,自己以後再作引退,因夫人歐陽氏對舊居黃金堂門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以為不安”,即令其子曾紀澤,“回湘稟商兩叔”,移兌富托莊屋,由曾國潢、曾國荃、曾紀澤經手主持,依照侯府規模,花十年功夫營造了富厚堂。
富厚堂占地40000餘平方米,建築麵積9202.86平方米,為土石磚木結構,回廊式風格,內外有八本堂、求厥齋、舊樸齋、藝芳館、思雲館、八寶台、輯園、鳧藻軒、棋亭、藏書樓等各種建築,當年正門上懸掛著“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門前花崗石月台上飄揚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景象頗為壯觀。整個建築雖具侯府規模卻古樸大方,雖有雕梁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基本體現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旨。1866年秋,主樓竣工,曾國藩夫人、子女和兒媳即回籍住進了新屋。
富厚堂原稱八本堂,取曾國藩“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的家訓,後曾紀澤據《後漢書》“富厚如之”而改現名。富厚堂雖不甚豪華,然曾國藩得知修屋花錢7000串而為之駭歎,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記中寫道:
接臘月二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7000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費如此,深為駭歎,餘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宦之惡習,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後諸事奢侈,不問可知。大官之家子弟,無不驕奢淫逸者,憂灼曷已!
抗戰期間,日本人進入荷塘鄉,國民黨及各路遊擊隊、別動隊經常出入富厚堂,應曾氏姐弟之請,陳誠、蔣介石曾兩次電令“就地駐軍保護先賢曾文正公故宅”,富厚堂後被國民政府公布為“中華民國文物保護單位”。解放後,富厚堂一直為區、鄉政府機關駐地。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富厚堂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縣兩級政府撥出專款,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維修,並成立了“富厚堂管理所”,派有專人管理,內設有兩個專題陳列展覽,常年對遊人開放。思雲館
鹹豐七年二月,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他從江西軍次奔喪返家。此時,他已父母雙亡,為了紀念雙親,他取古人“望雲思親”之意,在家鄉築思雲館。居喪期間,他“讀禮山中”,常居思雲館。曾國藩在江西戰場,每每失意,處境十分困難。因此,居喪之初,他有借“在籍終製”之機,不想複出帶兵。然而,通過反思,他的思想發生了極大變化。鹹豐八年六月,他第二次出山帶兵,即運用“黃老之術”,他“無人不拜,無信不回”,以“柔道”而行之。曾氏與左宗棠本有“舊惡”,他從家到長沙,即主動去拜訪左宗棠,並集“敬勝義,又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囑左宗棠為其書聯,於是,兩人交歡如初。從此,曾國藩在政治、軍事上都極為順利。年餘以後,他即署理兩江總督。日後,又成為所謂“中興第一名臣”。
思雲館係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曾國藩稱其“五杠間而四麵落簷,即極大方矣”。思雲館位於富厚堂圍牆內正宅之北後的小山坡上,全宅建築麵積676平方米。思雲館經曆了143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然完整無損。
思雲館初為曾國藩守製之處,旋又辟為其精藏圖書處所,又曾辟為曾府學堂,抗戰期間又曾為曾寶蓀的藝芳女校藏書處。曾國藩親自主持修建的思雲館,既是研究其生平事跡的重要物證,就館舍的建築風格、年代而論,思雲館也具有文物保護的價值。
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在《我的家世》中說:
這棟大屋,整體是照侯府規製蓋的。宅有東西兩門。進來是一個半月形的石板大坪,半月形外,是張大塘,也是半月形,有如泮宮。中門因為門樓很寬,所以並不顯得很高大,門上有“毅勇侯第”四個大金字直匾。進了大門,便像北京的四合院。
從富厚堂現場來考察,曾寶蓀所說是符合實際的。富厚堂內有山有水,古木參天,亭閣相映,後山的鳥鶴樓和荷花池中的凝芳榭等5座亭閣與“緝園十景”使富厚堂成了典型的園林。這是一座中國鄉間保護完好、仿周代諸侯泮宮(學宮)風格建造的“侯府園林”。它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內涵,其文物保護價值也不言而喻了。
富厚堂內的四座藏書樓,飛簷重疊、防蟲、防潮、防火、采光功能齊全,體現了我國古代藏書樓建築的高超藝術。
藏書樓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內,藏書曾達30餘萬卷,超過近代史上著名的私人藏書樓山東聊城海源閣、江蘇常熟鐵琴銅劍樓、浙江宋樓、杭州八千卷樓,是當之無愧的近代私人藏書第一樓。
富厚堂藏書樓建於同治六年(1867年),分“公記”、“樸記”、“芳記”三部分,“公記”收藏的是曾國藩讀過、批示過的書籍,以經、史、子、集、地方誌、家藏史料及宋元舊籍為主;“樸記”收藏的是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常用書籍;“芳記”為其次子曾紀鴻夫婦藏書。曾氏藏書的獨到之處,是由於曾氏家族本身與中國近代史的關係,從而保存了豐富的奏稿、書信、日記等家藏史料。《李秀成供詞》副本就藏於富厚堂“公記”書樓。此外,曾紀澤搜羅西洋文化、科技圖書較多,體現了近代藏書樓的特色。“富厚堂”藏書樓至今舊貌依然,是中國保存至今的七座實構私家藏書樓之一。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女士在《回憶錄》中說:
富厚堂南北兩邊,都有三層樓的藏書室,乃是富厚堂的精華所在。我們於1942年由香港回到家鄉——富厚堂時,書樓藏書,仍然是富厚堂的精神中心。書樓一塵不染,書籍琳琅滿架。
整個富厚堂的精華所在私家藏書樓,由於南方的房子比較潮濕,所以一樓不用於藏書,而是作為客廳,取名叫“無慢室”。“無慢”一詞,出自《論語·堯日》“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一語。意思是不要怠慢客人,來到曾府的客人不論身份高低、貧富貴賤,一律是貴客,一律不能怠慢。曾國藩過世以後沒有給子孫留下什麼金銀財寶,最大的財富就是四座藏書樓裏的30萬卷書。客廳正中間掛的是曾府三傑圖,中間的是曾國藩,左邊拿扇子的是他的九弟曾國荃,右邊是曾紀澤,旁邊的對聯是:“欹枕舊遊來眼底,掩書餘味在胸中。”曾家祖傳治家八字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曾府把教育看得很重,所以把讀書擺在第一位,要讀書、種蔬菜、養魚、喂豬,早上早起,打掃衛生,考是要祭奉先祖,寶是指對待鄰裏要和睦,對待長輩要尊敬。
曾寶蓀是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家的直係第四代,出生在1893年,享年85歲,是我國第一位從英國倫敦大學獲得理科學士學位的女子,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她與其弟曾約農在長沙創辦了湖南省第一所女子中學“藝芳女校”。她終身未婚,把一生的精力都致力於教育事業。曾寶蓀1950年去了台灣,就再也沒有回來,1978年病逝於台北。
白玉堂黃金堂
白玉堂是曾國藩的出生地。座落於荷葉鎮天坪村,整座建築為磚木結構,青磚青瓦,雙層飛簷,粉壁墨畫,頗為壯觀。全屋場三進兩橫,48間房,6個天井,大廳中有兩個天井,栽花植木,飾為花廳,廳前一大坪,坪前是半月形池塘,塘邊數株古樹,至今生機勃勃。在這個風光秀美的山莊中,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農曆十月十一日,曾國藩誕生於此,並在此蔽受祖蔭,度過了幸福美好的童年。
黃金堂是曾國藩青少年時代的住處,座落在荷葉鎮良江村,背靠貓形山,朝向飛鵝山,門前一口池塘,一脈小河彎曲著流過黃金堂屋場對麵,遠遠望去,仿佛一條大蟒顛來倒去,盤扭著七拐八彎的身子鑽進了山裏。黃金堂構築與白玉堂相似,磚木結構,三進兩橫,四周古樹環繞。曾國藩成親後,歐陽夫人長住這裏。
曾國藩對生他養他的家園故土,懷著濃厚的感情,有詩作證:高嵋山下是儂家,歲歲年年鬥物華。老柏有情還憶我,夭桃無語自開花。幾回南國思紅豆,曾憶西風浣碧紗。最是故園難忘處,待鶯亭畔路三叉。
離富厚堂10餘裏,在荷葉鎮大坪村橫臥的虎形山下,有一帶氣派豪華的建築群,這就是曾國荃的“大夫第”。
大夫第
湘軍當年打下太平天國重鎮安慶之後,曾國荃帶著擄掠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荷葉鎮,廣置田產。他在大坪大建華宅,取名“大夫第”。大夫第是由“曾府家廟”、“獎善堂”和“敦德堂”三部分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據說有九進十八廳,共148間房屋,是當時湘鄉境內最豪華的官僚別墅。大夫第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外有護城河,河上還有豪華的玉帶橋,宅外建有3裏長的走廊,晴不曝日,雨不濕鞋,整宅占地14萬平方米,長達1200米,宛若京師名苑。當時傳聞曾老九雄心勃勃,要建跟皇帝一模一樣的金鑾殿,後因欽差彭玉麟的委婉規勸,曾國荃息心止步,縮小了建築規模。
今天,人們從保留部分仍可看到大夫第昔日的恢弘。其建築工藝十分考究,棟梁、廊柱、橫枋都是十分珍貴的楠木、梓木、梨木,上麵雕繪著雲龍、山水、花卉等各種圖案。砌牆用的青磚磨得方正平滑,砌縫細小筆直。石料全是經過細鏨的花崗岩,上麵雕鏤著各種花紋圖案。廳堂上的窗欞都鏤成“回”文格,中間鑲著五彩鎦金圖案,山牆的窗戶中都鏤有一“喜”字,四周簇擁著花鳥蟲魚。庭院內當年精心種植了花草,居室裏陳設典雅豪華,保留至今的家具上還可以看到“喜上眉梢”、“連年有魚”、“百福永留”等象征吉祥祝福的圖案。
經曆1C0多年滄桑風雨的大夫第,現在已殘破支離,但是敦德堂主體部分保存較好,獎善堂已麵目全非,曾府家廟亦被毀。
近年來,當地政府加大了文化曆史遺存的保護力度。隨著曾國藩侯府富厚堂全麵修複,以及曾國藩故裏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項目的實施,大夫第也被列入了搶救性保護規劃,並被確定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人們有望重新看到這座見證曆史的昔日豪門官宅。
離大夫第約3裏,有曾國潢的萬宜堂建築群,依山麵田野,一長排6幢青磚青瓦房,烽火牆連椽接瓦,氣派非凡。其格調為鄉間富裕人家建築,少官衙氣派。至今保存完好。
荷葉鎮還有一個美譽“女傑之鄉”,中華百年八大女傑,其中有4位,即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暢就是荷葉鎮人,或荷葉鎮的媳婦。
曾氏兄弟及其後人
曾國潢是曾國藩的大弟弟,他與弟弟國華、國荃、國葆都取得秀才資格,大部分時間呆在荷葉鎮,負責主持家務,親課兒曹,把家裏的事情打點得井井有條,使其兄弟在外作戰都非常放心。曾國華自幼聰明,但英年早逝,1858年與李續賓戰死安徽三河,年僅36歲。三河戰役是中國近代史上大戰役之一。是湘軍空前慘敗的一次,7000湘勇死了6000多個,可謂全軍覆沒。弟弟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荃,人稱曾九爺、九帥,他是攻打南京的首功之臣。現在荷葉鎮都流傳著一句話,“打開南京發洋財”。據說曾國荃打下南京後曾用30條大船把南京的金銀財寶、木材、美女都運回荷葉鎮。他也是書生起家,鹹豐二年考取貢生,年少時被稱為神童。鹹豐六年(1856年),他投筆從戎,隨兄一起出兵打仗,後累官至浙江按察使、浙江巡撫、陝西巡撫、山西巡撫、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封一等威毅伯。五兄弟中有兩位封爵(公侯伯子男)。曾國葆在鹹豐八年(1858年),為替三兄國華複仇,連年作戰,最後在同治元年(1862年),圍攻天京時遇到了當時的一場最大的瘟疫,病死於南京的雨花台,享年34歲。
曾國藩一共有3個兒子5個女兒,大兒子曾紀第,不到兩歲就得天花夭折。二兒子曾紀澤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清代著名的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是曾家的第二個進士,23歲中進士入翰林,是翰林院中最年輕的一位。孫女曾廣珊是著名女詩人,她的兒子就是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後麵的直係第四代第五代都是非常出色非常優秀的。相對來說,當官從政的比較少了,大部分都在學術、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曾國藩的遺言裏也說到,不求代代都富貴,但求代代出秀才。他4個弟弟一共有6個兒子,14個孫子,41個曾孫,其中有曾憲植,曾國荃的玄孫女,是葉劍英的夫人。她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後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曾憲植是曾氏後裔第一個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先後參加過北伐戰爭,廣州起義。另外曾昭倫是原高教部的副部長,著名化學家。曾昭炳是原南京博物院院長,中國博物館學和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曾憲楷原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曾氏後裔曆經100餘年而不衰,這與其嚴謹的家訓家教都是緊密相聯的。曾紀澤作為一個外交大臣,32歲時才開始學英語,他仍然憑借堅韌毅力自學了六年的英語。曾紀澤為中國近代史做過的最大貢獻,就是1881年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收複了新疆伊犁地區5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在弱國無外交的困境中,簽訂了晚清最後一款比較平等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