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發病後有時在相當長的期間內(有的可達10年以上),完全處於無症狀或自己不知覺的狀態,往往在一般健康體檢中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無意中發現血壓增高。高血壓病患者的症狀與血壓升高程度並無一致的關係,有的人血壓很高,並無症狀;有的人血壓檢測不太高,症狀卻十分明顯。有的人在降壓治療之前並無明顯症狀,應用降壓藥血壓下降以後,反而出現症狀或症狀加重。現代臨床研究的資料表明,高血壓病早期多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晚期症狀多與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而且,是否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其早期臨床上也沒有明顯的界限。
由於高血壓病是一種可持續一生的病症,隻有及早發現,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阻斷、控製病情的發展,並逐步改善機體的狀態,使其保持在較高的健康水平上,所以,重視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是至關重要的。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緩進型(即一般型)與急進型兩大類。急進型較少,國內統計資料表明在5%以下,如不加注明,均指一般型(緩進型)高血壓病的臨床症狀表現。一般型高血壓病的症狀:早期有類似神經官能症征兆,如頭痛、失眠、煩躁、健忘、耳鳴等,如不測血壓,易造成誤診;病發早期的高血壓病,也隻是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或過度勞累後有輕度或暫時性的升高,如果祛除病因或在較好休息後血壓即可下降。
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壓可逐步升高,並趨向持續,此時血壓的波動幅度很小。相當一部分患者常會出現頭暈、頭脹、耳鳴、健忘、失眠、多夢、心悸、乏力、工作或學習時思想不集中等。有的患者經過治療,血壓已降至正常,但頭暈、頭重、頭痛、失眠等症狀沒有減輕,還可出現體力減退,如明顯的乏力、體力活動不能持久等。
當高血壓病發展累及內髒器官、出現血管障礙時,就出現特殊的、必須要高度注意的症狀,其中以心髒、腦、腎髒等症狀為主,且多為高血壓病中、晚期征兆,其表現為病程中有時症狀可突然加劇,伴有血壓升高、心動過速,以及腦血管、冠狀動脈或其他血管的暫時性強烈痙攣,引起劇烈頭痛、視力模糊、心絞痛、氣急、手足麻木、短暫的失語、偏癱、咳喘、潮式呼吸等症狀,形成所謂高血壓病危象。原發性高血壓病並發有下列病症者,均預後不佳:
(1)舒張壓持續在120毫米汞柱(16千帕)以上。
(2)腦出血或高血壓腦病。
(3)心髒顯著增大或有左心衰竭。
(4)腎功能衰竭。
(5)重度視網膜病變,包括眼底出血或滲出、視神經乳頭水腫。
高血壓病患者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與腦血管意外最為常見,少數患者因發生尿毒症而死亡。
一般說來,高血壓病(從最初症狀出現)發展到腦卒中平均年限為13~14年,發展成冠心病平均年限為5~10年。因此,要充分重視高血壓病的臨床症狀,經常或定期檢測血壓,采取非藥物或藥物等方法治療,有效地控製高血壓,可使心腦血管病發病率下降50%左右。
小貼士
1998年,衛生部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製工作,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決定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
相關鏈接 什麼是高血壓病的“三高三低”
“三高”:①患病率高。達11.26%(接近2億人)。②危害性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③增長趨勢高。人口老齡化,危險因素增加,認識嚴重不足。
“三低”:①知曉率低。高血壓病患者中隻有35.6%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②治療率低。高血壓病患者中隻有17.1%進行治療。③控製率低。高血壓病患者中隻有4.1%堅持服藥並將血壓控製在正常範圍內。