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逸文(2 / 3)

匠人知為門,能以門,所以不知門也。故必杜,然後能門。(《淮南·道應訓》)

勁而害能則亂也,雲能而害無能,則亂也。(《荀子·非十二子篇注》)

棄道術,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識識天下,誰子之識能足焉?(《荀子·王霸篇注》)

多賢不可以多君,無賢不可以無君。(《荀子·解蔽篇注》)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醜也。(《意林》,又《禦覽》五百五十一引作:匠人成棺,而無憎於人,利在人死也。)

獸伏就穢。(《文選·西都賦注》)

夫德精微而不見,聰明而不發,是故外物不累其內。(《文選》沈休文《遊沈道士館詩注》、《養生論注》)

夫道,所以使賢無奈不肖何也,所以使智無奈愚何也,若此,則謂之道勝矣。(《文選·張景陽雜詩注》)

道勝則名不彰。(《文選·張景陽雜詩注》)

趨事之有司,賤也。(《文選·謝元暉始出尚書省詩注》)

臣下閉口,左右結舌。(《文選·謝平原內史表注》)

久處無過之地,則世俗聽矣。(《文選·吳季重答魏太子箋注》)

昔周室之衰也,厲王擾亂天下,諸侯力政,人欲獨行以相兼。(《文選·東方朔答客難注》)

眾之勝寡,必也。(《文選·夏侯常侍誄注》)

《詩》,往誌也;《書》,往誥也;《春秋》,往事也。(《意林》,又《經義考》引此文下雲:至於《易》,則吾心陰陽消息之理備焉。未見所出,當考。)

兩貴不相事,兩賤不相使。(《意林》)

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兄弟離,非不相愛,利不足相容也。(《意林》)

藏甲之國,必有兵遁。市人可驅而戰。安國之兵,不由忿起。(《意林》)

蒼頡在庖犧之前。(《尚書·序疏》)

為毳者,患塗之泥也。(《書·益稷疏》)

晝無事者夜不夢。(《雲笈七簽》三十二)

田駢名廣。(《莊子·天下篇釋文》)

桀紂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亂,關龍逢、王子比幹不與焉。而謂之皆亂,其亂者眾也。堯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治,而丹朱、商均不與焉。而謂之皆治,其治者眾也。(《長短經·勢運篇注》)

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故比幹忠而不能存殷,申生孝而不能安晉,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按《戰國策》有此文)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二句又見《意林》。據《治要》,在《知忠篇》,其上文與此大異,當考。)(此下逸文並依原刻附入,原刻雲載《文獻通考》,今檢《通考》並無其文,存之以質知者。)

王者有易政而無易國,有易君而無易民。湯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紂非得蹠蹻之民以亂也。民之治亂在於上,國之安危在於政。

夏箴曰:小人無兼年之食,遇天饑,妻子非其有也;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臣妾輿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書》有此文)

與天下於人,大事也,煦煦者以為惠,而堯舜無德色;取天下於人,大嫌也,潔潔者以為汙,而湯武無愧容。惟其義也。

日月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為天下衣食,人不能感。(《禦覽》三以此四句為任子文,感作謝)有勇不以怒,反與怯均也。(二句又見《禦覽》四百三十七及四百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