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見過一個老板,他忽悠員工的水平非常高超,演技不亞於任何一個名演員。他公司的員工基本上都沒買養老保險,為此他說公司還在創業階段,希望員工跟公司同甘共苦,等到公司發展壯大後,第一批員工全部都是功臣,公司定會論功行賞,雲雲。在大忽悠老板這個大餅的迷惑之下,那幫可憐的員工不僅不抱怨沒有養老保險,還拚命地工作,加班連加班費都不要,等著把公司做大老板對他們論功行賞。兩年後,那個老板轉行做了其它行業,把那家公司連公司帶員工一起賣了。新老板接手公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人事大換血,辭退了很多老員工。很多員工直到離開那家公司的時候才如夢初醒:當年信誓旦旦要和他們同甘共苦的老板早已經將他們拋棄了。有個感慨萬千的員工說了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寧可相信騙子的話,不可相信老板的話。
忽悠客戶。忽悠客戶是老板工作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善於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吹上天,讓客戶心動並最終掏錢買單。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雖然很多老板都把誠信當成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但是誠不誠信,他們心裏最清楚。他們對顧客的信誓旦旦,隨便聽聽可以,但是當不得真,盡管他們在報紙和電視上做的廣告是多麼地華麗而誘人。
忽悠有關部門。很多企業的財會人員都有過被老板要求做假賬的經曆,很多企業都有兩本賬甚至多本賬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作為老板,很多人懂得如何通過做假賬來忽悠稅務部門。很多人當然也懂得在產品質量上通過耍花招、做手腳來忽悠工商、質檢等相關執法部門。總之,忽悠有關部門也是老板必修的一門功課。
※賣拐中的生意經
忽悠、賣拐其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忽悠文化”和“賣拐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燦爛輝煌,被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繼承和發揚光大。
隻要你稍稍了解一下曆史,你就會知道,古代的帝王,哪個不是靠賣拐取得勝利和成功的大忽悠呢?無論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都是如此。前文提到的漢高祖劉邦,就是個頂級的賣拐高手。他身上具備兩種非凡的能力:一是資源整合,二是賣拐。
朱元璋的火燒慶功樓、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古代的皇帝為何都喜歡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或者解除他們手中的權力呢?除了害怕那些功臣對他們的皇權構成威脅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那些開國元勳們都知道他們是靠賣拐起家的大忽悠,對他們的過去太知根知底,知道的事情太多。他們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對於那些功臣而言沒有任何神秘可言,擔心他們在日後樹立個人的絕對權威、繼續忽悠別人的時候,會有什麼節外生枝的事情發生。
趙本山的《賣拐》為什麼走紅?大受國人歡迎?就是因為這個小品切中了我們這個社會的要害,說出了社會現實,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都是圍繞著皇權專製、圍繞著忽悠賣拐去展開的,就連孔孟之道裏麵也無不透露著為封建專製君主鞏固地位的君臣之道和洗腦術。而作為賣拐高手的皇帝,為了忽悠天下臣民,他們總喜歡說“四海之內,皆為朕的子民。”他們忽悠百姓說自己是真龍天子、龍的化身,犯上作亂就是冒犯上天,目的都是為了愚弄天下人,樹立專製的絕對權威。
這是個賣拐的社會,商場當然也一樣,賣拐賣成了大老板和大富豪,人家自然就會對你頂禮膜拜,稱你為英雄豪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